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学生按园区化集中住宿的趋势显著。生活园区成为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新战场,如何将以往的思政教育前移到园区、下沉到宿舍,让学生在接受优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同步接受思政教育亟需加以研究解决。本人以浙江树人大学绍兴杨汛桥新校区为例,通过反思学校历史上育人工作存在的经验、教训与问题,根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践行了辅导员“工作在园区、住宿在园区、活动在园区”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树人特色的园区思政教育工作新样本。
关键词:高校;生活园区;思政教育
浙江树人大学于2016年在绍兴柯桥开办了新校区,每年近4000大一新生在校区内学习和生活。基于新校区建立的历史机遇,通过反思学校历史上育人工作存在的经验、教训与问题,我们实践了辅导员“工作在园区、住宿在园区、活动在园区”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树人特色的园区思政教育工作新样本。
一、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響,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采取的“园区化”思政教育,主要是围绕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通过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对园区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将思政教育前移到园区,下沉到宿舍,让学生在接受优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同步接受思政教育,做到两者相互融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园区化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新校区开办后,学校选派了20名辅导员入驻园区,实现了工作在园区、住宿在园区、活动在园区,从物理距离上实现了育人者与学生的无缝对接。通过打造一支“思想引领者、安全守望者、生活贴心者、心灵呵护者和发展助推者”的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服务队伍、设立学生自管会组织和建立“园区导师”制,基本构架了一套具有树人特色的“园区化”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1、培育了特色项目
一学年来,学院积极围绕以“新”迎新,无手机课堂、园区学生自主管理、越湖大讲堂、无人监考、文明寝室等抓手,积极开展文化校园、文化园区建设工作。各园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项目,譬如“我是园长,我为园区服务”学生成长系列活动;“琴、棋、书、画”系列活动等。
2、优化了园区功能
完成了门厅文化墙、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的优化布置,进一步凸显园区育人文化的宣传;园区的活动室作为党员之家共同管理和使用,同时配齐了团学组织办公室和园区谈话室,设置了无障碍房,极大的方便了辅导员和学生在园区内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和教育工作。
3、引入了园区导师
携手相关二级学院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尝试双班主任制,实行通识导师和专业导师双管齐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扩充园区导师队伍,聘请了专任老师进入园区开展数学辅导、英语学习、书法篆刻等通识类的教育讲座和实践活动。
4、强化了辅导员作用
辅导员做到每周走访寝室一次;每周巡查课堂一次;特殊困难或问题学生面对面必谈一次。完善学情档案,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入园区工作和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以园区为单位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占用辅导员大量时间,降低辅导员思政工作效率;2、学生对辅导员在生活园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辅导员对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畏难情绪;3、园区活动存在单一化、娱乐化倾向,园区设计使用功能布局不够科学等;4、园区管理和专业学院管理同时存在,辅导员多重管理,教育面广但深度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全员育人功能不够彰显,某些教职工对自身的站位不够清晰;学生对园区化的显性教育不够接纳;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三、加强和改进园区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学生生活园区是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新战场。我们要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生活园区内的思政教育工作。
1、牢固树立生活园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的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园区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根据化以往学生宿区内的“隐性”育人功能为“显性”,加强学生对园区归宿感,大张旗鼓的开展园区化育人项目,坚持不定的推进园区化思政举措。
2、不断完善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队伍
园区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培养一支政治可靠、结构优良、数量充足的园区思政队伍是做好园区思政工作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园区学生自管会、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导师,都是园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把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要继续发挥生活园区这个重要育人阵地的积极作用,在传统以“班级—团总支—学院”三级管理模式的辅助下,围绕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2],结合校情学情,切实抓好实践、文化、管理、服务、心理、资助等项目的落地工作。
4、构建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园区思政工作想要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需要不断完善其保障机制。一是要不断完善体制上的保障,要成立“宿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沟通和协调园区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要完善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保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园区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三是加强园区后勤保障力量,减少辅导员在后勤服务在工作量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4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http: //www .moe.gov.cn/srcsi
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12.05.
作者简介:金文君(1982,4--),男,汉,浙江苍南,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生活园区;思政教育
浙江树人大学于2016年在绍兴柯桥开办了新校区,每年近4000大一新生在校区内学习和生活。基于新校区建立的历史机遇,通过反思学校历史上育人工作存在的经验、教训与问题,我们实践了辅导员“工作在园区、住宿在园区、活动在园区”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树人特色的园区思政教育工作新样本。
一、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響,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采取的“园区化”思政教育,主要是围绕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通过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对园区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将思政教育前移到园区,下沉到宿舍,让学生在接受优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同步接受思政教育,做到两者相互融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园区化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新校区开办后,学校选派了20名辅导员入驻园区,实现了工作在园区、住宿在园区、活动在园区,从物理距离上实现了育人者与学生的无缝对接。通过打造一支“思想引领者、安全守望者、生活贴心者、心灵呵护者和发展助推者”的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服务队伍、设立学生自管会组织和建立“园区导师”制,基本构架了一套具有树人特色的“园区化”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1、培育了特色项目
一学年来,学院积极围绕以“新”迎新,无手机课堂、园区学生自主管理、越湖大讲堂、无人监考、文明寝室等抓手,积极开展文化校园、文化园区建设工作。各园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项目,譬如“我是园长,我为园区服务”学生成长系列活动;“琴、棋、书、画”系列活动等。
2、优化了园区功能
完成了门厅文化墙、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的优化布置,进一步凸显园区育人文化的宣传;园区的活动室作为党员之家共同管理和使用,同时配齐了团学组织办公室和园区谈话室,设置了无障碍房,极大的方便了辅导员和学生在园区内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和教育工作。
3、引入了园区导师
携手相关二级学院成立各类专业协会,尝试双班主任制,实行通识导师和专业导师双管齐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扩充园区导师队伍,聘请了专任老师进入园区开展数学辅导、英语学习、书法篆刻等通识类的教育讲座和实践活动。
4、强化了辅导员作用
辅导员做到每周走访寝室一次;每周巡查课堂一次;特殊困难或问题学生面对面必谈一次。完善学情档案,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入园区工作和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以园区为单位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占用辅导员大量时间,降低辅导员思政工作效率;2、学生对辅导员在生活园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辅导员对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畏难情绪;3、园区活动存在单一化、娱乐化倾向,园区设计使用功能布局不够科学等;4、园区管理和专业学院管理同时存在,辅导员多重管理,教育面广但深度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全员育人功能不够彰显,某些教职工对自身的站位不够清晰;学生对园区化的显性教育不够接纳;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三、加强和改进园区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学生生活园区是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新战场。我们要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生活园区内的思政教育工作。
1、牢固树立生活园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的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园区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根据化以往学生宿区内的“隐性”育人功能为“显性”,加强学生对园区归宿感,大张旗鼓的开展园区化育人项目,坚持不定的推进园区化思政举措。
2、不断完善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队伍
园区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培养一支政治可靠、结构优良、数量充足的园区思政队伍是做好园区思政工作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园区学生自管会、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导师,都是园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把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要继续发挥生活园区这个重要育人阵地的积极作用,在传统以“班级—团总支—学院”三级管理模式的辅助下,围绕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2],结合校情学情,切实抓好实践、文化、管理、服务、心理、资助等项目的落地工作。
4、构建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园区思政工作想要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需要不断完善其保障机制。一是要不断完善体制上的保障,要成立“宿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沟通和协调园区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要完善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保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园区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三是加强园区后勤保障力量,减少辅导员在后勤服务在工作量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4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http: //www .moe.gov.cn/srcsi
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12.05.
作者简介:金文君(1982,4--),男,汉,浙江苍南,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