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终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比较常见,也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抢救难度大。2002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男71例,女22例,年龄17~53岁,平均29.5岁。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标准:头颅CT扫描或腰穿证实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严重、明显脑受压的患者,应该予以急症开颅血肿清除,必要时祛除骨瓣减压,GCS 3~8分。排除标准:脑脊液漏,穿刺部位软组织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凝血机制异常等。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抗炎、止血、脱水、利尿及钙通道阻滞剂,1次/日腰穿,根据需要早期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组:上述治疗同时,治疗组经诊断明确在伤后2天不是行腰穿,而是给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在L3~4或L4~5间隙行穿刺置管术,向椎管内腰骶方向置入Medtronic腰大池置管,深度10~15cm,此时可见到血性脑脊液流出,固定腰大池引流管,安装流速调节阀,连接桥管及灭菌引流袋密闭系统。引流管最高点高于侧脑室Monro孔水平5~15cm。为了能够平衡颅内压和椎管内的压力,尽量减少脑疝的发生,引流量控制在150~300ml/日,平均每小时引流量<15ml。每天进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待脑脊液外观、生化检查明显好转后终止引流,通常引流时间≤2周。但是如脑脊液常规检查提示感染征象,则立即停止腰大池引流。
  观察指标: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颅内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住院天数。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Excel2003录入微机,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GCS评分变化:两组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持续腰池外引流,患者的GCS在第5天、第9天、第11天恢复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这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持续腰池外引流患者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平均6.18±2.43天,对照组的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平均10.26±3.74天,持续腰池外引流组的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患者住院天数:持续腰池外引流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0.83±2.27天,而对照组住院15.26±3.18天,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而且这种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治愈率:持续腰池外引流患者的治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64.5%,高压氧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这种差异用统计学意义(X2=6.84,P<0.05),见表4。
  讨论
  tSAH后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增加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持续腰池引流可以通过脑脊液自然循环的途径加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廓清,促进脑脊液的再生成,淡化脑脊液的浓度,清除导致脑血管痉挛物质能够改善预后。因此如何尽快消除CSF循环通道的积血和清除导致痉挛物质造成的脑损害就显得非常重要。Klimo Jr P等研究发现,腰穿引流术引流脑脊液能够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预后。本治疗组的良好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通过持续腰池引流可以使得脑脊液的循环加速,加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少蛛网膜的粘连和脑水肿反应并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而新分泌出来的CSF又不断地起着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从而有利于中断颅内恶性循环,减少并发症。对减少晚期脑积水有很大益处1。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tSAH十分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颅内压下降到正常与持续腰池外引流的关系:颅内压高低是临床上用来判断颅脑外伤治疗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常被用来研判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情况,在外科常规治疗脑外伤时,使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脑外伤,可以有效的缓解脑压高的情况,在研究中发现,患者入院当天到第3天,治疗组颅内压下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从入院第5天起,就是至少行3次持续腰池引流之后,治疗组颅内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的效果是明显的,而且,由于持续腰池引流由于降低颅内压,廓清了血性脑脊液对脑血管的刺激,减轻了脑血管的痉挛,改善脑缺氧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也就减轻了脑水肿。
  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与持续腰池外引流的关系:颅脑外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的崩解产物可以使得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氧,加重脑组织肿胀,有时由于出血进入脑室系统或基底池,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或血性脑脊液对脑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软膜与蛛网膜之间发生粘连,甚至阻塞蛛网膜绒毛,从而导致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障碍2,引起脑积水导致意识障碍。同时 TSAH由于出血分解产物,尤其是含铁血黄素、胆红素的刺激造成脑血管痉挛,继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是TSAH致死和致残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如果能尽快消除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积血和有害化学物质,如5-羟色胺、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等,既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而导致脑积水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毒性分解产物导致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实行腰池持续引流则起到了这样的作用3。通过脑脊液外引流,可以加快脑脊液的生成,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减轻其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其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对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积水、脑梗死发生率均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看,持续腰池外引流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且经过持续腰池引流治疗的患者的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这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抢救成功率与高压氧的关系:颅脑外伤的患者,由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存在,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其血性脑脊液中的其崩解产物可以导致脑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脑组织缺氧,加重脑组织的水肿,或者发生脑积水,都可以加重意識障碍,严重者导致死亡。持续腰池引流由于及早的廓清血性脑脊液,减轻了血性脑脊液的刺激,减轻了脑水肿,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减轻了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导致抢救成功率比治疗组高,这与研究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易声禹,只达石,主编.颅脑损伤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209.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5.
  3李国平,黄思庆,惠旭辉,等.289例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总结[J].华西医学,2000,15(1):53-5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儿起病急,临床症状为发热,刺激性咳嗽,均出现程度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使得国内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在这个趋势下,民众生活以及各个行业的运用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供电企业提供能源供应的单
在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运行的过程当中,TCL技术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一系列优势,在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工作当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PLC技术的合
输电专业的多种主要工作愈加精细化,这直接导致了日常的线路工作中所拍摄的图片数量极大。目前输电所的缺陷图片整理程序采用的技术方案正是专利CN201811200683.X所公开的缺陷图像命名方法及装置,当前的缺陷图片命名归档方法虽已大幅缩短了整理大量图片所用的时间,但当前的操作主要是采用鼠标点击软件交互界面上的虚拟按钮,效率较低。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的临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和玻璃酸那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选择性、有限化关节镜清理术,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施沛特)。手术包括清除增生肥厚的
经济"新常态"下特大城市的建设方式面临转型,改变房地产投资拉动的外延扩展发展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加大建成区的更新重组力度将成为未来建设的"新常态",而创意产业
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给予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兩组均治疗4周后判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红蓝光胶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对人工流产扩宫的作用。方法:收治自愿流产孕妇8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自愿流产的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组与对照组不服药物。结果:观察组孕妇0级疼痛68例((76.4%)),Ⅰ级疼痛20例(22.5%),Ⅱ级疼痛1例((1.1%));对照组0级疼痛3例((3.3%)),Ⅰ级疼痛36例((40.0%)),Ⅱ级疼痛45例((50.0%))
为了更好的顺应全新的数据中心的开展方向,同时有效的满足智能电网系统的整体需求,从而开发了基于计算的全新的电力数据中心的核心框架。充分解析了现阶段所包含的电力信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