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物质生活充裕,对精神生活与健康的追求也日渐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本文对广场舞的特征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广场舞的功能性,并深入研究广场舞群众文化热潮的意义,以推动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广场舞 群众文化 热潮
所谓广场舞,通俗来说是在某一空间领域进行的有氧舞蹈活动,以达到健身与娱乐的目的。广场舞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为了祈祷神灵庇佑而进行的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以其简单、接地气的特性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一、广场舞的特征
(一)内容广泛
广场舞具有广泛性,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动作,都融合了多种风格与元素,无论是民族、流行,还是摇滚音乐都可以进行广场舞的创编,其舞蹈动作也融合了民族舞、现代舞、爵士舞等多个舞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流行音乐的普及速度与范围同样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被编排成广场舞,流传于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空地等。广场舞风格不定,不受到音乐形式的约束,任何广场舞爱好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音乐的类型与舞蹈风格,也使得广场舞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二)动作简单
传统的专业舞蹈教学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且舞蹈动作难度系数较高,学习时间长,由于民众生产生活繁忙,无法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而广场舞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广场舞的入门简单,没有严格的肢体动作要求,参与者可以根据音乐节奏与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自由地进行舞动,创新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另外,广场舞不同于专业舞蹈,因其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对跳舞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所有年龄段的群众均可以参与,打破了专业舞蹈对舞者年龄的限制。
(三)自发组织
由于广场舞简单易学,且其欢快的音乐与鲜明的节奏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很容易带动周围群众自发地参与到广场舞中,不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完全由普通群众自发进行。尤其适用于退休在家的普通市民,通过广场舞不仅使退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也融洽了人际关系,还能够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二、广场舞的功能性
(一)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群众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其审美能力也各不相同,审美能力对群众个人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集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广场舞能够使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广场舞的观看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感官刺激,感受到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舞蹈带来的双重美感,同样在审美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增强身体素质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群众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因科技的发展,群众对手机、电脑的依赖,“职业病”逐渐增加,广场舞作为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舞蹈形式,群众能够在下班后、周末等空余时间随时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去。由于广场舞不需要特定的舞蹈教室,在广场、公园、小区内的适宜地方都可以开展广场舞,对增强群众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三、广场舞群众文化热潮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载体
广场舞作为自办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在社会公共交往方面也发挥着促进作用。由于广场舞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有利于树立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进而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风格各异的音乐与各具特色的舞蹈动作,使得广场舞成为群众表现自我的途径之一,也成为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随着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现代广场舞也愈发完善,广场舞爱好者不断将广场舞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升华,添加了新时期的舞蹈理念,满足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喜好。广场舞动作更加简洁且更具健身功能,广场舞选择了轻快风格的音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广场舞活动中来,逐渐形成了新形式的文化内涵,促进了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对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增强群众的身体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这个老龄化时期,广场舞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锻炼方式,也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因缺少交际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问题,提升了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愉悦度,发挥了群众文化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培莉.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神州,2013(33).
[2]林健.浅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5(11).
[3]刘成骥.最活跃的群众文化——解析广场舞对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J].神州,2012(14).
[4]李洋华.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江丛刊,2017(04).
(作者简介:李焕秋,女,本科,抚松县文化馆,副研究館员,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责任编辑 徐文)
关键词:广场舞 群众文化 热潮
所谓广场舞,通俗来说是在某一空间领域进行的有氧舞蹈活动,以达到健身与娱乐的目的。广场舞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为了祈祷神灵庇佑而进行的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以其简单、接地气的特性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喜爱。
一、广场舞的特征
(一)内容广泛
广场舞具有广泛性,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动作,都融合了多种风格与元素,无论是民族、流行,还是摇滚音乐都可以进行广场舞的创编,其舞蹈动作也融合了民族舞、现代舞、爵士舞等多个舞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流行音乐的普及速度与范围同样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被编排成广场舞,流传于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空地等。广场舞风格不定,不受到音乐形式的约束,任何广场舞爱好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音乐的类型与舞蹈风格,也使得广场舞得到了多元化发展。
(二)动作简单
传统的专业舞蹈教学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且舞蹈动作难度系数较高,学习时间长,由于民众生产生活繁忙,无法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而广场舞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广场舞的入门简单,没有严格的肢体动作要求,参与者可以根据音乐节奏与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自由地进行舞动,创新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动作。另外,广场舞不同于专业舞蹈,因其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对跳舞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所有年龄段的群众均可以参与,打破了专业舞蹈对舞者年龄的限制。
(三)自发组织
由于广场舞简单易学,且其欢快的音乐与鲜明的节奏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很容易带动周围群众自发地参与到广场舞中,不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完全由普通群众自发进行。尤其适用于退休在家的普通市民,通过广场舞不仅使退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也融洽了人际关系,还能够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二、广场舞的功能性
(一)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群众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其审美能力也各不相同,审美能力对群众个人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集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广场舞能够使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广场舞的观看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感官刺激,感受到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舞蹈带来的双重美感,同样在审美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二)增强身体素质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群众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因科技的发展,群众对手机、电脑的依赖,“职业病”逐渐增加,广场舞作为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舞蹈形式,群众能够在下班后、周末等空余时间随时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去。由于广场舞不需要特定的舞蹈教室,在广场、公园、小区内的适宜地方都可以开展广场舞,对增强群众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三、广场舞群众文化热潮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载体
广场舞作为自办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在社会公共交往方面也发挥着促进作用。由于广场舞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有利于树立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进而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风格各异的音乐与各具特色的舞蹈动作,使得广场舞成为群众表现自我的途径之一,也成为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随着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现代广场舞也愈发完善,广场舞爱好者不断将广场舞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升华,添加了新时期的舞蹈理念,满足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喜好。广场舞动作更加简洁且更具健身功能,广场舞选择了轻快风格的音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广场舞活动中来,逐渐形成了新形式的文化内涵,促进了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对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增强群众的身体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这个老龄化时期,广场舞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锻炼方式,也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因缺少交际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问题,提升了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愉悦度,发挥了群众文化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培莉.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神州,2013(33).
[2]林健.浅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5(11).
[3]刘成骥.最活跃的群众文化——解析广场舞对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J].神州,2012(14).
[4]李洋华.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江丛刊,2017(04).
(作者简介:李焕秋,女,本科,抚松县文化馆,副研究館员,研究方向: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