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河道整治措施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质污染;河道整治;河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加强河道管理,力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上有最新的突破,使得加快经济社会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2.水环境现状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严重恶化。其中河道水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河道自身生态坏境遭到破坏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2 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道在汛期时担负排除雨水功能。降雨时,沿河的排水闸门和泵站出水口门一起向河道排放。排水管道内的淤泥、杂物和地表垃圾进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床增高,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
2.3环保意识不强河道生态污染严重
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诱发各种疾病。卫生、环保相关单位宣传单一,工作被动,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3 措施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
针对以往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的防洪排涝的传统观念,考虑到城镇整体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形成相互沟通、流动畅通的河网水系,从而营造优美和谐的城市水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河道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3.2 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河道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应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河道水环境保护知识。争取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加大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教育力度,大力宣传河道保护法规和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爱水、护水的良好风气和环保意识。浦东新区环保部门通过编写、出版通俗易懂的校园环保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行为引导,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3.3加强水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坚持河道管理,及时发现、依法制止、严厉打击河道内乱采乱挖乱建,危及堤防、护岸、涉河工程设施安全的河道违法行为和事件。促进环保、环卫、园林、市政等部门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卫生保洁、堤岸绿化、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维护等,增强与河道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执法素质,还河道生命健康,还河道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一个安全运行的外在环境。
针对一些企业和个人擅自填堵河道、偷排泥浆、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等违法行为,水行政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巡查次数,为巡查人员配备机动车,卫星定位设备,照相机等,使巡查人员上传下达做到信息化、机动化。发现违法企业和个人首先没收违法工具,按照相关法律对企业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使企业严格执行河道行政审批制度。避免“先斩后奏”的现象出现,共同维护安全和谐的河道水环境。
3.4创新机制力推河道管理管理体制创新,取得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实现河道管理职能统一,杜绝“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现象,提高河道管理效能。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管护分离”,使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3.5河道保洁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河道自然状况建议政府建立村组、乡镇、县区河道保洁专业化队伍,划分保洁责任区,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保洁责任,负责责任区河道水面、堤岸、绿化带、景观设施的保洁和管护,城区则纳入城市园林、环卫管理,同时应接受河道管理机构的督查检查,以实现水面无垃圾、无漂浮物,水中无大面积水草,堤岸路面无垃圾和杂物,花草树木无枯死,公共设施无损坏。
3.6推广河道生态化整治(1)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富营养化的黑臭河道,在河道中种植蒲草、大藻、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构建生态浮岛。吸收水体过剩的有机营养,使水体恢复自净功能,改善水质,也有利于鱼虾生存,达到平衡生态、消除黑臭的目的。在河道岸边浅水区可种植菖蒲、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营造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景观,既吸收污泥营养,又能够保护岸坡防止冲刷和侵蚀,同时还能美化河道水景。(2)推广生态护坡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护坡衬底能阻断水体和土壤的自然交换。水下植物无法生存。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良性自然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容易导致河道黑臭。河床衬底还切断了地下水的补给通道,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杉木桩、透水砖、直立块石、绿化植物等护坡形式,以保持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3)保留河道形态的自然特征现代景观生态学证实,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故而河道设计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以形成浅滩深潭的多样化水流特征及水体结构,构造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4.结语总之,城区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即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同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需要有关方面从长远的、全方位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从而使河道治理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紫雯,秦卫永,徐承祥;城市的河道水域景觀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4年05期
2 白晓慧;张晓红;许彭鹏;;城市景观河道不同驳岸界面水生生物多样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才明;曾广恩;李春晋;;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破坏机理及协调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1年02期
关键词:水质污染;河道整治;河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加强河道管理,力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上有最新的突破,使得加快经济社会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2.水环境现状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严重恶化。其中河道水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河道自身生态坏境遭到破坏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2 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道在汛期时担负排除雨水功能。降雨时,沿河的排水闸门和泵站出水口门一起向河道排放。排水管道内的淤泥、杂物和地表垃圾进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床增高,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
2.3环保意识不强河道生态污染严重
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诱发各种疾病。卫生、环保相关单位宣传单一,工作被动,未能制止各种危害河道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使河道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加重。
3 措施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
针对以往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的防洪排涝的传统观念,考虑到城镇整体建设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形成相互沟通、流动畅通的河网水系,从而营造优美和谐的城市水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河道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3.2 加大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河道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应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河道水环境保护知识。争取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加大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教育力度,大力宣传河道保护法规和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爱水、护水的良好风气和环保意识。浦东新区环保部门通过编写、出版通俗易懂的校园环保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行为引导,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3.3加强水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坚持河道管理,及时发现、依法制止、严厉打击河道内乱采乱挖乱建,危及堤防、护岸、涉河工程设施安全的河道违法行为和事件。促进环保、环卫、园林、市政等部门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卫生保洁、堤岸绿化、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维护等,增强与河道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执法素质,还河道生命健康,还河道护岸、堤防、涉河工程设施建筑物一个安全运行的外在环境。
针对一些企业和个人擅自填堵河道、偷排泥浆、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等违法行为,水行政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巡查次数,为巡查人员配备机动车,卫星定位设备,照相机等,使巡查人员上传下达做到信息化、机动化。发现违法企业和个人首先没收违法工具,按照相关法律对企业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使企业严格执行河道行政审批制度。避免“先斩后奏”的现象出现,共同维护安全和谐的河道水环境。
3.4创新机制力推河道管理管理体制创新,取得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实现河道管理职能统一,杜绝“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现象,提高河道管理效能。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管护分离”,使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3.5河道保洁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河道自然状况建议政府建立村组、乡镇、县区河道保洁专业化队伍,划分保洁责任区,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保洁责任,负责责任区河道水面、堤岸、绿化带、景观设施的保洁和管护,城区则纳入城市园林、环卫管理,同时应接受河道管理机构的督查检查,以实现水面无垃圾、无漂浮物,水中无大面积水草,堤岸路面无垃圾和杂物,花草树木无枯死,公共设施无损坏。
3.6推广河道生态化整治(1)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富营养化的黑臭河道,在河道中种植蒲草、大藻、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构建生态浮岛。吸收水体过剩的有机营养,使水体恢复自净功能,改善水质,也有利于鱼虾生存,达到平衡生态、消除黑臭的目的。在河道岸边浅水区可种植菖蒲、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营造丰富的乡土植物群落景观,既吸收污泥营养,又能够保护岸坡防止冲刷和侵蚀,同时还能美化河道水景。(2)推广生态护坡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护坡衬底能阻断水体和土壤的自然交换。水下植物无法生存。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良性自然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容易导致河道黑臭。河床衬底还切断了地下水的补给通道,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杉木桩、透水砖、直立块石、绿化植物等护坡形式,以保持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3)保留河道形态的自然特征现代景观生态学证实,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故而河道设计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以形成浅滩深潭的多样化水流特征及水体结构,构造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条件。
4.结语总之,城区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即属多功能、多学科交叉工程,许多同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需要有关方面从长远的、全方位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从而使河道治理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紫雯,秦卫永,徐承祥;城市的河道水域景觀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4年05期
2 白晓慧;张晓红;许彭鹏;;城市景观河道不同驳岸界面水生生物多样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才明;曾广恩;李春晋;;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破坏机理及协调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