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度创新 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2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但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研究共同富裕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总结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创新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探讨抑制贫富差距的具体对策,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孙居涛教授对此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研究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和逻辑归纳,撰写出了《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一书。该书是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资助项目。
  《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共十章,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一至第二章为总论部分,从基本制度层面探讨和研究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创新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第三至第十章,从具体的体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角度研究和探索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进程,温饱问题的解决、小康水平的实现、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不同阶段。它们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现阶段,就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通过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源头上缩小收入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本书的特点和创新之处主要有:第一,选题具有前瞻性。该著作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研究如何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揭示了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的正相关关系。第二,研究具有现实性。该著作全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个方面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不仅从基本制度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而且阐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具体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提出从源头上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第三,全面分析了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共同富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准备,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第四,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出发,阐发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第五,形式服务于内容。在写作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采取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实证分析与逻辑论证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行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既论述了在基本制度的保障下,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进行理论概括时,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每一个观点,都不是凭空而论,而是建立在大量的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翔实的材料、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严密的论证。第六,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是贯穿整部著作的主线,也是其鲜明特色。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是在制度创新中逐步实现的。
其他文献
在工会的主导下,作为英国现代两大政党之一的工党成立于19世纪末。从此,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英国近现代社会特别是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的研究,对于认识20世纪以来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李华锋副教授新近出版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一书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部新著。通览全书,我感到该书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期刊
[内容提要]在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功能已经出现了种种偏向。在这种情势下,必须实现从过分突出社会性功能向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相统一转变,从单纯注重政治功能向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兼顾转变,从规范性功能绝对主导向规范性功能、发展性功能相统一转变,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功能向意识形态功能、非意识形态功能相协调转变。  [关键词]经济利益 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分类号
期刊
历史背景    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个人自由的解放,也导致了严重的不平等、秩序混乱和社会原子化。对抗新秩序的思想和运动也随之产生。早在19世纪中叶,一群无政府主义者、拉萨尔派、蒲鲁东派、圣西门派以及其他思潮流派便发出了抗议的声音。然而,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才遇到了足以与之抗衡的革命性力量。到19世纪末期,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取代了其他批判资本主义的
期刊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经验,即在与时俱进、整体维护、排除干扰、破立结合、总结历史和文化交融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历史经验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成都市提出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成都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系统总结这一实践探索的新鲜经验,及时发现实践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成都城乡统筹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先后对成都市所辖的一些县
期刊
[内容提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崇高职责。理论创新呼唤着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的创新精神体现了认识的客观辩证性与追求真理的求真务实性的辩证统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警惕理论创新中不科学的方法,避免“创新”的误区和陷阱。  [关键词]科学精神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
期刊
[内容提要]建国60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变革,中。内容是通过改变农村土地的产权关系,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另一方面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践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的独特道路,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构成内容。  [关键词]土地制度 变革 产权关系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从起草到最后完成前后不到八个星期,时间非常仓促。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它的许多重要论断被当时的社会实践以及至今160多年的实践证实是正确的。这种远见卓识并非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独白或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他们此前结合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进行理论探索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恩格斯 青年时期 理论探索 《共产党宣言》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背离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这种评价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歧扣意识形态差异,其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
期刊
[内容提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运作,并使之得到丰富和发展。新中国诞生以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虽有过曲折和迷茫,更有成功和辉煌。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