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5月,他出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与日寇展开激战。后在蒋介石和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因为自己的抗日主张难以实现,又不愿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于是冯玉祥愤然辞职,再次到山东泰山隐居,一边读书,一边到各地视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
1934年5月30日上午8时,冯玉祥结束了对胶东地区黄县(今龙口市)、蓬莱等地的视察后,乘车由东向西进入山东青州境内。当时的益都县县长杨九五、驻青州国民政府军某团团长侯兆麟及其他官员,迫于无奈,惺惺作态地赶往车站“欢迎”。冯玉祥最讨厌虚假客套,顾不上和他们啰嗦,径直来到范公亭。该亭是为纪念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而建造的。据志书记载,当年范仲淹任青州知府时,清政廉明,体恤民情。一日,城西阳河边上忽出“醴泉”,泉水甘洌,清凉宜人,范仲淹为造福百性,围石筑亭泉上。后人为感其恩德,便把此亭取名“范公亭”。冯玉祥站在范公亭前,思绪万千,禁不住挥毫泼墨,题写了“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的隶书对联。后来,人们怀着对冯将军的崇敬,将该对联全文刻制成碑,立在范公亭的一侧,以示纪念。
离开范公亭,冯玉祥将军来到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今青州第一中学)。这天,第十中学师生及附近山东省立第四师范的师生,老早就齐聚在第十中学校园内,恭候将军的到来。只见冯玉祥将军留着未加梳理的背头,身穿一件肥大宽松的浅蓝色粗布衣,脚蹬一双打着皮包头的布鞋,手里拿着一顶草帽,憨厚的脸上满是风尘。
跟师生们一见面,冯玉祥便首先作了实实在在的自我介绍,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他亮开嗓门说:“我是从泰山上下来的老百姓,眼下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念书的。只是教师有七八位,学生只我一人。”接下来冯将军讲,“念书为什么?就是为学点本事,长点见识,打日本,救中国。我不是鼓吹‘读书救国’,那是闲扯蛋!坐在那儿死啃书本能救国吗?得干,得有行动,真枪实刀的抗日行动!咱们中国人被小日本欺负惨了,欺负得跟软鼻涕一样。日本人凶是凶,其实打起仗来笨得像狗熊。我们有祖传法宝《孙子兵法》,在战场上动动心眼儿就能收拾他们,用不着怕,拉起队伍跟他们干!可是,我那位老弟(指蒋介石),不指名你们也都知道是谁。他就不敢碰日本鬼子一下,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带着大队人马到江西剿共,打中国人,把整个屁股让给日本人去打。”讲到这里时,冯将军气愤至极,回头指了指坐在台上的杨九五说,“就说这位益都县长吧,执行‘上头命令’不打折扣,天天剿‘共产党’,抓‘土匪’。我看抓的、杀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庄户老百姓。(杨九五曾于1932年8月残酷镇压了由中共益都县委领导的“益都暴动”。新中国成立后,杨九五潜伏河北农村,不久被抓获归案,1958年8月12日被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死于狱中。)照这么下去怎么行!咱们中国四万万同胞不当亡国奴才怪!”杨九五听罢,红着脸低下了头。
这时,后面又陆续赶来一批听演讲的学生,冯玉祥踮起脚,摇摇草帽,亲切地同他们打了下招呼,接着又讲:“前年,我在张家口拉起抗日同盟军,也打了几个胜仗。后来不是败在日本人手里,而是让人在背后捅了一刀,队伍才‘哗啦’了。我上了泰山,有朝一日总要拉起队伍来,还要和小日本儿见个高低!到时候,我欢迎同学们到我的抗日队伍中来,男的、女的都要,能扛得动‘八斤半’(指步枪)就行!我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立志用铲子铲掉一切世间的不平。有志的青年们,跟我来呀!”讲到此,冯将军做了个用铲子铲地的动作。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和震天动地的抗日口号声中,冯玉祥面带笑容地走下台来。这时,第十中学校长朱俊声迎上前去,要求与冯玉祥合影留念,并请他为学校题词,冯将军一一应允。在学校办公室,冯将军挥笔写下了“还我山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冯玉祥将军在青州期间,还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附小创办的校刊《教育动向》(十六开铅印本)题写了刊名。
下午2时,冯玉祥将军离开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