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广大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疑难问题。
能力的培养 学生提问 课堂提问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41-01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如何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 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有效提问的必要性
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此时,有效提问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问题下,学生常常于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书本知识,久而久之,也逐渐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有效提问直接推动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型为学习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2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注意点
2.1有明确的指向性
《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演示实验钠的燃烧。
实验过后,一位教师问: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甲:钠能燃烧,燃烧过程中有烟生成。
学生乙:燃烧后得到固体
……
教师连续喊了好几个同学,也没能把实验现象回答完全。如果教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成:同学们,刚才我们亲手演示了钠的燃烧,请一位同学来回忆钠灼烧时的变化,燃烧时火焰的颜色,燃烧后产物的颜色。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学生会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回答出重要的实验现象,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折腾。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教师的提问指向性是否明确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判断:①是否围绕知识的关键点提问;②提问的层次是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③用语是否准确和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2.2难度适中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點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驱动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探索。因而,教师的提问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积极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促使学生不断将“最近发展区”转换为“已知区”,不断创造新的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学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后,问“二氧化硫能漂白,氯水也能漂白,如果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效果会更好吗?”这个问题对初学学生来讲,难度过高,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多数会胡乱猜测,起不到思考的目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要把握好其难度,不妨做一些处理,例如以上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二氧化硫能漂白,氯水也能漂白,如果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效果会削弱甚至消失,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问法,只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氯气的性质,再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问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有价值的问题。
2.3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2.4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预设所无法穷尽的,课堂的精彩更多在于有效的生成。教师应对所教内容了然于胸,在积极倾听中及时捕捉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和提炼出生成的问题。
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过后,学生在回答现象时不仅给出了我希望得到的:钠浮在水面、溶成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溶液变红,而且给出了他们无法解释的现象:(1)钠与水反应时,钠的周围有白雾。(2)钠与水剧烈反应时有黑烟产生。(3)钠球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同学们总结的结论按教材要求已经很全面了。然而对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切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还是避其锐锋,留有悬念呢? 学生能发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使大多数同学对老师有偏见(你不会),也会让学生有种不满足感,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堂课我没有放弃那三个意外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并结合物理学知识积极探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从而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2.5有效的课堂提问离不开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思维的分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从问题导出新的问题才是高效的学习。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学生实验时发现二氧化硫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便问道:这是不是也是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反问:如果是,你有没有方法验证?学生联想到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后加热能使红色重新出现,便设计实验,发现紫红色没有出现,从而认识到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提问改变课堂的宽度。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问到“点”子上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能力的培养 学生提问 课堂提问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41-01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如何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 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有效提问的必要性
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此时,有效提问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问题下,学生常常于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书本知识,久而久之,也逐渐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有效提问直接推动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转型为学习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2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注意点
2.1有明确的指向性
《化学1》第三章第一节演示实验钠的燃烧。
实验过后,一位教师问: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甲:钠能燃烧,燃烧过程中有烟生成。
学生乙:燃烧后得到固体
……
教师连续喊了好几个同学,也没能把实验现象回答完全。如果教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成:同学们,刚才我们亲手演示了钠的燃烧,请一位同学来回忆钠灼烧时的变化,燃烧时火焰的颜色,燃烧后产物的颜色。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学生会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回答出重要的实验现象,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折腾。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教师的提问指向性是否明确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判断:①是否围绕知识的关键点提问;②提问的层次是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③用语是否准确和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2.2难度适中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點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驱动学生有目的的积极探索。因而,教师的提问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积极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促使学生不断将“最近发展区”转换为“已知区”,不断创造新的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学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后,问“二氧化硫能漂白,氯水也能漂白,如果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效果会更好吗?”这个问题对初学学生来讲,难度过高,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多数会胡乱猜测,起不到思考的目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要把握好其难度,不妨做一些处理,例如以上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二氧化硫能漂白,氯水也能漂白,如果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效果会削弱甚至消失,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问法,只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氯气的性质,再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问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有价值的问题。
2.3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2.4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预设所无法穷尽的,课堂的精彩更多在于有效的生成。教师应对所教内容了然于胸,在积极倾听中及时捕捉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和提炼出生成的问题。
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过后,学生在回答现象时不仅给出了我希望得到的:钠浮在水面、溶成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溶液变红,而且给出了他们无法解释的现象:(1)钠与水反应时,钠的周围有白雾。(2)钠与水剧烈反应时有黑烟产生。(3)钠球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同学们总结的结论按教材要求已经很全面了。然而对措手不及的问题是切合实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还是避其锐锋,留有悬念呢? 学生能发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使大多数同学对老师有偏见(你不会),也会让学生有种不满足感,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堂课我没有放弃那三个意外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并结合物理学知识积极探索,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从而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2.5有效的课堂提问离不开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思维的分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从问题导出新的问题才是高效的学习。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学生实验时发现二氧化硫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便问道:这是不是也是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我反问:如果是,你有没有方法验证?学生联想到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后加热能使红色重新出现,便设计实验,发现紫红色没有出现,从而认识到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提问改变课堂的宽度。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问到“点”子上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