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丝诊脉”的现实讽喻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_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所不能的孙大圣,除了赖以成名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外,还有一项罕有人知的秘技——悬丝诊脉。
  《西游记》第六十八、六十九回中,唐僧师徒路过朱紫国,正巧该国国王患病,张榜寻良医。孙悟空毛遂自荐,穿上“白大褂”,大摇大摆进宫瞧病。望、闻、问、切本是医者常理,那国王却娇气得要命,“那和尚叫他去罢,说我见不得生人面哩!”不得已,行者道:“若见不得生人面呵!我会悬丝诊脉。”
  猴子伸手拔了三根毫毛,即变作三条金丝线,将三条金线交给宦官拿入里面,吩咐:“先系在圣躬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却将线头从窗棂儿穿出与我。”行者接了线头,以右手托着自己左手三指,看了寸、关、尺三部之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又叫解下左手,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以右手指一一看毕,其后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而沉……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症。”
  说实话,悟空这长篇大论,笔者一样粗俗的人物听来如闻天书,很是不晓。但悟空的确有两把刷子也是事实,要不然不会得出“双鸟失群”的病因。探明了病因,接着就该开药了。猴子故弄玄虚,叫八戒上街见药就抓,开了八百多味药来,简直就可以开个中药铺。最后取了点大黄和巴豆,掺了点白龙马的马尿,调制成了著名的泻药“乌金丹”。这还不算,悟空又要求用“无根水”送服,又巴巴地请来龙王打两个喷嚏,吐些唾沫给国王吃。猴子医生的作为,整个一戏耍场面,让人看罢,好气又好笑。但他凭着“悬丝诊脉”看好了国王的顽疾,也是事实。
  什么是“悬丝诊脉”,它真有那么神奇吗?诊脉,民间又叫号脉,君不见老中医切脉时的眼神正是“斜着眼偷看人”。医生是在给病人脉脉传情吗?不然,他是在收集信息。医生的耳朵、鼻子诊脉时都没闲着,他们的耳朵支棱着,鼻翼翕动,甚至还会听到他紧嗅两下“习习”的声音。当然,普通医生只诊脉,不悬丝。
  在我国古代,太医为皇帝的妃子们看病,常常悬丝诊脉。传说有一位御医进宫看病,他在悬丝上诊一会“脉”后,说:“启禀万岁,是喜脉。”此时皇帝命太监带御医去看,悬丝的另一头只系在一只凳脚上,原来皇帝是想试御医的本领。御医看后大吃一惊,险些晕倒,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搬起凳子细细查看一遍后说,劈开凳脚便知。皇帝命太监用利斧劈开凳脚,只见蛀洞内有小虫在蠕动。御医跪奏:“万岁请看,此乃木之孕也,所以见喜脉。”
  不管是聪明的猴子,还是机智的御医,不可否认,他们都是“悬丝诊脉”的绝顶高手,医术或者说“法术”可谓高明。
  不难发现,猴子和御医看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看病的对象都是权力高层人物,不是皇帝本人,就是皇帝配偶。他们平素高高在上,不肯将自己的面目甚至病情公之于众,于是装模作样地遮起了帘幕。遮就遮吧,可是偏又得上了怪病。不治疗的话,有生命危险,迫不得已,请来了国手丹医。于是在病情与真相面前,递上了一束悬丝。
  说来说去,“悬丝诊脉”都是“寡人有疾”惹的祸。换作一般平常百姓,你在那忸怩作态,早叫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当然,皇帝得病,事关大局,我们一定要严重关切,尽一切可能救治。只要皇帝承认自己有病,且“病在腠理”,那么“医者父母心”,还是要尽一切可能治好当今圣上的怪病。
  我们不妨从“寡人有疾”延伸开来想。高层人物得个病都要遮遮掩掩的,那他治理国政,是不是也多少存在这种“讳疾忌医”的臭毛病、坏习惯?想来应该是有的吧!要不然,怎么那么多的政治“败招”、权力“损招”频出。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自毁长城”“防民之口”等等,都是明证,原因是当权者的昏庸,导致民怨迭起、道路以目,以致祸国殃民、国破家亡。
  这些“亡国灭种”的事件中,当初,“病在腠理”的时候,有没有人帮忙“悬丝诊脉”过呢?那一定是有的啊。譬如,周厉王施政暴虐,老百姓怨声四起。召公就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啦。结果周厉王就让秘密警察监听那些对朝廷有不同政见的人,听到了,就杀无赦。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了。听到这话,召公就发表一通“悬丝诊脉”的高论: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医生”召公诊断了病因,也开出了“药方”,可惜“病人”没有听从,其后不久国人暴动,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厉王仓皇而逃,死于流放之地。
  俱往矣,时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莫谓“悬丝诊脉”如今已不再,其实我们放眼一下当今网络世界、“信息时代”,人人都是鼠标侠。鼠标线丝络缠结、纵横千里,远胜于当初猴子医生手中的那三根毫毛变作的
  丝线。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地税局)
其他文献
我喜欢一个的演员吴秀波说:“老”是一个特别好的词。老这个词儿特别暖和,而年轻总是一会儿狂风大作,一会儿雷霆不止。老了暖和,慵懒,舒服。  其实,“老”这个词儿也挺适合古籍出版的。暖和指不太冷也不太热,温温的似冬日里的太阳。古籍的书拿起来,是随时可读上几页,又随时可放下的感觉。它不像托福、雅思的词汇书,需要划满记号、时时记诵;它也不似轻松的网络文学,绝对不会是您如厕时的选择。闲暇无事,读一首古诗,吟
期刊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尊重彼此、互亲互爱为准则,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就是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那么,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源流  “仁”是儒家十分推崇的一种道德品质,从孔子开始,就把“仁”当作对个人道德的最高评价。为了向弟子解释何为“仁”,孔子可谓费尽了心思。《论语·颜渊》中记录
期刊
北宋书画大师米芾有洁癖。他出门做客,用银方斛泻水洗手,洗完后,双手拍击,直到水干,不肯用现成的手巾揩拭。洁癖很容易惹来麻烦。他任太常博士时,奉命到太庙主持祭礼,由于他嫌弃祭服上印染的水藻与火焰的图案显脏,将它们强行洗除,因此遭到罢官的严厉处分。米芾的洁癖不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仕途,还影响到女儿的婚姻。他择婿时,有一位青年秀才姓段名拂,字去尘,米芾看到他的名字就欢喜,对家人说:“既拂矣,又去尘,真吾
期刊
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类对于太空探险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激发。而据媒体报道,前不久,科研人员宣布发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尽管可能是短时间内的存在,但还是让地球人极其兴奋,觉得向地球外移民又接近了一步。  由此可见,茫茫宇宙中的天体,总是牵连着咱们地球人的感情和人事,而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体更是和人事紧紧相关,同时,古代人也关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种植什么东西。  
期刊
当我们习惯了公历纪年,阴历的很多普通日子大都忽略不计,但每到腊八,餐馆必定贴出一张腊八粥的美图,引诱过往的人走将进去,来一碗热腾腾的八宝粥。  喝腊八粥是腊八最主要的习俗。我小时候喝的腊八粥,倒不是什么八宝粥。因为那时的乡村,还没有那么多熬粥的材料。记得是用大铁锅熬上一大锅小米粥或大米粥。熬出来可以加红糖,也可以加油盐。无论怎样都很香,主要是因为大锅熬制,文火慢炖,燃烧的是木柴,木柴燃尽,余温犹存
期刊
引子  公元前139年,中国皇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游牧的匈奴人威胁着汉帝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界,汉武帝派人出使出使西域的目的是想找到能够共同抵御匈奴的同盟,因为从一些俘虏的口中,汉武帝得知,远在西域的其他游牧民族也对匈奴人心怀怨恨,因此他认为可以联合这些部落打击他们共同的  敌人。  问题是张骞要联系这些反抗匈奴的潜在联盟,必须穿越匈奴人控制的广大区域。离开汉帝国边境不久,张骞就被匈奴军队抓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名叫《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课文,讲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从创作到定为国歌的过程。课文的最后一句是:“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确实,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总会回想起中华民族曾经面临的一个个危难关头。如今,中国早已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繁荣富强起来,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贪图安逸,而是要懂得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期刊
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大力实施“内容创新十策”,推出了一批双效显著的精品力作。“中版好书榜”秉承“中版好书引领阅读”的推荐理念,每两个月推荐一期,在2015年共发布了七期(含一期抗战主题特别推荐),成为中国出版集团图书选优的品牌活动,并作为集团微信公众号的明星栏目,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中版好书”2015年度榜的评选历时近两个月,分为初评与复评两个环节。初评书单以2015年“中版好书榜”1
期刊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州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于农家。都说刘备以卖鞋、贩草席为业,实不尽然。他的父祖“世仕州郡”,可见也是有身份人家之子。刘备的祖父刘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就是当过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大约是一般吏职。  可是,要与曹操、袁绍、刘表、刘璋比,刘备就差远了。袁曹暂且不论,刘表曾是“八顾”之一的名士,党禁解除后,他入大将军何进幕府,出来就是荆州刺史,刘璋的父亲刘
期刊
对于病人而言,宜“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国家而言,当“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国和治病原理相通。治早治小、固本培元、综合辨证、预防为主……中医的许多核心理念都值得今人借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