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维护自身权益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学部分是对法治知识的集中讲解,其中涉及的法治内容细碎繁杂,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当下的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模块教学,有许多教师都犯了偏离生活、缺乏实例、灌输教学等的错误,学生在法治教育中接受的知识不能真正转化为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法治意识工具,导致法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严重不足。面对初中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教师必然要从对应的方面做出改变,从发展法治生活教学、增加法治案例分析、丰富学生法治活动的方面,针对性解决问题。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法治部分是对生活中法治现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等内容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沿着法治教学的本质前进,将其中从生活中总结来的知识再利用生活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该时刻注意到法治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状态,以各种教学活动的调动,将学生被消磨的积极性重新展现起来,改变法治教育中枯燥的说理形式,让其真正成为有例子、有实践、有教益的教学。只有在这些正确教学模式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能力才能实现成长。
一、法治教育中脱离生活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模块的教学基本都是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以及升华总结,其中既包含了一些学生意识到的现象,也包括了一些学生没有经历过、听闻过的现象。但是许多初中教师都在教学中偏离了这一基础,不论是对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法治现象还是未曾经历过的法治现象,教师都没有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去强化这种认识。此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法治教育,会导致学生课堂学到的法治知识不能自然映射到学生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这些现象时,依旧处于懵懂的状态,不理解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与精神。
要想改变目前法治教育中远离生活的不良教学方式,教师只能从对生活与法治教学的结合入手。在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生活化,用生活中法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样还要做到合理化生活教学出现的位置,实现法治教育与生活教学的合理化、有序化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生活场景创造、学生生活讨论实践等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学关于公民权利的知识时,便利用了学生生活讨论的方式,让其对自己生活中已经意识到的权利内容以及行使方式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补充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法治教育中法治实例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能缺少学生对法治实例的分析,这是帮助其实现法治知识转化以及进行法治思考的重要方式。在法治教育的现状中,许多教师往往是教而不思,只注重了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得法治教学中学生的法治分析的能力发展缓慢。同时,这一问题的产生也与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懈怠有关,其为了减轻教学负担,简化了寻找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
初中法治教育中此种问题的普遍存在应该得到最大的关切,教师急需要通过提升教学责任感以及教学认识的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更多的法治实例问题分析,提升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讓书本上的法治知识与法治精神真正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人大代表选举以及议事的视频,并让学生对这些视频现象进行分析,发掘其中的法治现象与法治知识,这一教学方式成功实现了学生法治分析能力的提升。
三、法治教育中学生活力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教师往往会把法治教育的模块变成一个非常枯燥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彻底地使用教师念书学生划重点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都反映法治教育枯燥无聊,只存在了画重点与背重点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法治教育过程中,收获的不是知识,“收获”的是无聊与昏昏欲睡。
其实法治教育并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只是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让其变成了一个枯燥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的板块,为学生设计多元的、合理的主体教学活动,如学生法治问题辩论、学生法治教育授课、法治故事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在法治教学中的主体性。如在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学生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法治案例,并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处理,成功调动了学生在法治教育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层面,教师犯了许多错误,存在了许多教学矛盾。但是,同时也要明确,这些法治教育中的错误与矛盾并不是不可控的,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思,沿着法治教学的问题与教学本质与寻找解决方式,如此,法治教育便会迎来成长与发展,学生关于法治的综合能力才会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德东.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2] 郑晴晴.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05:124-125.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法治部分是对生活中法治现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等内容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沿着法治教学的本质前进,将其中从生活中总结来的知识再利用生活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该时刻注意到法治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状态,以各种教学活动的调动,将学生被消磨的积极性重新展现起来,改变法治教育中枯燥的说理形式,让其真正成为有例子、有实践、有教益的教学。只有在这些正确教学模式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能力才能实现成长。
一、法治教育中脱离生活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模块的教学基本都是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以及升华总结,其中既包含了一些学生意识到的现象,也包括了一些学生没有经历过、听闻过的现象。但是许多初中教师都在教学中偏离了这一基础,不论是对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法治现象还是未曾经历过的法治现象,教师都没有从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去强化这种认识。此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法治教育,会导致学生课堂学到的法治知识不能自然映射到学生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这些现象时,依旧处于懵懂的状态,不理解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法治理念与精神。
要想改变目前法治教育中远离生活的不良教学方式,教师只能从对生活与法治教学的结合入手。在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生活化,用生活中法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样还要做到合理化生活教学出现的位置,实现法治教育与生活教学的合理化、有序化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生活场景创造、学生生活讨论实践等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学关于公民权利的知识时,便利用了学生生活讨论的方式,让其对自己生活中已经意识到的权利内容以及行使方式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补充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法治教育中法治实例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能缺少学生对法治实例的分析,这是帮助其实现法治知识转化以及进行法治思考的重要方式。在法治教育的现状中,许多教师往往是教而不思,只注重了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得法治教学中学生的法治分析的能力发展缓慢。同时,这一问题的产生也与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懈怠有关,其为了减轻教学负担,简化了寻找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
初中法治教育中此种问题的普遍存在应该得到最大的关切,教师急需要通过提升教学责任感以及教学认识的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更多的法治实例问题分析,提升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讓书本上的法治知识与法治精神真正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人大代表选举以及议事的视频,并让学生对这些视频现象进行分析,发掘其中的法治现象与法治知识,这一教学方式成功实现了学生法治分析能力的提升。
三、法治教育中学生活力的问题以及解决
初中教师往往会把法治教育的模块变成一个非常枯燥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彻底地使用教师念书学生划重点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都反映法治教育枯燥无聊,只存在了画重点与背重点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法治教育过程中,收获的不是知识,“收获”的是无聊与昏昏欲睡。
其实法治教育并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只是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让其变成了一个枯燥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的板块,为学生设计多元的、合理的主体教学活动,如学生法治问题辩论、学生法治教育授课、法治故事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在法治教学中的主体性。如在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学生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法治案例,并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处理,成功调动了学生在法治教育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层面,教师犯了许多错误,存在了许多教学矛盾。但是,同时也要明确,这些法治教育中的错误与矛盾并不是不可控的,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思,沿着法治教学的问题与教学本质与寻找解决方式,如此,法治教育便会迎来成长与发展,学生关于法治的综合能力才会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德东.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2] 郑晴晴. 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0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