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体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阐明了锻炼态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及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评价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于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国务院发布的“7号文件”为首[1],强调全社会和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学生体育和健康工作,重视学生的体质。从体育教学改革到阳光体育、终身体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举措纷踵而来,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学生的体质依然存在极大的反差。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也出现了很多文献资料,但是综合性评价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评价角度出发,为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补充。
一、学生锻炼态度状况分析
学生的“行为认知”均值为83.63分,处于良好水平下限;情感体验为74.94分,处于中等水平中限;目标态度和行为习惯分别为64.05分、64.00分,均处于及格水平中限;行为态度、行为意向、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均没有达到及格标准,尤其是行为控制感的分数仅为40.33分,远远低于及格水平。说明学生对锻炼的益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大多数人都认同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也有部分人在曾经的锻炼中体验到了乐趣与满足,并且有一定的锻炼习惯。但是,这种锻炼习惯却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可有可无。而且随众心理较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较大,主观能动性较差。有27.41%的人不喜欢参加锻炼,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锻炼上,更不愿意在锻炼上投资;有10.52%的人甚至没有锻炼经历,表示宁愿睡觉也不去锻炼,这部分人大多数为女生。其行为控制能力很差,往往由于懒惰、忙碌、学习压力、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就中断锻炼。遇到困难更不能勇往直前,意志不坚定。甚至有9.31%的人会因为忙碌而忘记锻炼。可见锻炼在这部分人的意识中并不重要。从总体上看:男生的锻炼态度要比女生积极,这与男、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
二、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分析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新时期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竞争,健康的体魄更是成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健康的身体还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公民的普遍共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防建设的加强,无一能够离开人们健康的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体育也随之成为国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图1数据显示: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都处于及格水平下限。男生的优秀率为2.66%,女生竟然为0%;男生的良好率为31.18%,女生为25.00%;及格率基本相同;男生的不及格率为18.63%,女生高达31.25%。总体看,男生的各项指标优于女生。
学生在大学阶段,脱离了父母的管束,自律性差,熬夜,打游戏成为了很多同学的业余爱好,出去运动的机会相对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大多出现亚健康状态。另外,目前的体测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急需改进,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表1 学生体质测试等级评价
男(N=497) 女(N=499)
总平均分 69.71 64.58
优秀率(%) 2.66 0.00
良好率(%) 31.18 25.00
及格率(%) 47.53 43.75
不及格率(%) 18.63 31.25
三、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012年9月网易教育讯刊登工人日报的报道[3]: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监测结果显示,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以这样的身体素质,如何建设人才强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连续用了两个“形势严峻”来表达他的担忧。经过分析,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简化
由于猝死事件在体育课上频频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学校都在体育课“简化”上下工夫:凡是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隐患的课程,尽量简化甚至取消。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根本没有设置体育课。在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简化”学生的体育锻炼,虽然避免了一定的麻烦,换来的却是大多数学生的体质迅速下降。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尽早构建一种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重文轻武的文化背景
学生们从小就接受高考定成败的教育,养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缺乏自律性,游戏成为了学生主要的消遣娱乐形式,对自己体质的下降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测试的态度问题
学生测试态度不认真,以测台阶为例,很多同学并不是跟着音乐的节奏上、下台阶,而且膝关节蹬伸不充分,这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四)测试项目的不固定影响测试结果
身体素质测试的每一项内容都有2或3个备选项目,测试项目的不固定给测试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50米跑与立定跳远反映的不是一种身体素质;台阶与1000米、800米能反映学生的耐力素质,但是台阶测试由于学生的态度问题,测试结果也存在差异;坐位体前驱、仰卧起坐、握力反映的是柔韧性、腰腹力量、手部肌肉力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因此,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较低,因此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锻炼的益处有比较明确的认知,也有部分人在曾经的锻炼中体验到了乐趣与满足,并且有一定的锻炼习惯。但是这种锻炼习惯却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可有可无。而且随众心理较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较大,主观控制性非常差,最终导致锻炼计划的失败。
2.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都处于及格水平下限,男生的各项指标优于女生。男生的优秀率为2.66%,女生为0%;男生的良好率为31.18%,女生为25.00%;及格率基本相同;男生的不及格率为18.63%,女生高达31.25%。总体看,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
3.学生体质下降是由于体育教学简化、重文轻武思想、长期的亚健康状态等原因造成;测试态度不认真、测试项目不固定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议
1.认识上的革新。从宣传上入手,学校不仅要抓本科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更应该关注研究生这些高级人才的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强化终身体育的意义,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要充分认识健康的身体、心理、道德三方面元素,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传统意识上的健康理念。
2.体质测试评价体系的改革。要客观的认识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作用,充分认识到它的不足。敢于革新,摈弃不合时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新的评价体系。体测成绩公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通过具体措施,激发学生运动参与行为,提高体质健康。
3.测试项目应该固定,并及时调整。国家应考虑从五年汇总公布一次体测数据调整为一年汇总公布。这样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体质状况,与本省、市、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确立该学生在国内大样本中的健康位置,及时调整锻炼手段,课程计划及运动处方的修改,做到实时监控。
4.设立专门心理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并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定期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学改革实施很久,但是都没有太大的成效,力度还是不够。针对提高体质健康的问题,体育课堂应加入运动处方指导教学或增设体育运动处方课程,提高学生锻炼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体育成为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要评价因素。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208);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资助项目(2012921036);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076)。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体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阐明了锻炼态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及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评价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于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国务院发布的“7号文件”为首[1],强调全社会和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学生体育和健康工作,重视学生的体质。从体育教学改革到阳光体育、终身体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举措纷踵而来,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学生的体质依然存在极大的反差。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也出现了很多文献资料,但是综合性评价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评价角度出发,为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补充。
一、学生锻炼态度状况分析
学生的“行为认知”均值为83.63分,处于良好水平下限;情感体验为74.94分,处于中等水平中限;目标态度和行为习惯分别为64.05分、64.00分,均处于及格水平中限;行为态度、行为意向、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均没有达到及格标准,尤其是行为控制感的分数仅为40.33分,远远低于及格水平。说明学生对锻炼的益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大多数人都认同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也有部分人在曾经的锻炼中体验到了乐趣与满足,并且有一定的锻炼习惯。但是,这种锻炼习惯却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可有可无。而且随众心理较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较大,主观能动性较差。有27.41%的人不喜欢参加锻炼,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锻炼上,更不愿意在锻炼上投资;有10.52%的人甚至没有锻炼经历,表示宁愿睡觉也不去锻炼,这部分人大多数为女生。其行为控制能力很差,往往由于懒惰、忙碌、学习压力、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就中断锻炼。遇到困难更不能勇往直前,意志不坚定。甚至有9.31%的人会因为忙碌而忘记锻炼。可见锻炼在这部分人的意识中并不重要。从总体上看:男生的锻炼态度要比女生积极,这与男、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
二、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分析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新时期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竞争,健康的体魄更是成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健康的身体还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公民的普遍共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防建设的加强,无一能够离开人们健康的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体育也随之成为国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图1数据显示: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都处于及格水平下限。男生的优秀率为2.66%,女生竟然为0%;男生的良好率为31.18%,女生为25.00%;及格率基本相同;男生的不及格率为18.63%,女生高达31.25%。总体看,男生的各项指标优于女生。
学生在大学阶段,脱离了父母的管束,自律性差,熬夜,打游戏成为了很多同学的业余爱好,出去运动的机会相对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大多出现亚健康状态。另外,目前的体测评价体系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急需改进,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表1 学生体质测试等级评价
男(N=497) 女(N=499)
总平均分 69.71 64.58
优秀率(%) 2.66 0.00
良好率(%) 31.18 25.00
及格率(%) 47.53 43.75
不及格率(%) 18.63 31.25
三、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012年9月网易教育讯刊登工人日报的报道[3]: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监测结果显示,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以这样的身体素质,如何建设人才强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连续用了两个“形势严峻”来表达他的担忧。经过分析,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简化
由于猝死事件在体育课上频频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学校都在体育课“简化”上下工夫:凡是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隐患的课程,尽量简化甚至取消。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根本没有设置体育课。在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简化”学生的体育锻炼,虽然避免了一定的麻烦,换来的却是大多数学生的体质迅速下降。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尽早构建一种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重文轻武的文化背景
学生们从小就接受高考定成败的教育,养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缺乏自律性,游戏成为了学生主要的消遣娱乐形式,对自己体质的下降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测试的态度问题
学生测试态度不认真,以测台阶为例,很多同学并不是跟着音乐的节奏上、下台阶,而且膝关节蹬伸不充分,这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四)测试项目的不固定影响测试结果
身体素质测试的每一项内容都有2或3个备选项目,测试项目的不固定给测试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50米跑与立定跳远反映的不是一种身体素质;台阶与1000米、800米能反映学生的耐力素质,但是台阶测试由于学生的态度问题,测试结果也存在差异;坐位体前驱、仰卧起坐、握力反映的是柔韧性、腰腹力量、手部肌肉力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因此,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较低,因此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锻炼的益处有比较明确的认知,也有部分人在曾经的锻炼中体验到了乐趣与满足,并且有一定的锻炼习惯。但是这种锻炼习惯却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可有可无。而且随众心理较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较大,主观控制性非常差,最终导致锻炼计划的失败。
2.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都处于及格水平下限,男生的各项指标优于女生。男生的优秀率为2.66%,女生为0%;男生的良好率为31.18%,女生为25.00%;及格率基本相同;男生的不及格率为18.63%,女生高达31.25%。总体看,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
3.学生体质下降是由于体育教学简化、重文轻武思想、长期的亚健康状态等原因造成;测试态度不认真、测试项目不固定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议
1.认识上的革新。从宣传上入手,学校不仅要抓本科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更应该关注研究生这些高级人才的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强化终身体育的意义,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要充分认识健康的身体、心理、道德三方面元素,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传统意识上的健康理念。
2.体质测试评价体系的改革。要客观的认识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作用,充分认识到它的不足。敢于革新,摈弃不合时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新的评价体系。体测成绩公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通过具体措施,激发学生运动参与行为,提高体质健康。
3.测试项目应该固定,并及时调整。国家应考虑从五年汇总公布一次体测数据调整为一年汇总公布。这样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体质状况,与本省、市、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确立该学生在国内大样本中的健康位置,及时调整锻炼手段,课程计划及运动处方的修改,做到实时监控。
4.设立专门心理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并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定期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教学改革实施很久,但是都没有太大的成效,力度还是不够。针对提高体质健康的问题,体育课堂应加入运动处方指导教学或增设体育运动处方课程,提高学生锻炼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体育成为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要评价因素。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208);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资助项目(2012921036);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