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自造暖房的植物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i248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到喜马拉雅山爬过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喜马拉雅山麓,植物一片欣欣向荣。但越往上爬,植物长得越矮小。过了树线,也就是说,在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已经相当恶劣。那里寒冷,风大,斜坡上铺满了碎石,从头顶,还有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来,——虽然不可见,但你的皮肤会知道。这里的植物紧紧地贴着地面生长,似乎被自己所在的高度吓坏了。然而,不时地,在一片轻雾中,你会看到在远处的石头丛中,零零星星竖着一根根细长如棍似的东西。
  你若好奇,再攀爬上去从近处细瞧,会发现那原来是一种一人多高的塔形植物。这种植物基部叶片很大,向上渐小,叶片略下垂,重重叠叠地包裹着,像一座微型的塔,玉树临风般地矗立在高原上。
  高原上的塔形植物
  1840年,当欧洲一位植物学家首次在青藏高原遇到这种奇特的植物的时候,他几乎吃惊到不知道说什么好。在通常长绿叶的地方,这种植物却长出由一片片苍黄的叶子交叠形成的中空塔状结构。“塔”近2米高,在周围低矮的植被中,像鹤立鸡群般显眼。
  当他靠近检查,辨认出这种植物属于大黄属。他把它命名为“高贵的大黄”,而我们中国人一般则叫它“塔黄”。塔黄是一种藏药,它的根可以入药,茎和叶也可食用,据说吃起来口感不错。大概就因为口感太好了,以至于在野外塔黄现在几乎已濒临灭绝。
  一些园艺师和植物爱好者也在自家院子里种植塔黄,但离开了土生土长的高原环境,它们极少开花。中空的塔状物其实是它的花穗。它那些苍黄色的叶子,在植物学上叫苞片。苞片把花朵密密匝匝地裹在里面。这种做法在植物里甚为罕见。
  在整个开花、授粉、结果和种子成熟期间,苞片都把里面包得紧紧,好像藏着什么秘密。直到这一切都完成了,它们才渐渐变成褐色,脱落下来,此时成熟的种子才得以示人。到了冬天,2米高的茎杆竖立在悬崖上,或者从厚厚的雪被中耸出来,给高原上千篇一律的荒凉景色增添了一点独特的韵味。
  关于“暖房”的种种猜想
  但是,塔黄为何要把花裹在苞片里头呢?1964年,一位日本植物学家最早提出,这种塔状结构,事实上起到暖房的作用。他认为,塔黄的花开在自家造设的“暖房”里,这有利于授粉。因为一个带“暖气”的房子,给生活在环境恶劣的高原上的昆虫,提供了一块理想的栖身之地。
  另一名日本植物学家后来发现,“暖房”还能促进塔黄自身的生长。他认为,塔黄那一片片半透明的苞片,就好比暖房壁上的玻璃或者透明塑料,能够让可见光和红外光透进里面,由此,整棵植株获得抵御外界严寒的热量。
  除了塔黄,还有一些植物似乎也有这套本领。一种并不怎么显眼的大黄属植物叫“苞片大黄”,其外貌和本领,几乎是塔黄的缩小版。不过,尽管这两种植物很像,但基因学上的证据表明,它们那种塔状中空的结构是独立进化来的。
  但这种塔状结构进化来到底真正是做什么用的?难道真的有意要造出一个“暖房”吗?这可是太独特了,几乎闻所未闻!所以,很多植物学家对此还存有很深的疑问。
  有人注意到,塔黄的苞片上尽管缺乏叶绿素,但分布着很多能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于是提出一种猜想,认为青藏高原上紫外线太强,塔黄既然长在高原上,就需要有东西过滤紫外线,否则活不下去。所以,塔黄进化出苞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防紫外线,至于不经意间造出一个“暖房”,那完全是意外的收获。
  调查苞片的真正用途
  因为存在这样的争议,所以我国昆明中科院植物所的科学家,就动身去调查这种苞片的真正用途。他们以西藏的一个小村庄为基地,每天早上爬到山上去观察野外的塔黄。他们做了三组比照实验:把一组塔黄的苞片在开花之前剥去;把另一组的苞片在开花之后剥去;第三组则自始至终保持苞片完整。他们想比较一下三组塔黄的生长情况。
  他们证实了日本植物学家关于“‘暖房’为昆虫授粉提供便利”的猜测。给塔黄花朵授粉的主要是一种叫“真菌蚋”的小昆虫。它们最喜欢光顾“暖房”保持完好的植株,因为那里更暖和。而且苞片完整的植株,显得更高大,更容易被空中的昆虫发现。
  他们还证实了苞片具有过滤紫外线功能的重要性。他们拿一株塔黄到实验室。把塔黄被剥去苞片之后,授过粉的花暴露于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之下,结果萌发的花粉粒要少得多。不过呢,若单纯是为了防紫外线,那通常含有叶绿素的叶子比起苞片来,防紫外线的能力更强,所以说“苞片进化来单是为了防紫外线”是不通的,它们必定是为了其他的用途。
  他们还发现,苞片还能保护花朵免遭雨水和冰雹的击打。塔黄的花期正好在雨季,那些苞片被摘去的植株,大部分花粉粒都被雨水冲走了。当然,这个用途依旧解释不了“为何苞片是半透明的”这个问题。
  “暖房”确是有意为之
  不过,底下一个发现就非得用“暖房”的保温效应来解释不可了。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研究小组给植株保持完好的塔黄“暖房”量了一下气温,发现里面比外面要高出10℃。这个结果跟之前别的学者的观察相吻合,也算不上什么新发现。
  但研究小组还走得更远,他们从三组塔黄的花里,采集了一些成熟的花粉。他们发现,从“暖房”保持完好的植株采集来的花粉,比从剥去苞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植株上采集来的花粉,萌发率要高得多。所以,“暖房”对于塔黄的授粉的确至关重要。
  此外,他们还发现,“暖房”的保温和防紫外线作用还促进了种子的发育。在开花之后,有着完整苞片的植株,比起苞片被剥去的,长出的种子更大、更易发芽。
  塔黄的“暖房”通过升高温度,让成熟的花粉粒和种子都能得到更好的发育,这直接提高了塔黄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而生物进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生存能力,一项功能一旦跟“提高生存能力”有了直接联系,那就不用怀疑,这正是进化的目的了。所以,“暖房”本身应该就是塔黄进化的一个目的,而不是什么进化过程的“副产品”。
  当然,“暖房”也有弊端。给塔黄授粉的真菌蚋直接把卵产在花上,而且其幼虫以塔黄的种子为食。在苞片保持完整的植株上,很多种子都被吃掉了。但这个坏处还是远远抵不上“暖房”的巨大益处。再说,这些真菌蚋的下一代,也还要为塔黄的下一代授粉呢。
  所以,这样看来,塔黄进化出“暖房”这种特殊的结构,跟园艺师和农民利用暖房来种植花木或者庄稼,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即为了给植物提供保护,促进其生长;甚至连弊端都一式一样。我们知道,人工的暖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利于害虫的孳生。
其他文献
蔬菜还能变成毒菜?是故意耸人听闻吧。非也!在现实生活中,你如果没有特别注意,那就很容易把蔬菜变成毒菜的。  真是这样吗?  例如你到饭店随便点一份家常菜——地三鲜,那里的毒素就不少。你知道,地三鲜的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土豆经过高温油炸后,会生成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茄子具有超强的吸油能力,过油的茄子,无疑变成了一根根“小油条”;青椒经过在油锅里一番“折腾”,维生素c差不多也消耗殆尽了——这3种
期刊
在微观世界领域,经常涉及对原子、分子和原子团尺寸的测量。虽然自从有了扫描显微镜之后,测量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扫描显微镜是庞大、复杂和昂贵的仪器,用起来并不方便。有没有更方便的测量办法呢?假如我们能够像用尺子去量一个物体那样方便、直观,那有多好。近几年来,科学家还真发明了一种尺子,它能够很方便地给微观物体量身。  这种尺子叫等离子尺。虽名为尺,它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尺子,组成它的部件中,少不了纳米
期刊
欢迎你,疲惫的旅行者。你已经经历漫长的旅程,你和你周围的世界都是物质和能量经过亿万年的时空之旅临时组装而成的。例如,你身体内许多原子都是在古老的恒星的内核中锻造出来的,你细胞内的一些水还曾在恐龙身体内流淌过。而在未来,你的旅途仍会继续,你的身体最终还会回到星星那里。  下面,我们将讲述7个跨越时空的旅行故事。别忘了,类似这样的故事,你都早已经历过了。  从星尘到星尘  旅行者:一个钙原子  出发地
期刊
马匹倒毙在大洋中  熟悉航海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浩瀚的大洋上有一个“马纬度”,这指的是南、北纬25°-35°附近的洋面。“马纬度”这么奇怪的名称是怎么来的?马跟海洋怎么扯上关系了?这还要追溯到西方的大航海时代。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移民不断涌入美洲,圈地造屋,劫掠财富。他们发现当地马儿缺乏,于是在从非洲源源不断输送黑奴的同时,还从欧洲装载马匹经大西洋运往西印度群岛。但当浩浩荡荡的帆
期刊
“星尘”带来的线索  我们的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沿着固定的轨道,围绕太阳有序运转。太阳系行星的这种格局已经持续了30多亿年,如钟表的运作一样稳定,而且这种钟表式的运行模式将雷打不动地持续下去。  然而,“钟表模式”只是存在于科学计算中的理想情况,现实情况远比理想模型复杂。行星不可能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它们彼此也会相互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很微弱,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它们也许会以复杂并且出人意料的方式
期刊
“蜜蜂的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中有许多饱学之士。他们的目的本是传教,但无意间却为传播科学做出了贡献。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以传教的目的来中国,却以博物学家留名于世。正是因他的慧眼,让全世界认识了大熊猫、金丝猴等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  戴维1826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天主教徒家庭。他自小热带大自然,知识广博,通晓矿物学、鸟类学、动
期刊
假如一个病人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那对他来说,当然是件大事,病人在手术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但可笑的是,对于这种性命攸关的大事,现在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时间去充分准备。因为,目前人体器官无法长久保存,得到捐献器官后,几小时,最多不超过1天,就得做移植手术,否则会坏死。可是,捐献的器官适合什么样的病人,跟什么人匹配,这一切只有等器官从捐献者身上取下来后才能知道。所以这种荒诞的局面完全有可能发生:某位病人苦苦
期刊
在BBC风靡全球的迷你剧《神探夏洛克》里,一个不断出现的场景是夏洛克·福尔摩斯走在一栋奇怪的房子里面,打开一间间的房间去寻找他想要的东西。其实,这栋怪怪的房子只存在于他的大脑里,是他的记忆宫殿,用来存放所有和他办案相关的信息。然后依靠房间的位置就可以快速地记忆和查找这些信息。这个剧集里还有一个反派查尔斯·马格努森,他的脑子里也有一个记忆宫殿,不过他的宫殿是书架,房间是书。  这么奇怪的记忆方式是怎
期刊
在宇宙深处存在着这样一颗行星——开普勒78b,它距离地球大约700光年,直径约1.5万千米,比地球大20%,重量大约是地球的2倍,是已知的第一个体积和密度都类似地球的行星。  开普勒78b与母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不到160万千米,只有水星-太阳间距离的大约1/40。这么近的距离使其公转速度非常快,并且这颗行星的表面可能已经完全熔化,形成一个巨大的熔岩海洋,温度高达2000℃以上。  开普勒78b
期刊
异常的梦中活动  如果你读过《堂吉诃德》,是否还记得这一情节:堂吉诃德在冒险途中,住进了一家客栈。夜里,店主忽然听到从他的房里传来一阵呵斥声,“魔鬼!这次我可饶不了你,吃我一剑!”店主慌忙点灯赶去,只见堂吉诃德光着身子,手拿盾剑,朝墙上的一个酒袋猛刺,红酒流了一地。原来,堂吉诃德在睡梦中竟把酒袋当作了他的死对头——巨人。后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才醒过来。  其实这种怪事并非小说家的杜撰,我们即使没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