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对比分析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与单纯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射频消融术,观察组同时接受射频消融术与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两组术后均规范化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胶囊或利伐沙班片)及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以评价
【机 构】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45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与单纯射频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射频消融术,观察组同时接受射频消融术与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两组术后均规范化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胶囊或利伐沙班片)及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观察组患者左心耳封堵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进一步评估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成功率。
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出血、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系统性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发生封堵器残余漏8例,术后随访1年,其中3例完全消失,其余5例较术中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有症状、高卒中风险且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较单纯射频消融术可有效降低出血及脑卒中/TIA发生率,且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和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神经外科术后95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的抗菌药物,将其分为万古霉素组(A组,52例)与利奈唑胺组(B组,43例)。A、B组分别应用盐酸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测指标、临床疗效、抗菌药物费用与治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7日龄SD雄性大鼠13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溶剂组(n=32)、治疗组(n=32)及治疗+阻断剂组(n=32)。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缺氧处理,其余三组先建立HIE模型,治疗组和治疗+阻断剂组于模型建立后即刻、24 h、48 h连续腹腔注射rhEPO治疗,溶剂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
目的观察血管超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3例,入选者均接受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肢血管的特征改变及健肢血管特征,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DU检查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与健肢比较,治疗前患肢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TPO,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血制品使用情况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制品输注量
目的通过监测多西紫杉醇(DTX)的血药浓度,研究接受DTX化疗的中国卵巢癌人群患者体内的DTX在药理学参数血药浓度上的个体差异,评估DTX药理参数与毒性的相关性,并确定DTX的毒性参考范围。方法选择2016—2017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多西紫杉醇+奈达铂/洛铂方案化疗的卵巢癌患者37例共83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6~8次化疗,对每个化疗周期多西紫杉醇滴注结束前0~10 min和滴注结束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性滑膜肉瘤(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015—2017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原发于前列腺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子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青壮年,临床表现不一,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均为梭形细胞,呈片状、束状或杂乱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IS患者63例,根据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PSD将其分为PSD组28例和非PSD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卒中后6个月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3(IL-23)、同型半
目的观察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MM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联合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的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64例)与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64例)。比较两组血管新生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氧化应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环磷酰胺的同时应用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肾功能及活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