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干细胞的辐射后效应
【机 构】
: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出 处】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发表日期】
:
1982年02期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N,N′-二硫撑二烷基-双-(S-ω-氨烷基硫代磷酸)的合成方法。在胱胺或高胱胺上,引入烷基硫代磷酸根,得到双硫代磷酸类化合物。介绍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并用昆明种小鼠进行辐射防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Ⅵ-A和Ⅵ-D的防护效果与胱胺盐酸盐相似。
期刊
本文利用Ge(Li)γ谱仪分辨率高的特性,提出了环境土壤样品中U、Th、Ra、K的分析方法。对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尤其对分析铀时遇到的问题作了详细讨论。这种方法可以分别测定235U和238U,特别适用于核工厂周围环境的监测。
期刊
选用体重为100~130克的雄性大白鼠,尾静脉注入不同放射性活度147Pm硝酸溶液(pH3.5),以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变化作为指标,观察147Pm对机体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对147Pm辐射较为敏感,其明显升高的下限注入活度为0.05µCi/g,峰值出现在内污染后6小时。而且在一定放射性活度范围内,微核出现率与147Pm内污染活度呈线性关系。以
期刊
用健康成年大鼠做实验,以比较 "811" 与NaHCO3促排铀(Ⅵ)的效果。硝酸铀酰经腹腔注入,每鼠2.35mg铀。给铀后,每鼠立即肌注0.1毫克分子 "811" 或1.2毫克分子NaHCO3。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收集24小时尿样,以荧光法分析尿铀含量。结果表明:(1) "811" 促排铀比NaHCO3更有效:(2)注射 "811" 的大鼠,死亡率显著低于注射NaHCO3的大鼠;(3)尸体解剖时所
期刊
根据初步实验结果,干扰素诱生剂Poly I:C(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只在预防性用药后有辐射防护作用。可使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30天活存率由22%提高到86%,使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效果最显著的表现在照前3小时给药组,这可能与血液中干扰素水平较高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