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幸运青睐有勇气的人,但在约翰看来,幸运更青睐脸皮厚的人。“我年轻那会儿非常喜欢重金属音乐,总想着怎么能混到票去听乐队的现场演出,于是我选择了乐队摄影的路。”对于那段不光彩的经历,他娓娓道来,“我给唱片公司和乐队经纪人打了电话,虚构了一本名叫《摇滚月刊》的杂志,告诉他们我是这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神奇的是,他们居然从来都没核实一下就给我发了媒体证。”
如果约翰·麦墨特瑞的拍照水平不咋地,那么这位厚脸皮的小伙子也没办法招摇撞骗太久,幸运的是他水平还真不错。凭借自己的实力,他成为了同辈人中最优秀、作品传播最广的乐队摄影师,2006年他还成为了重金属乐队之神Iron Maiden乐队的官方摄影师。今天的约翰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好手,而且很乐意与追随他脚步前进的人分享自己丰富的经验。
约翰在爱普森姆艺术与设计学院主修平面设计,但却把最好的时间贡献给了乐队拍摄工作,因此在毕业之后决定继续投身这项事业。“拍摄演唱会是我最快乐的享受,我想方设法从一场演唱会混到另一场,在不断的拍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最大的突破还是《Metal Hammer》杂志交给我一个拍摄Biohazard乐队的机会。我把自己在蹭来的演唱会上拍摄的照片整理成一本作品集,展示给杂志的创作团队,告诉他们我曾为《States》杂志工作。这是我说过的又一个谎言!”
约翰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发誓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拍摄出比所有人都清晰、干净、优秀的照片。另外他还广泛地从其他领域寻找灵感。“我经常对着其他乐队摄影师的照片想‘我要怎么做才能不一样?’另外我也会研究自己喜欢的摄影师的风格特点,例如说我很喜欢Don McCullin粗粝的黑白摄影风格,也很喜欢Bob Carlos Clarke作品中强烈的冲击力,尤其是他为杂志封面拍摄的那些。”
手动挡才是王道
作为一个从无名小卒慢慢爬到今天地位的专业摄影师,约翰拍摄出这些优秀作品的秘诀是什么?“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混到媒体证,但有些拍摄诀窍依旧实用,尤其是在小型演唱会上。提早前往拍摄场地,研究麦克风的摆位,推断乐队成员在演出时的各自站位,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自己的拍摄机位。例如说有不少摄影师喜欢挤在舞台右前方贝司手和主唱站立的位置对着拍个不停,但事实上杂志更希望看到站在台上左侧的吉他手的照片,尤其是对于重型音乐。”
关于相机设置,约翰是手动曝光模式的死忠。“手动模式能让你把握一切。无论是自动模式还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半自动模式,都跟不上舞台千变万化的灯光效果。我喜欢使用f/2.8或以上的大光圈镜头拍摄,而且基本上只用最大光圈,然后根据镜头前的变化控制快门速度高低。”
为了保证足够的快门速度,约翰并不介意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设置。“我的尼康D3s相机感光度设在ISO 2000到3200之间时基本不需要担心噪点的问题。即便在光线条件非常好的体育馆里拍摄,较高的感光度设置依旧是捕捉乐队成员动态的法宝,例如捕捉Iron Maiden乐队的BruceDickinson随着烟火跳起来的瞬间。”
黄金法则
很多人都想加入演出拍摄这一行,但随着他们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被图片编辑打回来,很快就丧失了信心。约翰给大家提了几个好建议,一定能让你的作品下次雀屏中选。“首先,照片,必须能直截了当地反映出现场气氛,同时还得表现出乐手的特点。如果图片编辑不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是谁,那么一定不会买你的作品。另外照片的清晰度也同样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一定要保证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杂志经常会将照片放大到A4甚至跨页大小,这时任何模糊或抖动都逃不过读者们雪亮的眼睛。在Photoshop里面使用色阶命令校正曝光不足的照片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照片印刷出来以后人们很容易看到那恐怖的数码噪点。”
“接下来是构图问题。最难以接受的错误就是让麦克风挡在歌手的脸上,当然这么明显的错误很少有人犯,但是让音箱等舞台杂物挡住画面的错误就屡见不鲜了。吉他手站在回听音箱上的照片倒是没问题,不过别的情况下最好别让它们在照片中太显眼。别害怕裁切式构图,别以为非让整把吉他出现在画面中才行。焦点是人物面部,而不是手里的吉他。最后,按快门的时机一定要讲究。媒体区里狂按一阵快门然后就低着头浏览照片的摄影师,一看就是新手,我不知道他们回家后打算如何对着成百上千张要处理的照片哭。”
一飞冲天
约翰和英国老牌传奇金属乐队Iron Maiden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五年来一直担任他们的官方摄影师。他是怎样获得这个位置的?“我替不同杂志拍摄过好几次Iron Maiden,关系好比老房子着火。他们人真的很不错,很乐天。他们肯定非常喜欢我的照片,不然他们不会请我为他们的专辑《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拍摄宣传照。”
“然后我接到了这个值得一生为之骄傲的工作,跟拍他们的全球巡演‘Somewhere Back in Time’。2006年,坐着由乐队主唱Bruce Dickinson亲自驾驶的私人747飞机Ed Force One,我们踏上了巡演旅途。这是一场疯狂的巡演,我们今天才给七万人开完演唱会,明天又开着飞机奔向下一站。为了阻止数以千计的疯狂歌迷涌入酒店,警方甚至军方都不得不出动,太疯狂了。”
巡演过程中约翰拍摄的精华作品收录在Orion Books公司出版的新书《Iron Maiden:On Board Flight 666》中。他坦承“在与Iron Maiden合作的过程中,我的拍摄技术也不断见长。遥控灯光设备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拍摄过程中,甚至还在拍摄演出现场时用上了遥控相机。这样一来我在拍摄时只用注意自己不要被烟花烫到了。”
和大多数专业音乐摄影师一样,约翰也选择了RAW格式进行拍摄,并亲自在Adobe Photoshop和Lightroom中处理照片。“对于这类大型巡演来说,我很清楚乐队的行动,所以后期调整只需设置一些预设方便的快速编辑。这类预设一般注重画面降噪、色彩平衡和暗部密度等方面的处理。”
不一样的生活
约翰的名气主要来源于他的现场作品,其实他还是一位高明的影棚摄影师。“我喜欢在拍摄时为画面寻找主题或内涵,例如说101页那幅Trivium的照片。布景也非常重要,右上Lacuna Coil的照片是他的近作,背景是一块2米x1米的有机玻璃板,被锤子敲得支离破碎。但也不是所有的背景都必须这么折腾,用烟雾做背景只用花一块钱买个打火机就好。”
约翰经常和大明星合作,他健谈友善的性子帮助他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好感,只有少数例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跟拍过Limp Bizkit乐队的巡演,他们的主唱Fred Durst很不好相处。不过最后我们还算是熟络起来。千万别和这些艺术家们把关系搞僵。其实他们也挺不容易,能闲下来的日子本来就不多,就这么点时间里还要给我们摆造型拍照片。所以我尽可能对他们友好一点,这样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约翰有没有想过拍点别的什么?“我拍过不少电影剧照,觉得这个领域很值得探索。但是我依旧热爱音乐,音乐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我有个兄弟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中队长,和我相比他的生活太没劲了。”
如果约翰·麦墨特瑞的拍照水平不咋地,那么这位厚脸皮的小伙子也没办法招摇撞骗太久,幸运的是他水平还真不错。凭借自己的实力,他成为了同辈人中最优秀、作品传播最广的乐队摄影师,2006年他还成为了重金属乐队之神Iron Maiden乐队的官方摄影师。今天的约翰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好手,而且很乐意与追随他脚步前进的人分享自己丰富的经验。
约翰在爱普森姆艺术与设计学院主修平面设计,但却把最好的时间贡献给了乐队拍摄工作,因此在毕业之后决定继续投身这项事业。“拍摄演唱会是我最快乐的享受,我想方设法从一场演唱会混到另一场,在不断的拍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最大的突破还是《Metal Hammer》杂志交给我一个拍摄Biohazard乐队的机会。我把自己在蹭来的演唱会上拍摄的照片整理成一本作品集,展示给杂志的创作团队,告诉他们我曾为《States》杂志工作。这是我说过的又一个谎言!”
约翰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发誓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拍摄出比所有人都清晰、干净、优秀的照片。另外他还广泛地从其他领域寻找灵感。“我经常对着其他乐队摄影师的照片想‘我要怎么做才能不一样?’另外我也会研究自己喜欢的摄影师的风格特点,例如说我很喜欢Don McCullin粗粝的黑白摄影风格,也很喜欢Bob Carlos Clarke作品中强烈的冲击力,尤其是他为杂志封面拍摄的那些。”
手动挡才是王道
作为一个从无名小卒慢慢爬到今天地位的专业摄影师,约翰拍摄出这些优秀作品的秘诀是什么?“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混到媒体证,但有些拍摄诀窍依旧实用,尤其是在小型演唱会上。提早前往拍摄场地,研究麦克风的摆位,推断乐队成员在演出时的各自站位,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自己的拍摄机位。例如说有不少摄影师喜欢挤在舞台右前方贝司手和主唱站立的位置对着拍个不停,但事实上杂志更希望看到站在台上左侧的吉他手的照片,尤其是对于重型音乐。”
关于相机设置,约翰是手动曝光模式的死忠。“手动模式能让你把握一切。无论是自动模式还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半自动模式,都跟不上舞台千变万化的灯光效果。我喜欢使用f/2.8或以上的大光圈镜头拍摄,而且基本上只用最大光圈,然后根据镜头前的变化控制快门速度高低。”
为了保证足够的快门速度,约翰并不介意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设置。“我的尼康D3s相机感光度设在ISO 2000到3200之间时基本不需要担心噪点的问题。即便在光线条件非常好的体育馆里拍摄,较高的感光度设置依旧是捕捉乐队成员动态的法宝,例如捕捉Iron Maiden乐队的BruceDickinson随着烟火跳起来的瞬间。”
黄金法则
很多人都想加入演出拍摄这一行,但随着他们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被图片编辑打回来,很快就丧失了信心。约翰给大家提了几个好建议,一定能让你的作品下次雀屏中选。“首先,照片,必须能直截了当地反映出现场气氛,同时还得表现出乐手的特点。如果图片编辑不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是谁,那么一定不会买你的作品。另外照片的清晰度也同样关键,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一定要保证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杂志经常会将照片放大到A4甚至跨页大小,这时任何模糊或抖动都逃不过读者们雪亮的眼睛。在Photoshop里面使用色阶命令校正曝光不足的照片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照片印刷出来以后人们很容易看到那恐怖的数码噪点。”
“接下来是构图问题。最难以接受的错误就是让麦克风挡在歌手的脸上,当然这么明显的错误很少有人犯,但是让音箱等舞台杂物挡住画面的错误就屡见不鲜了。吉他手站在回听音箱上的照片倒是没问题,不过别的情况下最好别让它们在照片中太显眼。别害怕裁切式构图,别以为非让整把吉他出现在画面中才行。焦点是人物面部,而不是手里的吉他。最后,按快门的时机一定要讲究。媒体区里狂按一阵快门然后就低着头浏览照片的摄影师,一看就是新手,我不知道他们回家后打算如何对着成百上千张要处理的照片哭。”
一飞冲天
约翰和英国老牌传奇金属乐队Iron Maiden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五年来一直担任他们的官方摄影师。他是怎样获得这个位置的?“我替不同杂志拍摄过好几次Iron Maiden,关系好比老房子着火。他们人真的很不错,很乐天。他们肯定非常喜欢我的照片,不然他们不会请我为他们的专辑《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拍摄宣传照。”
“然后我接到了这个值得一生为之骄傲的工作,跟拍他们的全球巡演‘Somewhere Back in Time’。2006年,坐着由乐队主唱Bruce Dickinson亲自驾驶的私人747飞机Ed Force One,我们踏上了巡演旅途。这是一场疯狂的巡演,我们今天才给七万人开完演唱会,明天又开着飞机奔向下一站。为了阻止数以千计的疯狂歌迷涌入酒店,警方甚至军方都不得不出动,太疯狂了。”
巡演过程中约翰拍摄的精华作品收录在Orion Books公司出版的新书《Iron Maiden:On Board Flight 666》中。他坦承“在与Iron Maiden合作的过程中,我的拍摄技术也不断见长。遥控灯光设备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拍摄过程中,甚至还在拍摄演出现场时用上了遥控相机。这样一来我在拍摄时只用注意自己不要被烟花烫到了。”
和大多数专业音乐摄影师一样,约翰也选择了RAW格式进行拍摄,并亲自在Adobe Photoshop和Lightroom中处理照片。“对于这类大型巡演来说,我很清楚乐队的行动,所以后期调整只需设置一些预设方便的快速编辑。这类预设一般注重画面降噪、色彩平衡和暗部密度等方面的处理。”
不一样的生活
约翰的名气主要来源于他的现场作品,其实他还是一位高明的影棚摄影师。“我喜欢在拍摄时为画面寻找主题或内涵,例如说101页那幅Trivium的照片。布景也非常重要,右上Lacuna Coil的照片是他的近作,背景是一块2米x1米的有机玻璃板,被锤子敲得支离破碎。但也不是所有的背景都必须这么折腾,用烟雾做背景只用花一块钱买个打火机就好。”
约翰经常和大明星合作,他健谈友善的性子帮助他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好感,只有少数例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跟拍过Limp Bizkit乐队的巡演,他们的主唱Fred Durst很不好相处。不过最后我们还算是熟络起来。千万别和这些艺术家们把关系搞僵。其实他们也挺不容易,能闲下来的日子本来就不多,就这么点时间里还要给我们摆造型拍照片。所以我尽可能对他们友好一点,这样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约翰有没有想过拍点别的什么?“我拍过不少电影剧照,觉得这个领域很值得探索。但是我依旧热爱音乐,音乐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我有个兄弟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中队长,和我相比他的生活太没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