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學语文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语文素养的质的飞跃,针对高三学生时间紧的实际教给阅读方法,使课外阅读一举多得,这便是功利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功利意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真正能够较系统地读一些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的学生并不多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我们的学生太累,被没完没了的数理化作业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尤其到了高三,学生每天接触的大部分是应考试题,他们在无边的题海(也是苦海)中艰难度日;即便是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哪有什么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语文素养质的飞跃,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针对高三实际,交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课外阅读一举多得。高三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功利阅读。功利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目前,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四个考点上,一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二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三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四是辨析修改常见病句。这四个考点其实都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来落实。读一篇文章,首先看看有没有不知道读音的字和多音字(多音字是高考语音题考查的重点),如果有,就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并识记相关内容。其次看看阅读材料中有没有容易写错的字,特别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再把相关词语抄录下来。这对识记常用汉字字形大有帮助。三是注意阅读材料中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对比较生疏的词语(包括成语)可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明确词义和用法。一般来说,报刊上的文章,语言表达是比较规范的;阅读时可有意识地分析句子结构,察看词语搭配,以此来增强语感。这对辨析和修改病句特别是辨析病句十分有利。
2.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语言运用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省市已经从原来的12分增加到了15分,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从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情况来看,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比如,阅读消息或通讯时,留意材料开头的导语,对压缩语段有帮助。比如高考常考标题的拟写,阅读有关材料时,注意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不难掌握拟写标题的方法。再比如,阅读时留心材料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对提高仿写水平大有帮助。句式变换也是高考语言运用的常考点,阅读时,注意材料的句式特点,思考能否把这个主动句改为被动句,怎么改合适;能否把这个长句改为一组短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常常这样做,句式变换的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3.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与阅读的关系不言自明。但高三不少学生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一是利用阅读材料积累作文素材。到了高三,学习紧张,深入生活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不太现实。怎么办?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来开阔视野,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写作议论文时,不少学生使用的论据都是老掉牙的,要么是爱因斯坦,要么是雷锋,诸如此类。不是说用这些材料写作没有说服力,至少可以说用这些材料作文感染力不强。课外阅读可以积累最近的“名人”“名事”,把这些“名人”“名事”用于作文,文章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还有,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特别是布局谋篇技巧。阅读时,可考虑文章是如何引入的,如何深入的,谋篇的思路是什么;哪些地方是过渡,哪些地方是照应;记叙类文章是如何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议论文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的等等,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还有一点就是,分析阅读材料的主旨可为铸造自己文章的灵魂服务。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高三的课外阅读的功利,这种功利还体现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到了高三,不可能再去阅读长篇名著,阅读材料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为,《人民日报》的有关栏目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比如“人民论坛”“人民时评”“文化随笔”等;重大新闻,重要消息也很值得一读。此外,《随笔》《经典美文》等刊物上有不少值得阅读的文章,它们篇幅较短,内容鲜活,技巧灵活,语言规范,值得学习和借鉴。此外,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高考指导类文章或是高考专题考查相关文章,对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也有帮助。比如,高考考查古诗鉴赏,就可以找一些与古诗鉴赏联系比较紧密的材料来读一读。读这些专题文章,可以熟知诗歌鉴赏的常用名词术语,可以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等,这对提高古诗鉴赏水平很有帮助。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诗一般的语言道出了书籍的重要性。高三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如果能够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外阅读,那高三的生活也就有了阳光,高考语文也就有了翅膀。
作者单位:贵州铜仁地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课外阅读 功利意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真正能够较系统地读一些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的学生并不多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我们的学生太累,被没完没了的数理化作业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尤其到了高三,学生每天接触的大部分是应考试题,他们在无边的题海(也是苦海)中艰难度日;即便是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哪有什么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语文素养质的飞跃,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针对高三实际,交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课外阅读一举多得。高三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功利阅读。功利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利用课外阅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目前,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四个考点上,一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二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三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四是辨析修改常见病句。这四个考点其实都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来落实。读一篇文章,首先看看有没有不知道读音的字和多音字(多音字是高考语音题考查的重点),如果有,就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并识记相关内容。其次看看阅读材料中有没有容易写错的字,特别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再把相关词语抄录下来。这对识记常用汉字字形大有帮助。三是注意阅读材料中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对比较生疏的词语(包括成语)可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明确词义和用法。一般来说,报刊上的文章,语言表达是比较规范的;阅读时可有意识地分析句子结构,察看词语搭配,以此来增强语感。这对辨析和修改病句特别是辨析病句十分有利。
2.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语言运用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值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省市已经从原来的12分增加到了15分,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从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情况来看,利用课外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比如,阅读消息或通讯时,留意材料开头的导语,对压缩语段有帮助。比如高考常考标题的拟写,阅读有关材料时,注意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不难掌握拟写标题的方法。再比如,阅读时留心材料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对提高仿写水平大有帮助。句式变换也是高考语言运用的常考点,阅读时,注意材料的句式特点,思考能否把这个主动句改为被动句,怎么改合适;能否把这个长句改为一组短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常常这样做,句式变换的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3.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与阅读的关系不言自明。但高三不少学生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一是利用阅读材料积累作文素材。到了高三,学习紧张,深入生活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不太现实。怎么办?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来开阔视野,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写作议论文时,不少学生使用的论据都是老掉牙的,要么是爱因斯坦,要么是雷锋,诸如此类。不是说用这些材料写作没有说服力,至少可以说用这些材料作文感染力不强。课外阅读可以积累最近的“名人”“名事”,把这些“名人”“名事”用于作文,文章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还有,可以利用阅读材料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特别是布局谋篇技巧。阅读时,可考虑文章是如何引入的,如何深入的,谋篇的思路是什么;哪些地方是过渡,哪些地方是照应;记叙类文章是如何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议论文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的等等,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还有一点就是,分析阅读材料的主旨可为铸造自己文章的灵魂服务。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高三的课外阅读的功利,这种功利还体现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到了高三,不可能再去阅读长篇名著,阅读材料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为,《人民日报》的有关栏目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比如“人民论坛”“人民时评”“文化随笔”等;重大新闻,重要消息也很值得一读。此外,《随笔》《经典美文》等刊物上有不少值得阅读的文章,它们篇幅较短,内容鲜活,技巧灵活,语言规范,值得学习和借鉴。此外,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高考指导类文章或是高考专题考查相关文章,对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也有帮助。比如,高考考查古诗鉴赏,就可以找一些与古诗鉴赏联系比较紧密的材料来读一读。读这些专题文章,可以熟知诗歌鉴赏的常用名词术语,可以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等,这对提高古诗鉴赏水平很有帮助。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诗一般的语言道出了书籍的重要性。高三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如果能够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外阅读,那高三的生活也就有了阳光,高考语文也就有了翅膀。
作者单位:贵州铜仁地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