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女神,在抑郁里开出花来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蔓玫,知乎上的“植物大神”。她用几支彩色铅笔、一个速写本,成了植物插画界里的“女神”,出版有《草木集》《节气手帖》等图书多本。
  没有人知道,她曾在黑暗的深渊里苦候多年,直到花香破晓。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饱受抑郁折磨,被送到医院,医生说“她能活到现在,算是个奇迹了”。
  如今直面过去,蔓玫说,好在,在那段寸草不生的岁月里,还能寻觅到那些看似无力的花朵,它们可以伸出蜿蜒的根,把黑暗的能量一点点消解和感化。
  惟见植物如故人
  小时候,蔓玫被认为是在写作方面有点天赋的神童。第一次写故事,是在她5岁时。她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字不记得了,大概是很燃的机甲少年系动画。那大结局让她热血沸腾,但隐隐又总觉得对哪里不是太满意。怎么办呢?她思前想后,很认真地盘算一番,最终问向大人要来一叠稿纸,认认真真地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结局写在上面。
  后来,她一直写得很带劲,从市里到全国,作文大奖也拿过不少。然而每每校内宣布作文比赛,她总是铩羽而归。直到小学快毕业时,她在校外拿了一个颇有点分量的奖项,校内的比赛才终于有了她的一席之地。班主任私下跟她爸妈说,之前她写得太好,以至于评委老师们一致认为她是抄的。如此含冤数年,蔓玫并不觉得难过,反而因为这种变相的肯定而感到有趣。
  年少时,蔓玫兴趣很广。她用缝纫机缝制自己设计的裙子,在音乐课上写歌,为了看月食披着毛毯在楼下坐一整夜。她童年时与外公外婆同住,家中养花百余盆。每天放学后,她的消遣除了看书画画,就是观察花花草草。中学时,校园里各色植物的开花时间、形态品性、有什么诗词典故,她皆能说得头头是道。
  那时她倨傲,锋芒毕露,是校园里的焦点人物,仰慕者多。一个女生送她生日礼物,然后在不远处的角落里偷看她的反应。她明知道对方在看,还是面无表情地把礼物往抽屉里随手一扔。喜欢她的男生半夜给她打电话,她嫌烦,毫不留情地挂断,合眼睡去。
  后来,一切都变了。她尝试过写故事,但脑中只能浮现支离破碎的字句。昔日那些绘声绘色的情节、活灵活现的角色,突然都开始让她觉得没意思,甚至厌弃。升入高中之后,许多以前感兴趣的事情,都无法让她兴奋。她不知道,这是抑郁症在困扰她。
  报大学时,她的第一志愿是心理学,但因为分数不够被调剂到植物学。上大学后,她离家出走,自残,自杀……大三暑假,她的抑郁症严重到生活无法自理。住院前做抑郁症量表测试,250分以上为症状严重,她得了400多分。
  溺水的人需要抓住一根稻草,哪怕希望渺茫,而创作是蔓玫唯一能感觉自己有存在感的东西。凭着从小打下的素描、水粉、写意中国画的绘画基础,她开始在病床上画自己喜欢的衣服、一日三餐的食物、甜蜜或悲伤的梦,更多的还是路上看到的寻常植物。
  下雨了,不能出去玩,她给自己编了个麻花辫,摘了一些酢浆草,插在头发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她在门口捡到一朵木槿花,已经萎蔫了,但粉红色还是很好看。她把花放在桌上,一点点描画。这时的她,感觉到自己真切地活着。她覺得这些看似无力的小花朵,扎根在很多人觉得脏的泥土里,但永远向着更接近天空的方向生长。
  抑郁一点点摧毁了她的其他爱好,惟见植物如故人。桃红,李白,堇菜玲珑,海棠春睡。可以说,植物与自然是蔓玫最亲近的伙伴,随时随地给她灵感与抚慰。
  一株蔓性生长的玫瑰
  病愈出院后,蔓玫依旧“调戏”花草,并在《诗经》《红楼梦》《本草纲目》《芥子园画谱》及古代诗词中寻找它们的倩影。她最初在知乎上回答有关植物的问题,也是为了打发过剩的创作欲。
  要想真正做到对植物进行科学的绘画,必须把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美感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绘画者掌握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不能随意创造花的样子、颜色和叶子的形状。因此,读完本科后,蔓玫又进入中科院攻读观赏植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读研时,有一次做实验——从分子层面鉴定数十种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过程繁琐,最终要在软件中输入一千多个数据,分析形成一张表格。蔓玫从一张简单的表格中看到了时光卷轴,千万年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潮水涨退,沧海变作桑田,昆虫,恐龙,飞鸟,人类,足迹纷呈,来了又去。“植物们看似静默,却竭尽全力在生长蜕变。而我,竟有幸从一片叶子的细胞里见证到这一切。”她似乎感觉到小时候看日食的兴奋劲儿又回来了。
  为了观察不同物种、分析亲缘关系、培育新品种,蔓玫上山下田,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与数据积累,使得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她笔下的花草温婉多情,但进行花艺设计与绘画时,又不会因为一味地追求美感和情感的表达而顾此失彼,也不会做出有悖于科学常理或实际操作的创作。实际上,她所坚持的科学、严谨的绘画艺术创作,在国外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即植物科学绘画。
  《玫瑰圣经》的作者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是一位植物科学绘画的大师。由于他的画作极富风韵美感却又本质真实,公众把他定义为“画家”。蔓玫敬仰大师的笔触。每个季节,她都会去植物园、郊外走走停停,看植物在不同时段里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寻找灵感。她在2016年出版的《节气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里描绘的每一种植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浪漫与理性并具的花之记录。
  在国人眼里,花历来是有灵、有情之物,而蔓玫视之为友,与它们惺惺相惜。“植物落在眼里,往往叫我想起形形色色的人。”一花一人一形态,比如,蔓玫赋予茉莉小家碧玉,赋予桑树潇洒旷达。玫瑰是她喜爱了多年的花,美丽、富有内涵,但是多刺,既坚强又痛苦。
  “蔓性”,意味着更多的自由与更旺盛的生长力,支撑人从黑暗中来,却向光明中去。这是蔓玫生命的一个注解,更是一份寄托。
  从黑暗中来,向光明中去
  出院后,蔓玫恨不得做个隐身人,闭口不提病史,也避免谈论自己和表达个人好恶。大学毕业后,她做过自然生活方向的编辑、文案,也做过电商花店的创意担当,还担任过欧洲游学项目的讲师。每到一个新环境,她总担心自己不合群。她一直小心翼翼,与幼年时张扬的自己判若两人。每次同事聊起抑郁症的话题,她只有沉默。她无法想象,当他们说着可怕、不可理解的时候,如果她举起满是伤疤的手臂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啊”,他们会有何反应?
  刚出院那会儿,她做了各种之前从未做过的事:及腰长发剪短到贴着脖子,穿酷酷的军装裤,吃以前不爱吃的食物,连买外套也专挑自己不喜欢的颜色。但是,这种仪式般的努力很快以失败告终,她发现原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并不会因此而喜欢上。几年下来,她也终于发现,强行的遗忘、忽略、逃避并不解决问题。“如果无法接受自己生命中这些像影子一样黑暗的东西,我将永远畏手畏脚,无法在阳光下走路。”她终于决定与抑郁症和解,像墙角的一朵花一样自然绽放。
  2015年12月,她在知乎第一次公开了自己的重度抑郁症病史。在知乎上,她是90后植物达人、知识社区知乎网植物领域最佳作者,有着十万多的粉丝。有个网友问:“什么样的情境让你突然有种心上开出一朵花的感觉?”她说,她已经开始了一种让自己“开花”的尝试:画日记,画植物。
  但是,心中的阴影并没有离蔓玫远去。2017年6月,她在日记里写道:“总有那么几天极度亢奋,心跳剧烈,四肢颤抖,想狂笑和尖叫。血脉贲张,血压升高,控制不住喘气。夜间梦魇连续不断,一晚上能做五六个梦,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无法做任何事情。我以为是发烧,量体温却又正常,只是痛。”
  她去医院复诊,医生说,抗抑郁药目前无法解决这种问题,因为她的情绪起伏太大,容易失控。医生尝试着给她开了一些新药,并嘱咐蔓玫药物会有较强烈的副作用,但需克服。因为她年轻还未生育,所以有些药物无法使用,因为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总而言之,对付抑郁症她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到现在为止,她这些日记已经画了两百多天了。一些她曾经觉得无关痛痒的琐碎小事,在经过记录之后,一件件都变得有人情味了,她的内心也不再感到那么荒芜了。
  “我们不会因为一朵花盛开就升职加薪,但它能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美的享受。”蔓玫说,她会继续林间漫步、素手理枝,一直画下去,如果有人愿意来看,那就更好了。
其他文献
初中辍学的她,通过自修完成了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课程,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开办公益“热线电话”,组织小学课外辅导班;2009年,她投身公益组织为罕见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排忧解难;2013年,她在意大利兰莱尼亚诺民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她的病例也成为欧洲为成骨不全症患者治疗严重颅底凹陷症的第一例,全球第二例;2013年,她创办太阳语伙伴心理关怀中心,尽己所能,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中国成
期刊
英国少年贝利是个自闭症患者,因惯用的一只杯子损坏了,他便拒绝喝水。世界各地的热心网友纷纷给贝利寄去各种各样的水杯,但均不是他所钟情的那一款。这款水杯是中国制造的,已经停产13年。就在贝利因缺水而生命垂危之际,生产水杯的厂家耗资千万重启当年的生产线——这是一场跨越中英两国的爱心行动。    “雨人”父亲的爱 惊动全球网友  2016年11月19日,英国北部卡斯尔市,纳美天地公司行政总监汤姆在社交网站
期刊
从幼儿园起,女性就开始被强行灌输一种思想:要做乖乖的好女孩。想想儿歌里面所唱的:女孩是由“蜜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做成的。流行文化并不鼓励女人争强好胜,因此女人以为只有乖巧、和气才能稳操胜券。乖巧的确是一种好品质。不过,当一个女人认为无论受到什么待遇都必须乖巧时,就会有问题了。因为这意味着女人的乖巧要以自我克制为代价。面对不能坚持自己立场的女人,男人终究会失去兴趣。  他们暗地里对自立女人或者
期刊
那些散布在城市每个角落的电梯,写字楼的、公寓的、酒店的,有的三面是透明的玻璃、有的则四面金属。上上下下的几十秒内,男男女女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有足够的时间看清楚对方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却不一定有时间与对方交谈,而欲望往往就短暂地产生于这方寸之间。  在英国,大部分人都有过办公室恋情,而恋情发生地主要集中在电梯和食堂,可见电梯里传情的效率还是蛮高的。那么在我们身边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呢?    方寸之
期刊
沈桂菊,一个自信与坚持的人,2010年8月1日成立了天津市宁河区海城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沈桂菊的带领下,经过短短4年时间的发展,天津市宁河区海城林业生态园已成为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餐饮垂钓、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此园区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为重点,有效整合资源,创新盈利模式,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推广和使用现代化
期刊
瞄准一个高度,担当一份责任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百年老校。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植根于厚重的历史,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衍生了“为了明天”的办学宗旨、“让学校成为受人尊敬的学习乐园和幸福家园”的办学目标以及“人各其美和以共进”的校训。现如今,学校已经成为享誉津门的品牌学校。  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始终是赵岩实现学校开放教育的理想目标,让教师、家长
期刊
孙红文是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环境化学》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的负责人,她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    扎根学科挑大梁  在外人看来,孙红文“拿奖拿到手发软”,而熟悉她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在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她无数的付出与艰辛。然而,她总是告诉来访者,一直以来她都“乐在其中”,原因在于她所做的一
期刊
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社会矛盾纠纷的终局裁判者,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社会良知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一名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法官,是她的理想和追求,她说:“当一天法官,就要为百姓主持一天公道,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给国徽抹黑、使天平倾斜。”    她,就是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张树崑。在法院从事少年审判工作20个年头,张树崑承办过上千起案件,挽救了数百名失足少年,化解了无
期刊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繁花盛开的季节,有人赞美鲜花的艳丽、枝干的挺拔,谁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那么赵红艳医生就是那枝头上的绿叶,她拖着残疾的腿坐在轮椅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打拼了十几个年头,为患者解除痛苦,为无数家庭带来福音。    轮椅上的青春,  不为远方而迷茫  其实,当一名军医是赵红艳从小的梦想。从军入伍以来,她把个人追
期刊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二十二  庭院样本: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小靳庄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王红艳,村民。  王红艳爱好养花弄草,打扫庭院。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将垃圾分袋送到村中的垃圾池。除了让家里保持整洁,要是在外边看到谁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她也会上前制止。她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村里环境整治的工作中,营造着这里美丽的居住环境。  小靳庄村就是在王红艳这样的村民们手中一点点变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