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生互动,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本文选择内蒙古20家典型企业为样本,研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提出经济增长和企业建设中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草原文化 企业文化 内蒙古 经济增长 乳品行业
2002-2009年内蒙古经济连续8年领跑全国,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排名由第19位升为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达7070美元,位居全国第7位。
有关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涌现出大量研究文献。但就草原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本文以内蒙古20家典型企业为样本,旨在把草原文化不同方面的重要性及对企业文化的贡献度量化,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草原文化软实力对内蒙古企业绩效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样本企业与数据来源
相关研究文献及草原文化研究者将草原文化归纳为:饯行开放、社会责任、开拓进取、兼容并包、崇信重义、英雄乐观、天人合一、诚实守信、绿色天然、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大胆创新12个类别。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采访的方式以期对草原文化精髓进行排序。首先,通过访问精通草原文化的专家学者,阐释课题组希望从对企业文化影响的角度来定量草原文化,给出专业的排序;其次,通过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随机抽查100份问卷,令被调查者从以上12个类别中选出可以代表草原文化的选项,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回收率为100%;最后,企业调研。采取个人采访和企业参观想结合的形式,获知企业文化及企业员工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如图1所示)。
本文依照是否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及企业文化完善的原则,选取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内蒙古蒙牛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太实业、内蒙古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创业股份、包钢集团、科尔沁牛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河套酒业、内蒙古奈伦集团、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家典型样本企业。所选企业均属于煤炭、乳制品、餐饮、羊绒制品等内蒙古优势产业,其中上市公司13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是企业统一员工思想的精神支柱,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大力宣传的文化及企业自身非常注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提炼,总结出各企业的企业文化。
二、草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度分析
图1分别对应企业文化对草原文化的选择及大众对草原文化的选择,其中单位是个数/5(由于调查问卷的总数是100,而企业的个数是20,为了图形的对应,便做了以上处理,但不影响结果的显示)。
由图1可知,大众对于草原文化的认识中,绿色天然、诚实守信、天人合一、团结协作居前4位。而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对草原文化的选择中排前四的分别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企业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基本上比较趋同,其中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都居于前位。这对未来新旧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综合考虑大众及企业对草原文化的认可度,得出草原文化精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贡献指数的简单排序。排序结果:绿色天然、诚实守信、崇信重义、团结协作、英雄乐观、社会责任、天人合一、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大胆创新、开拓进取、饯行开放。依照西方经济学中基数论的基本思想,对草原文化的精髓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并且进行赋值[12-1]。然后对应上一步中对企业文化中草原文化的提炼,整理出每家企业文化所对应的草原文化值,以下是量化分析部分。
(一)草原文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增长率、成立时间以及对应的草原文化值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如下表所示:草原文化值与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增长率、企业成立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3320581、0.23773435、0.180126,都是正相关关系,说明草原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有正面影响。
(二) 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用1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年收益率等作为因变量,各个企业的草原文化值为自变量(模型中还包括其他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原文化值的系数都为正值。以下是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因变量,公司成立时间、草原文化值及资产增长率为自变量所作的回归,结果如下:
Y = 0.783 - 0.053 X1 + 1.134 X2 -1.273 X3
(1.24) (0.48) (0.73) (0.54)
(n = 13,R Square = 0.094)
其中,Y代表主营业务利润率(%);X1代表资产增长率(%);X2代表草原文化值;X3代表企业成立时间。
分析看出,3个自变量中草原文化值的系数是正值,其中,所有变量都以对数形式表示(目的是消除异方差),因此变量之间就对应着弹性系数,即一个企业的草原文化值增加1%,则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会增加1.13%,尽管统计上不显著,但t值已经达到1.56,非常接近于2,因此回归结果有意义;企业成立时间的系数是负值,这与上表中关于相关系数的分析一致,统计上显著(t值 = -2.57);平均增长率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影响也是负的,统计上不显著。
回归方程统计上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样本数量仅有13个,容易造成统计误差;第二,为消除遗漏变量偏误选择了3个自变量,在小样本的情况下有损自由度;第三,所选企业分布于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有自己独特的波动幅度和影响因素,这也会导致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总的来看,回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草原文化值的系数都为正这一点来看,证明了草原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传导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有正面效应。
三、典型个案分析
内蒙古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品牌多、特色明显、龙头企业带动比较强等特点,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小肥羊、小尾羊等企业年销售额基本上都实现100亿元到200亿元,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带动了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选取乳品行业蒙牛、伊利两家企业为代表进行个案分析。
(一) 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两大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区内经济的增长,还带动了区内就业量、牧民收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由上表可知, 2004-2007年,两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呈稳健上升趋势,蒙牛和伊利的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是2.37-3.32、2.87-3.01,表明两大企业对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08、2009年有所下降,是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但2010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
(二) 企业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单个企业的产值、利润、所得税上,更多地在于对该地区产业及行业的拉动作用。若一个地区由于某一两家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地区在该行业具有竞争力或产业集中度水平提高,则可以认为这些企业对地区有很大的间接经济价值。
如上表所示,2004-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类总产量由5021千吨上升到9340千吨,增长了86.02%,产量持续保持第一;内蒙古奶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21.20%上升到2007年的30.20%,增长了9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的平均速度。充分说明,蒙牛和伊利作为依托草原文化成长起来的两大乳业巨头,不仅自身发展的很好,而且还很好地带动了内蒙古地区的乳品行业的发展壮大。尽管2008、2009年比例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内蒙古乳业整体发展趋势。
如上表所示,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个数由2005年的47家增长为77家,增长比例高达63.83%。与此同时,内蒙古乳业企业个数占全国比重也由2005年的6.73%增长到9.59%,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内蒙古乳品企业资产额逐年攀升,在全国所占比重从19.07%增加到23.74%。
四、结论与政策
草原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带动作用,当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及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仅就品牌效应来看,据中国品牌研究院2011年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志性品牌名单,内蒙古有7家企业榜上有名:蒙牛、酸酸乳(蒙牛)、塞飞亚、草原、鄂尔多斯、伊泰、小肥羊。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形成又会反过来加强对草原文化的宣传,提高大众对草原文化的认识,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增长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第一,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重视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草原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其最大可能的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赋予草原文化更多更新的内涵,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培养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第二,对于自治区政府来讲,应该有意识的深化和升华草原文化,面向内蒙古及全国宣传我们独有的草原文化精神,鼓励企业用强烈的文化意识铸造企业精神,将草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水乳交融的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塑造企业形象的主题。
第三,对于企业来讲,要深刻认识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跟随蒙牛、伊利等先行发展的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努力依托草原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更好地走出全国乃至世界,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乌兰察夫.“内蒙古现象”文化动因—兼谈草原文化的当代价值[N].内蒙古日报,2007(9).
[2]沈昌炜.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企业关系解析[J].呼和浩特经济,2007(03).
[3]屈燕妮.论草原文化对内蒙古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1).
[4]段连敖.办好“草原文化节”打造西部文化产业知名品牌[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8(17).
[5]王来喜.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8-6-1.
[6]包双山.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繁荣发展草原文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8(4).
[7]郝木兰,保睿,鲍新华.对内蒙古乳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
关键词:草原文化 企业文化 内蒙古 经济增长 乳品行业
2002-2009年内蒙古经济连续8年领跑全国,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排名由第19位升为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达7070美元,位居全国第7位。
有关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涌现出大量研究文献。但就草原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本文以内蒙古20家典型企业为样本,旨在把草原文化不同方面的重要性及对企业文化的贡献度量化,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草原文化软实力对内蒙古企业绩效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样本企业与数据来源
相关研究文献及草原文化研究者将草原文化归纳为:饯行开放、社会责任、开拓进取、兼容并包、崇信重义、英雄乐观、天人合一、诚实守信、绿色天然、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大胆创新12个类别。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采访的方式以期对草原文化精髓进行排序。首先,通过访问精通草原文化的专家学者,阐释课题组希望从对企业文化影响的角度来定量草原文化,给出专业的排序;其次,通过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随机抽查100份问卷,令被调查者从以上12个类别中选出可以代表草原文化的选项,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回收率为100%;最后,企业调研。采取个人采访和企业参观想结合的形式,获知企业文化及企业员工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如图1所示)。
本文依照是否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及企业文化完善的原则,选取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内蒙古蒙牛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太实业、内蒙古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创业股份、包钢集团、科尔沁牛业、内蒙古塞飞亚集团、河套酒业、内蒙古奈伦集团、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家典型样本企业。所选企业均属于煤炭、乳制品、餐饮、羊绒制品等内蒙古优势产业,其中上市公司13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是企业统一员工思想的精神支柱,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大力宣传的文化及企业自身非常注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提炼,总结出各企业的企业文化。
二、草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度分析
图1分别对应企业文化对草原文化的选择及大众对草原文化的选择,其中单位是个数/5(由于调查问卷的总数是100,而企业的个数是20,为了图形的对应,便做了以上处理,但不影响结果的显示)。
由图1可知,大众对于草原文化的认识中,绿色天然、诚实守信、天人合一、团结协作居前4位。而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对草原文化的选择中排前四的分别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企业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基本上比较趋同,其中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都居于前位。这对未来新旧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综合考虑大众及企业对草原文化的认可度,得出草原文化精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贡献指数的简单排序。排序结果:绿色天然、诚实守信、崇信重义、团结协作、英雄乐观、社会责任、天人合一、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大胆创新、开拓进取、饯行开放。依照西方经济学中基数论的基本思想,对草原文化的精髓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并且进行赋值[12-1]。然后对应上一步中对企业文化中草原文化的提炼,整理出每家企业文化所对应的草原文化值,以下是量化分析部分。
(一)草原文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增长率、成立时间以及对应的草原文化值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如下表所示:草原文化值与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增长率、企业成立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3320581、0.23773435、0.180126,都是正相关关系,说明草原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有正面影响。
(二) 回归分析
本文分别用1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年收益率等作为因变量,各个企业的草原文化值为自变量(模型中还包括其他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原文化值的系数都为正值。以下是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因变量,公司成立时间、草原文化值及资产增长率为自变量所作的回归,结果如下:
Y = 0.783 - 0.053 X1 + 1.134 X2 -1.273 X3
(1.24) (0.48) (0.73) (0.54)
(n = 13,R Square = 0.094)
其中,Y代表主营业务利润率(%);X1代表资产增长率(%);X2代表草原文化值;X3代表企业成立时间。
分析看出,3个自变量中草原文化值的系数是正值,其中,所有变量都以对数形式表示(目的是消除异方差),因此变量之间就对应着弹性系数,即一个企业的草原文化值增加1%,则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会增加1.13%,尽管统计上不显著,但t值已经达到1.56,非常接近于2,因此回归结果有意义;企业成立时间的系数是负值,这与上表中关于相关系数的分析一致,统计上显著(t值 = -2.57);平均增长率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影响也是负的,统计上不显著。
回归方程统计上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样本数量仅有13个,容易造成统计误差;第二,为消除遗漏变量偏误选择了3个自变量,在小样本的情况下有损自由度;第三,所选企业分布于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有自己独特的波动幅度和影响因素,这也会导致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总的来看,回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草原文化值的系数都为正这一点来看,证明了草原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传导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有正面效应。
三、典型个案分析
内蒙古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品牌多、特色明显、龙头企业带动比较强等特点,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小肥羊、小尾羊等企业年销售额基本上都实现100亿元到200亿元,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带动了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选取乳品行业蒙牛、伊利两家企业为代表进行个案分析。
(一) 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两大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区内经济的增长,还带动了区内就业量、牧民收入、政府税收的增加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由上表可知, 2004-2007年,两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呈稳健上升趋势,蒙牛和伊利的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是2.37-3.32、2.87-3.01,表明两大企业对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08、2009年有所下降,是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但2010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
(二) 企业对行业的带动作用
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单个企业的产值、利润、所得税上,更多地在于对该地区产业及行业的拉动作用。若一个地区由于某一两家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地区在该行业具有竞争力或产业集中度水平提高,则可以认为这些企业对地区有很大的间接经济价值。
如上表所示,2004-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类总产量由5021千吨上升到9340千吨,增长了86.02%,产量持续保持第一;内蒙古奶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21.20%上升到2007年的30.20%,增长了9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的平均速度。充分说明,蒙牛和伊利作为依托草原文化成长起来的两大乳业巨头,不仅自身发展的很好,而且还很好地带动了内蒙古地区的乳品行业的发展壮大。尽管2008、2009年比例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内蒙古乳业整体发展趋势。
如上表所示,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个数由2005年的47家增长为77家,增长比例高达63.83%。与此同时,内蒙古乳业企业个数占全国比重也由2005年的6.73%增长到9.59%,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内蒙古乳品企业资产额逐年攀升,在全国所占比重从19.07%增加到23.74%。
四、结论与政策
草原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带动作用,当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及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仅就品牌效应来看,据中国品牌研究院2011年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志性品牌名单,内蒙古有7家企业榜上有名:蒙牛、酸酸乳(蒙牛)、塞飞亚、草原、鄂尔多斯、伊泰、小肥羊。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形成又会反过来加强对草原文化的宣传,提高大众对草原文化的认识,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增长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第一,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重视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草原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其最大可能的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赋予草原文化更多更新的内涵,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培养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第二,对于自治区政府来讲,应该有意识的深化和升华草原文化,面向内蒙古及全国宣传我们独有的草原文化精神,鼓励企业用强烈的文化意识铸造企业精神,将草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水乳交融的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塑造企业形象的主题。
第三,对于企业来讲,要深刻认识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跟随蒙牛、伊利等先行发展的企业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努力依托草原文化打造自己的品牌,更好地走出全国乃至世界,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乌兰察夫.“内蒙古现象”文化动因—兼谈草原文化的当代价值[N].内蒙古日报,2007(9).
[2]沈昌炜.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现代企业关系解析[J].呼和浩特经济,2007(03).
[3]屈燕妮.论草原文化对内蒙古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1).
[4]段连敖.办好“草原文化节”打造西部文化产业知名品牌[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8(17).
[5]王来喜.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M],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8-6-1.
[6]包双山.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繁荣发展草原文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8(4).
[7]郝木兰,保睿,鲍新华.对内蒙古乳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