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整体感知,多元比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话”则是其中的主旋律。语文课堂的“深度对话”,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在实践性、综合性的语言活动中展开。在教学中,通过“咬文嚼字,整体感知,多元比较”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对话的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深度对话 深度学习 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切的交流情景,构建切实的体验平台,实现“对话”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从而让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咬文嚼字——在品评感悟中深度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语文学习中需“咬文嚼字”,将对字词浅层次的平面理解,上升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立体感悟。要在“咬文嚼字”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咬文嚼字”的深入对话过程中充分互动。
  案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一)
  1.瞻仰是什么意思?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瞻仰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哪里?
  2.指名读: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3.听老师读: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参观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4.老师读的与课文不一样在哪儿?故居是一个地方,参观故居用词正确,为什么作者用瞻仰不用参观?
  5.因为作者尊敬宋庆龄,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看来,写文章,不仅用词要正确,用的这个词还要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二)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1.在这句話中从哪儿能体会到樟树长得旺盛?
  2.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3.这里写出枝干的三个特点:粗壮、多、长。
  4.枝干粗壮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枝干的多和长,学生眼睛看不到。教师就要通过体态语让学生体会“四面八方”是形容枝干的多;伸得远远的是形容枝干的长;并且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教学片段(三)
   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既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变成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这种香气也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1.你发现了吗,这段话中有许多关联词语,没有这些关联词语,意思也能表达清楚,我们一句一句读,老师读没有关联词语的,同学们读原句。
   2.三句连起来读。
   3.没有关联词语,意思表达的也一样清楚,语句也很通顺,为什么作者要加入关联词?
   4.关联词能使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感情表达得更强烈,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了樟树的香气永久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时,巧用关联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感染力。
   教师带领着学生咀嚼文本中的字词,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深切感悟。通过反复体味、揣摩教材中的重点词句甚至标点的运用妙处,学生能由表及里地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度。
   二、整体感知——在联想体验中深度对话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整体感知,是初步理解文本主要内容与情感的方法,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要。首先,整体感知决定着阅读兴趣的大小。在极短的时间内要让师生能在联想体验中深度对话,感知文章的内容就成了前提条件。其次,整体感知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体验,影响着师生深度对话的质量。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描写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揭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本文的意蕴很深,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高尔基为表达对父亲的爱而辛苦种花的深情。然后,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你们也和高尔基的儿子一样是10岁,你们会怎样表达对父亲的爱呢?”学生众说纷纭,畅谈了生活中对父亲的爱。在学生联系了生活实际之后,自然而然懂得了从小要关心父母、尊敬父母,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便水到渠成了。
   三、多元比较——在质疑问难中深度对话
   《朱子读书法》中记录了读书的观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终则节节有疑。”有疑后能进行多元化的、通盘的思考与比较,之后会柳暗花明,以至融会贯通。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到“进”,就是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在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带着不断生发的疑问再度叩问文本,为后续的剖析以及正确取舍做铺垫。
  案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释题片段
  1.课题中还有一个名词,一起读:樟树。
  2.你了解樟树吗?你在哪儿见过樟树?
  3.学生介绍。
  4.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非常广泛,课文写的是哪里的樟树啊?
  5.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师没有再问下去,其实如果你这时候再问问学生,你有疑问吗?学生肯定会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别的地方的樟树,或者就写樟树,而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儿老师没有问,但是学生有存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
  1.课文第4、5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那么还有几个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2.指名读1、2、3自然段,每读一段,让学生快速提炼主要内容。
  3.三段读完,那么作者将三个自然段连在一起讲了什么呢?
  4.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三个自然段的意思呢?(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5.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引导学生质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不着急,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合影留念作为永久的纪念?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指向一个问题: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提及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提问的能力,因为教师问怎样的问题,决定了学生怎样的思考。这种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方式,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提高了课堂师生对话的深度。
   以上是笔者通过“咬文嚼字”,整体感知,多元比较的方法讲述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师生“深度对话”的一些体会。最后,笔者认为:教师理解文本的深度,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深度,没有教师深度理解文本,阅读教学深度学习就没有真正发生。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所提的问题以及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没有教师有思维空间以及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文本就不会发生。
其他文献
乔乔的新发明:炯炯眼训练仪  它看起来很像一副VR眼镜,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个是眼球转动锻炼模式:戴着的人只要目光追随眼镜屏幕上的小球就可以了,通過转动眼球,锻炼眼部肌肉。  另一个是闭眼休息模式:热敷、按摩,让眼睛放松舒适。
地球奇遇记
随阗火箭升空  起飞当天早上,你被送上发射塔,抵达火箭顶端的太空舱门,“10,9,8,7……3,2,1,点火!”急剧的加速度令你的整个身体深陷在座椅之中,比坐任何过山车都要刺激惊险。飞船突破大气层,沖入浩渺的太空,太空舱与推进器分离,你在一片死寂中忽然听到地球讯号声传来,这才卸下安全带,松了一口气。  太空初体验  当你离开座椅,享受无重力漂浮时,会忘记自己此时还在以超过3倍音速的速度前进。透过太
神庙是古埃及人膜拜诸神的地方。神庙中安放着神像,祭坛则被安置在神庙中最隐秘、最昏暗的地方。神庙建筑群由花岗岩和砂岩建造,历经几个世纪屹立不倒。在神庙里,法老在祭司的辅助下与神进行交流。在祭祀之前,祭司要在“圣湖”中清洁自己,整个仪式显得庄严肃穆。  卡纳克神庙的主殿是一座柱子林立的柱厅。这个巨大的房间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有134根高大的石柱。  卢克索神庙与卡纳克神庙  新王国时期的首都底比斯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学习、阅读、演绎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但经笔者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过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导致课堂控制过度,课堂做作、不自然。那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主动权?笔者从熟悉学习内容、充分思考、发现问题、表达需求、评价学习效果五个方面,谈谈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如何体现
【摘要】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评价,更是一种支持,我校重点研究了发展性评价中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表扬策略,研究如何结合表扬的“十五个着力点”,通过“教师支持”满足学生向上发展和生长的心理需要,最终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做到自主学习。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表扬策略 内在动机  南京市教研室将小班化示范学校分成了五个研究小组:“差异性课堂”“适性课程”“发展性评价”“情绪管理”“启发潜能
一天,半人马星系来了一个怪人。他推着一辆先进的太空摩托车,脖子上挂着一架沉甸甸的星际照相机。有人问他姓什么叫什么,他说:“朋友,我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一个人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旅行,到处拍照。我去过许许多多星系,登陆过许许多多星球,拍摄了许许多多你们不曾见过的宇宙奇景。我马不停蹄地旅行,照相机不停地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所以,你们就叫我‘喀嚓先生’吧!”  喀嚓先生骑着太空摩托在半人马
【摘要】对于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的能力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辨析比较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品析能力:可以利用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品关键词,提升品析能力:可以通过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通过品读,提升品析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关键词 品析辨析比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摘要】低年段的欣赏教学贵在激发兴趣、掌握方法、多元参与、感受魅力、提升审美,为中高年段的欣赏教学储备相应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多元素 欣赏教学 储备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耳闻目睹”的形式,将音乐的不同要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阐述了打造简约、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探寻回归小学数学本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本色课堂 简约 灵动   一堂好的数学课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愉悦着学生的身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身心愉悦、知识增长呢?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敢于创新、学会取舍,回归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