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罚指的是在当前的教育中,一种对儿童的歧视、人格侮辱及权利剥夺等的惩罚,这种惩罚不是直接指向儿童的身体,而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心灵。它比较隐蔽,不一定有外显的结果,但对儿童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一、心罚的表现
事例一:游戏时,一幼儿报告:“老师,XX小朋友打人!”教师不问青红皂白走到打人的幼儿面前:“你又打人了。走!送你到小班去,你这样子还能上大班啊?连小班幼儿都不如!”教师死命地拖着孩子往外走。
事例二:午睡时,XX小朋友一直不睡觉。“XX,你怎么回事?一直动来动去,你的床上有钉子戳你的身体啊?”
事例三:上课时,XX在画本上画画。教师走过去,把画本拿来,说:“画的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上课不认真听,你看看其他小朋友多好,认真听讲,就你最差!”
以上事例中,教师很随便的一些言行,其实就已经使幼儿遭受到了心罚。它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体罚遭受谴责而采取的隐蔽行为,也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所以心罚给幼儿造成的伤害比体罚还要严重。许多研究表明:受到心罚的幼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影响幼儿的自信心、想像力、创造力,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罚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此外心罚的表现还有:
1. 武断夸大、爱算旧账。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情况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如经常在幼儿园听到:“你怎么又打人了,上次你打人的事情我还没有找你算账!”
2. 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做事。”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你?你不行!别来捣乱了!”孩子黯然低头离去。这些语言在幼儿园是屡见不鲜的。
3. 威胁恐吓孩子。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经常犯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你再不听话,马上我们去玩的时候,你就别想去了。”吓得孩子大气都不敢出。
4. 故意疏远、冷落孩子。教师经常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进行疏远冷落,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对幼儿造成心理伤害。
二、心罚的危害
1. 心罚往往使儿童远离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长期处于心罚状态中的儿童,心理难以健康成长。心罚往往使儿童体验不公平、焦虑、悲伤及自卑,从而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
2. 心罚对儿童的危害不只在于心理,也危及儿童的身体,儿童的身心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3.心罚危害的不只是儿童的现在,还包括儿童的将来。长期处于心罚环境之中的儿童必定会产生心理的扭曲甚至心理的疾病。
4.心罚还是儿童许多不良行为的根源。如儿童的撒谎、欺骗及攻击性行为与儿童遭受的心罚都有一定的关系。
幼儿的心灵是极为脆弱的,是极其容易受伤的,并且一但受到伤害,将会给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三、心罚的避免
要避免对儿童的心罚,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要高度认识到幼儿受到心罚后的严重后果。
2.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因为幼儿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一种角度说,失败犯错误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
3. 教师要加强自身情绪控制能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在教育观点、方法上与家长达成共识,千万不能把与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幼儿头上去,更不能因此来逃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
4.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间的差异是正常的,要用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e]
(江苏省淮安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223200)
一、心罚的表现
事例一:游戏时,一幼儿报告:“老师,XX小朋友打人!”教师不问青红皂白走到打人的幼儿面前:“你又打人了。走!送你到小班去,你这样子还能上大班啊?连小班幼儿都不如!”教师死命地拖着孩子往外走。
事例二:午睡时,XX小朋友一直不睡觉。“XX,你怎么回事?一直动来动去,你的床上有钉子戳你的身体啊?”
事例三:上课时,XX在画本上画画。教师走过去,把画本拿来,说:“画的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上课不认真听,你看看其他小朋友多好,认真听讲,就你最差!”
以上事例中,教师很随便的一些言行,其实就已经使幼儿遭受到了心罚。它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体罚遭受谴责而采取的隐蔽行为,也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所以心罚给幼儿造成的伤害比体罚还要严重。许多研究表明:受到心罚的幼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影响幼儿的自信心、想像力、创造力,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罚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此外心罚的表现还有:
1. 武断夸大、爱算旧账。有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一些情况时,往往运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去武断评判。如经常在幼儿园听到:“你怎么又打人了,上次你打人的事情我还没有找你算账!”
2. 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做事。”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你?你不行!别来捣乱了!”孩子黯然低头离去。这些语言在幼儿园是屡见不鲜的。
3. 威胁恐吓孩子。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经常犯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你再不听话,马上我们去玩的时候,你就别想去了。”吓得孩子大气都不敢出。
4. 故意疏远、冷落孩子。教师经常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进行疏远冷落,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对幼儿造成心理伤害。
二、心罚的危害
1. 心罚往往使儿童远离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长期处于心罚状态中的儿童,心理难以健康成长。心罚往往使儿童体验不公平、焦虑、悲伤及自卑,从而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
2. 心罚对儿童的危害不只在于心理,也危及儿童的身体,儿童的身心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3.心罚危害的不只是儿童的现在,还包括儿童的将来。长期处于心罚环境之中的儿童必定会产生心理的扭曲甚至心理的疾病。
4.心罚还是儿童许多不良行为的根源。如儿童的撒谎、欺骗及攻击性行为与儿童遭受的心罚都有一定的关系。
幼儿的心灵是极为脆弱的,是极其容易受伤的,并且一但受到伤害,将会给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三、心罚的避免
要避免对儿童的心罚,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要高度认识到幼儿受到心罚后的严重后果。
2.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因为幼儿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一种角度说,失败犯错误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
3. 教师要加强自身情绪控制能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在教育观点、方法上与家长达成共识,千万不能把与家长的矛盾转移到幼儿头上去,更不能因此来逃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
4.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间的差异是正常的,要用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e]
(江苏省淮安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