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子宫颈癌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和B组(n=34),A组于腹腔镜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B组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A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子宫颈癌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和B组(n=34),A组于腹腔镜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B组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A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B组短(P<0.05);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A组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较B组[23.53%(8/43)]低(P<0.05);A组1年生存率[76.67%(23/30)]、5年生存率[70.00%(21/32)]与B组[84.38%(27/32)]、[78.13%(25/3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虽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生存率低,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但手术切除范围广,可避免残留病灶影响术后生存期,生存率高,预后效果理想,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术式,确保患者临床获益。
其他文献
在复杂油气藏例如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储层中,电导率在两个方向甚至三个方向上相互独立,表现出电性的各向异性,使其电测井响应变得复杂,但同时,复杂的响应中包含多样的地层信息。不同于阵列感应测井提供多种纵向分辨率与探测深度的电导率信息,多分量感应测井能够探测9个视电导率分量,提供各向异性等地层信息。因此,本文模拟并分析了多分量感应测井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响应特征,为储层的解释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分布式声传感(DAS)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纤传感技术具有成本低、鲁棒性好、抗电磁干扰强等天然优势,在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井中地震勘探方面取得了大量实质性突破。然而,实际采集的DAS地震资料存在大量与仪器设备以及光纤耦合相关的噪音,且噪音特征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晰,开展DAS井中地震信号检测数值模拟研究对提高DAS资料信噪比及资料处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DAS资料面临强烈噪音干扰的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对二连盆地乌兰花、额仁淖尔、赛汉塔拉和阿南等四个重点凹陷的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明确优质烃源岩空间分布与生烃特征,查明潜山原油的特征与来源。以多种资料为基础进行烃源岩地质、地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重点凹陷发育较厚的深灰色、灰色泥岩,沉积环境为半咸水-咸水的弱还原-还原环境;主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集中在Ⅱ1-Ⅱ2型,多为较好-好烃源岩,阿尔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
川东-鄂西地区是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系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但对于该区震旦系生储层系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通过对陡山沱组烃源岩和灯影组储层的研究,可以为川东-鄂西地区震旦系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勘探提供支撑。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踏勘,采集陡山沱组烃源岩和灯影组储层样品,进行了成烃生物、有机碳、成熟度、元素分析、铸体薄片等测试项目,在收集区域内震旦系重点探井和露头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的分析,明确
近年来,细粒沉积岩油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细粒沉积岩相及储集性研究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细粒沉积岩同样可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岩相复杂多变,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储集性能差异大。论文重点以沧东凹陷孔二段官X井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学特征研究进行岩相分类;借助多种不同尺度观测手段开展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研究不同岩相细粒沉积岩储集性的差异;从
森林病虫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森林病虫害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防治难度较大。林业工作者为了提升林区抗病虫害能力,保障林业健康发展,深入分析森林病虫害现状以及特点,并将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作为切入点,分析导致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主要森林病虫害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次要病虫害出现频率提高,森林病虫害对于林业发展的威胁逐渐增大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为陆相湖盆裂陷期形成的一套以油页岩、泥岩和泥质碳酸盐岩薄互层组合为主的沉积,是该地区的主力烃源岩。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沙四段所蕴含的致密油气资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对其沉积特征和储层性能开展详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各项分
托克逊凹陷是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上三叠系是其重要的产油层系。由于勘探程度较低,目前对托克逊凹陷上三叠统储层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认识不够深入,制约了油气勘探部署。本文在前人研究和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托克逊凹陷上三叠统砂岩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明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有效储层的分布特征,为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依据野外露头与测、录井资料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的地质目标由简单水平层状地层逐渐过渡到结构复杂的地质体。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将地震时间剖面转换为地震深度剖面,直接在深度域上反映地下构造形态,能够有效地解决构造复杂地区的精确成像问题。但是,当前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储层预测方法大多数在时间域进行,无法直接利用深度偏移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储层预测,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度域反演的有效方法。目前来说,深度域数据直接反演仍处于探索
东营凹陷樊162块沙三中二砂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发育典型的低渗-致密油藏,不同级序的断层极为发育,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如何高效的开发和利用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一直是油气田处于开发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该研究区通过几年注水开发效果不断变差,或者不见效,或者水淹速度快。含水率上升快,注入水后水窜流进裂缝,油井水淹强烈,在非常短的注水时间内便进入高含水阶段,这是受低序级断层及构造裂缝影响的低渗-致密油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