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一个梦
企业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
更应该是理想与事业的修炼场
个人、组织、社会不是注定关系紧张
而是能够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成长
领导者与管理者并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与员工上下齐心
一起编织幸福,共创、共担和共享
这段话,是风火另一位创始人、董事长王晓坤留在个人微博上的,这是他和董丹青这两位幸福组织筑梦者的宣言。相应的,作为风火的执行董事董丹青的微博签名亦赫然写着,“美学企业,幸福组织的践行者,用创意实践和传播生活美学”。这不仅仅是董丹青和创业伙伴对自己的期许,更是风火这家创意型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他们,将经营美好梦想作为企业愿景。
大男孩的美学生活
“别叫董老师,就叫我Tony,私底下大家都这样叫我。”眼前的董丹青,与记者想象中的开创了十三年的风火创始人的形象颇有些不同,他显得过于年轻,耳钉、略微卷曲的短发、银灰色的西装外套,目光炯炯、语速稍快—更像一个阳光俊朗、玩心未泯的大男孩,喜欢听爵士乐,发微博,喝普洱,从音乐和电影中汲取创意和灵感。
而他的办公室更像是他玩心揮洒的一个室内设计作品:耀眼的水晶吊灯,奢华欧式风与中国风混搭的家具,困了可以随时蜷进去打盹的简约圆形吊椅,可以尽情播放他喜欢的爵士乐激发灵感的音响设备,用以洗心养性、品味醇香清韵的功夫茶具,创意人士不可或缺的众多书籍……他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美感与质感,是否有趣是他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
只是在这个大男孩时不时迸出哲理闪光的言语中你能窥见他的资历深厚的道行。不好为人师的他却乐于传道,他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群体思想共识反映在群体的行为特征上,并通过有一定仪式感和感召力的活动对内及向外的经营和传播”;谈起与客户相处之道很“剽悍”地说“要站着也能把钱挣了”;称“商业广告是一场有预谋的行为艺术”;而风火的特别之处就是“用一种精神契约把一群形形色色的牛人汇聚在一起”,“让一群靠谱的人在看似不那么靠谱的行业(广告业)中做着靠谱的事。”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精辟、气场强大的“大男孩”,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和发现着美,更用不刻意、不强求的玩心,将文化和美学自然地融入了原本冷得只剩下数字和宣言的地产传播。
从家开始,向幸福出发
一走进后海公馆这个“风火人”的家,会看到右面宽阔的墙上正在播放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许多风火人在很随意而真实地谈着什么是生活中的美:儿子的啼哭,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细微的感动,工作中的灵光突现……熟悉风火的人会知道,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员工心声”,而是他们长期以来坚守的企业文化的体现之一。形影汇,声音汇,水果节,幸福骑士,创意美学盛典……这些不同的时期、不同季节或节日里的不同主题,有着相同的主题旋律,那就是阳光、正信、真、善、美。
一走进董丹青的办公室,一个醒目的“家”字框裱在墙上。走近细看,会发现这个大大的隶书字体,是由无数个红色的手指印留白出来的,这是众多风火人的集体创作,董丹青称这是一次行为艺术。实际上,“风火”这个家,始于1997。当时有几个年轻人聚在深圳一个名叫“巴登”的城中村,租了房间,搬来电脑,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名字叫“风火”。取自《易经》中的家人卦,风自火出,也称风火家人。意味在于,企业让人靠共同的信仰而凝聚在一起,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董丹青很有感触地说:在风火所处在的这个行业里,不乏有创意能力、才华横溢的专业人才,但普遍缺乏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事业人才,风火在企业内部倡导的家,不仅是因为风火的名字应了《易经》中的家人卦象,更是希望在日渐浮躁的社会现状中,为员工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在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用共同的理念和信念凝聚起一群人,信守职业契约和精神契约,产生一种共同承担,彼此分担的责任感,因为企业和家庭一样,是产生责任感的地方。在这个产业里,人的创造力是核心竞争要素。只有凝聚起一群拥有共同事业信念的伙伴,共同开创事业的团队,共同缔造一个有自我生长能力的创意型组织,才能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我认为,如果想打破行业天花板,真正实现产业升级,传统创意型企业就必须进行企业组织层面的变革。”风火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要缔造一个幸福组织,让企业以“组织化”的扩张方式跟上全国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发展步伐。一直在做着并不似一个“广告公司”该做的事情,为在一个统一的创意概念主题下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系统的创意管理提供了可能。
“如果说我事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广告的创意是我的重要作品,我已经收获了许多优秀的创意;事业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创意的团队是我的最重要作品,我们已经拥有了这个行业最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创意团队。而下一个阶段,风火这家企业、风火这个组织将是我和我的事业伙伴的重要作品。尽管现在还不完美,但已经在去向完美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在去往幸福的路上。
企业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
更应该是理想与事业的修炼场
个人、组织、社会不是注定关系紧张
而是能够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成长
领导者与管理者并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与员工上下齐心
一起编织幸福,共创、共担和共享
这段话,是风火另一位创始人、董事长王晓坤留在个人微博上的,这是他和董丹青这两位幸福组织筑梦者的宣言。相应的,作为风火的执行董事董丹青的微博签名亦赫然写着,“美学企业,幸福组织的践行者,用创意实践和传播生活美学”。这不仅仅是董丹青和创业伙伴对自己的期许,更是风火这家创意型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他们,将经营美好梦想作为企业愿景。
大男孩的美学生活
“别叫董老师,就叫我Tony,私底下大家都这样叫我。”眼前的董丹青,与记者想象中的开创了十三年的风火创始人的形象颇有些不同,他显得过于年轻,耳钉、略微卷曲的短发、银灰色的西装外套,目光炯炯、语速稍快—更像一个阳光俊朗、玩心未泯的大男孩,喜欢听爵士乐,发微博,喝普洱,从音乐和电影中汲取创意和灵感。
而他的办公室更像是他玩心揮洒的一个室内设计作品:耀眼的水晶吊灯,奢华欧式风与中国风混搭的家具,困了可以随时蜷进去打盹的简约圆形吊椅,可以尽情播放他喜欢的爵士乐激发灵感的音响设备,用以洗心养性、品味醇香清韵的功夫茶具,创意人士不可或缺的众多书籍……他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美感与质感,是否有趣是他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
只是在这个大男孩时不时迸出哲理闪光的言语中你能窥见他的资历深厚的道行。不好为人师的他却乐于传道,他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群体思想共识反映在群体的行为特征上,并通过有一定仪式感和感召力的活动对内及向外的经营和传播”;谈起与客户相处之道很“剽悍”地说“要站着也能把钱挣了”;称“商业广告是一场有预谋的行为艺术”;而风火的特别之处就是“用一种精神契约把一群形形色色的牛人汇聚在一起”,“让一群靠谱的人在看似不那么靠谱的行业(广告业)中做着靠谱的事。”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精辟、气场强大的“大男孩”,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和发现着美,更用不刻意、不强求的玩心,将文化和美学自然地融入了原本冷得只剩下数字和宣言的地产传播。
从家开始,向幸福出发
一走进后海公馆这个“风火人”的家,会看到右面宽阔的墙上正在播放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许多风火人在很随意而真实地谈着什么是生活中的美:儿子的啼哭,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细微的感动,工作中的灵光突现……熟悉风火的人会知道,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员工心声”,而是他们长期以来坚守的企业文化的体现之一。形影汇,声音汇,水果节,幸福骑士,创意美学盛典……这些不同的时期、不同季节或节日里的不同主题,有着相同的主题旋律,那就是阳光、正信、真、善、美。
一走进董丹青的办公室,一个醒目的“家”字框裱在墙上。走近细看,会发现这个大大的隶书字体,是由无数个红色的手指印留白出来的,这是众多风火人的集体创作,董丹青称这是一次行为艺术。实际上,“风火”这个家,始于1997。当时有几个年轻人聚在深圳一个名叫“巴登”的城中村,租了房间,搬来电脑,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名字叫“风火”。取自《易经》中的家人卦,风自火出,也称风火家人。意味在于,企业让人靠共同的信仰而凝聚在一起,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董丹青很有感触地说:在风火所处在的这个行业里,不乏有创意能力、才华横溢的专业人才,但普遍缺乏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事业人才,风火在企业内部倡导的家,不仅是因为风火的名字应了《易经》中的家人卦象,更是希望在日渐浮躁的社会现状中,为员工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在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用共同的理念和信念凝聚起一群人,信守职业契约和精神契约,产生一种共同承担,彼此分担的责任感,因为企业和家庭一样,是产生责任感的地方。在这个产业里,人的创造力是核心竞争要素。只有凝聚起一群拥有共同事业信念的伙伴,共同开创事业的团队,共同缔造一个有自我生长能力的创意型组织,才能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我认为,如果想打破行业天花板,真正实现产业升级,传统创意型企业就必须进行企业组织层面的变革。”风火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要缔造一个幸福组织,让企业以“组织化”的扩张方式跟上全国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发展步伐。一直在做着并不似一个“广告公司”该做的事情,为在一个统一的创意概念主题下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系统的创意管理提供了可能。
“如果说我事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广告的创意是我的重要作品,我已经收获了许多优秀的创意;事业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创意的团队是我的最重要作品,我们已经拥有了这个行业最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创意团队。而下一个阶段,风火这家企业、风火这个组织将是我和我的事业伙伴的重要作品。尽管现在还不完美,但已经在去向完美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在去往幸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