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对邹承鲁院士的访谈文章《纵谈我国科技规划、科技体制与科学家》,我读后有几点意见,供参考。
首先要指出的是,该文主题是谈“科技规划”、“科技体制”,而非“科学规划”、“科学体制”,正文有很多小节,我细致阅读后将一些不同看法一一列出如下:
关于“科技规划问题”一节,文中称,“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科学的特性”,但文中并没有提科技的特性,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不同的。关于“科技体制问题”一节,我赞同邹院士的看法,即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人治”,同时我认为,懂科学的人不一定懂技术,所以,“要让懂科技的人来管科技”。关于“如何使科技体制完全走出人治科技”一节,文中认为要“政科分离”,政治领导决定影响科技与国家和社会攸关的全局层面,而具体问题要由专业的专家来评审。邹院士这些看法都对,我是同意的,我还想更加明确一点,即,还要协调(科学家之外的)科技专业人员、技术专家与政治界的关系。然而,该文只讲到科学家与政治界关系,没有提到科技专家与政治界的关系。关于“转变科学体制是长远的历史功绩”一节,该文也只讲了科学,没有讲到技术。关于“行政人员与科学家关系”一节,我认为,同样需要加上行政人员与科技专家、工程师、农艺师、医药师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只谈行政人员与科学家的关系。
关于“要建立科学家意见表达机制”一节,也应该加上技术专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家。关于“竞争优胜制”一节,不只是科学研究,而是还有科技的研究开发。关于“科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如何合理化”一节,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我认为应该注意到,还要以企业为科技和生产力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国家要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要知道,不只是国家提供的研究开发经费很大,企业所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费用也是很大的,而这些就不能算是国家投资。科研基金是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用的,科技研究开发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而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也是国家经费之外的投入。关于“如何衡量科研成果”一节,这是对科学而言的,也应该再谈到技术。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即衡量科技成果,也要看科技成果能否转化和转化的难度。关于“如何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一节,我想补充的是,对科技来说,要培养能科技创新的人才。关于“我们的教育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节,我也想补充一点,即目前科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重科学理论,轻实际;重视培养科学型的人才,而不重视培养(包含技术的)科技型的人才;重英文,轻母语中文和科技专业知识。这些是企业过于依靠引进之故,我们必须下决心大力改变。
以上认识是否妥当,请指正。
(编者按:本文题目由编辑部所加)
首先要指出的是,该文主题是谈“科技规划”、“科技体制”,而非“科学规划”、“科学体制”,正文有很多小节,我细致阅读后将一些不同看法一一列出如下:
关于“科技规划问题”一节,文中称,“在制定规划时,务必充分认识科学的特性”,但文中并没有提科技的特性,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不同的。关于“科技体制问题”一节,我赞同邹院士的看法,即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人治”,同时我认为,懂科学的人不一定懂技术,所以,“要让懂科技的人来管科技”。关于“如何使科技体制完全走出人治科技”一节,文中认为要“政科分离”,政治领导决定影响科技与国家和社会攸关的全局层面,而具体问题要由专业的专家来评审。邹院士这些看法都对,我是同意的,我还想更加明确一点,即,还要协调(科学家之外的)科技专业人员、技术专家与政治界的关系。然而,该文只讲到科学家与政治界关系,没有提到科技专家与政治界的关系。关于“转变科学体制是长远的历史功绩”一节,该文也只讲了科学,没有讲到技术。关于“行政人员与科学家关系”一节,我认为,同样需要加上行政人员与科技专家、工程师、农艺师、医药师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只谈行政人员与科学家的关系。
关于“要建立科学家意见表达机制”一节,也应该加上技术专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家。关于“竞争优胜制”一节,不只是科学研究,而是还有科技的研究开发。关于“科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如何合理化”一节,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我认为应该注意到,还要以企业为科技和生产力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国家要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要知道,不只是国家提供的研究开发经费很大,企业所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费用也是很大的,而这些就不能算是国家投资。科研基金是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用的,科技研究开发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而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也是国家经费之外的投入。关于“如何衡量科研成果”一节,这是对科学而言的,也应该再谈到技术。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即衡量科技成果,也要看科技成果能否转化和转化的难度。关于“如何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一节,我想补充的是,对科技来说,要培养能科技创新的人才。关于“我们的教育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节,我也想补充一点,即目前科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重科学理论,轻实际;重视培养科学型的人才,而不重视培养(包含技术的)科技型的人才;重英文,轻母语中文和科技专业知识。这些是企业过于依靠引进之故,我们必须下决心大力改变。
以上认识是否妥当,请指正。
(编者按:本文题目由编辑部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