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雕琢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在装扮人物外部形象的同时,兼具传达人物内在心理特质和审美取向的作用。因此,服饰在电影中不仅要体现装饰美,还要配合剧情和角色的心理特征,构建起丰满有层次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电影服饰 人物 外部形象 心理特征
  
  一、引言
  
  服饰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通过装扮人来实现其自身的存在意义。因此,服饰的本质就是装扮,通过人的穿着使人产生形象的改变。而电影的主体是人,其本质是角色扮演。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共同作用时便产生了电影服饰。服饰在电影中是一种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物像,作为一种工具,几乎与人物时刻相伴,通过演员的穿着实现角色的定位与转换。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决定了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和心理特征。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着装习惯和审美品位。因此,电影服饰必须兼有符合角色需要与体现艺术审美价值双重作用,作为一种外在的造型元素诉诸观众直觉。揭示人物的种种内在信息。
  
  二、电影服饰是人物外部形象建立的依据
  
  逼真性是电影艺术基本的美学特性,以概括提炼的方式为观影者再现出现实世界的一切细小特征。电影以直接的方式将物质现实诉诸观众,令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真实感受,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电影的这种逼真性必须通过画面造型表现出来,包括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影像造型,而人物造型的具象和差异化便需要由服饰来建构。
  在影片短暂的时间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从而启发观众思考,并与之达到共鸣,除了声光色等元素之外,服饰有着最直观的形象化特征,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达着与影片相关的信息(如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喜好等等),与观众的心理状态达到吻合。以影片《绝代艳后》为倒,片中女主人公玛丽·昂特瓦耐特总是穿着衬托胸部的紧身胸衣,宽大的裙撑,深开的方形领口,胸挡上排列着缎带蝴蝶结。袖口用营丝或细棉布做成三段波浪状飞边。高高耸起的发髻上缀有各种装饰物。而男性则身穿收腰且下摆外张的外套,前门襟装有一排纽扣,紧身裤并在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白色长袜。头戴白色假发后系黑色缎带。三角帽的帽边上饰有鸵鸟毛或丝带。这些衣着样式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些信息:故事发生在18世纪。人物来自宫廷的贵族群体,他们有着极其奢华糜烂的生活。空虚无度。绚丽华美的服饰作为时代的载体很好地再现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经济概况以及当时的时尚风貌。
  人是物质现实的主体。在现实生活中有种族与肤色之分,年龄与性别之分,职业、文化教养、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的审美心理也会有差异。不同类型的人对服装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服装的选择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因素。社会人的精神状态、文明程度和思想意识,往往也能通过人们穿着的款式、图案及色彩得到反映。这就要求电影服饰必须再现物质现实中人与人的这些差异。在表现人物的身份差异、地位差异、贫富差异及性格差异时,电影服饰起到了直观的作用,让观影者很容易接受并认同这种差异化的外部特征。影片《绿茶》中女主人公由一人分饰两角,即相貌一模一样而职业性格炯然相异的角色。吴芳是一位文科硕士研究生,穿着素色灰暗且样式保守的套装,戴着塑料黑框眼镜。另一角色朗朗是个衣着鲜艳、暴露的酒吧女郎。镜头在二者之间不停切换,这时服饰作为形象化工具向观影者清晰地描述了二者的差异,简洁有力地塑造了角色形象。电影《莎翁情史》讲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莎士比亚的情感经历及其艺术体现。影片中贵族男女服装都极具约束性,刻意地强调身形特征。颈部常装饰着一种白色褶饰花边,这种花边呈车轮状造型,是独立于服装之外的一种领饰,名为“拉夫(Ruff)”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并且是贵族男女在正式场合里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显示其尊贵地位将“拉夫”演变为前边打开,后颈处高耸的扇形。这些僵硬的贵族服饰体现着当时的封建禁锢,又展示出统治阶级的高傲尊大、不可一世的姿态。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人公莎士比亚宽松甚至可以敞开衣襟的不羁造型,既是一种身份地位的差异,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勇于挑战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电影服饰的形象化特征是人物外轮廓建立的根本依据,具有最基本的信息量。人物的外部特征(职业、贫富、性格等)一目了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就能清楚地还原具象的现实世界,强调影片的真实性,加强了电影的视觉感染力。
  
  三、电影服饰是人物内心特质的映射
  
  电影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不是一种双向交流手段,银幕与观众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互动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单向传播的表达工具。有时一些服饰道具作为电影表现的元素,是导演用以体现、暗喻某种象征意义而刻意安排的。服饰在电影中不仅要体现装饰美,还要配合剧情和角色的心理特征。构建起丰满有层次感的人物形象。尤其对于对白较少且心理变化较大的人物而言。服饰既是其外在形象的标注,又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呈现。包括服装在内的一切设计都要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内部特征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角色某些抽象的心理特质。
  
  1、服饰是人物潜在意识的“符号化”表达
  服饰除了告诉观众电影里人物的身份、性格等形象特征之外,还是人物内心活动及其潜意识的一个“符号”。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作为一名职业杀手在外观上有着杀手“冷”的特质,执行任务时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黑色长裤,黑色皮鞋。一顶黑色小圆帽和一幅墨镜,冷酷而神秘。唯独从露出的白色圆领衫可以多少感受到一些杀手“不太冷”的信息和他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小女孩玛蒂尔达从出场开始就是一幅故作成熟的装扮,既符合问题少女的性格又能体现出她渴望早点长大,摆脱现有痛苦的心理意识。正如她问里昂“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可以看出,玛蒂尔达幼稚地认为只要有成人一样的装扮,一样的行为或许就能脱离童年的苦难,穿白色性感连衣裙扮梦露、粉红色低胸小礼服都是其内心渴望长大的反映。然而从她经常穿着的印有漫画图案的白色长袜可以感觉到她作为一个孩子的童真,以及同里昂一起执行任务时戴着的红色小圆帽,我们不但可以看出两人的差别,还可以猜测尽管里昂同意并带她“并肩作战”。但直到最后玛蒂尔达也没有真正的杀人行为,并且不会从此以后走上里昂的道路。
  电影是客观空间事物的再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和意识。具有某种社会学的意义,与影片中作为符号而存在的具体元素相关联。服饰能够展示一种精神境界,表达一种物化的内涵,体现社会时尚。反映伦理观念。电影《花样年华》中突出强调了领带 的象征意义,一条领带让苏丽珍看出老板有“外遇”的状况,也是因为领带让她察觉到隔壁周慕云的太太和丈夫的非正常关系。这时领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装饰品,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是一种伦理道德变化的表现,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含义。从而衍生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作为表达工具的“领带”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符号化”的服饰是电影传达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是导演自觉或不自觉的表达,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形态,有其内涵和寓意。对于复杂的人物形象,服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服饰的外观形态具有一定的符号化特征之外,服饰色彩、服饰材质都可以充当符号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一把鲜艳的绿伞便具有符号化的特性(绿色象征着希望、健康、活力、冲动)。第一次出现在“姨妈”出场时,车站拥挤的人群中这把绿伞首先映入眼帘,既是人物方位的指向,又是“姨妈”故事开始的指示,同时也暗示出她内心的一丝躁动。第二次出现在应聘家教时。它的出现提示观众“姨妈”即将开始的“后现代生活”。第三次出现在老潘在楼下等候“姨妈”,并且把她带去有巨大投资潜力的墓地。这时的“姨妈”既有情感上的幸福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姨妈”的内心也如同这绿伞一样期望它能为自己遮风避雨。老潘邀请她去游泳,她既想去又担心自己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干脆织件毛线泳衣,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而这件令人捧腹的红色毛线游泳衣不仅是步入老年的“姨妈”对于年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成了她内心矛盾最直观的写照。这里作为道具的红色毛线泳衣在衬托姨妈复杂又兴奋的感情之余,更具有一种夸张的符号特征。
  
  2、服饰是人物心理特征转换的媒介
  外在的现象要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而随着人的心理转变,外在的形象也会随之改变,同时为影片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具象的条件。从服饰无声的表达中,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碰撞和融合,因而加深了对于角色的印象和对其思想、感情变化的理解。
  服饰作为电影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段,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内涵。还可以渲染气氛、制造氛围。调动和激发观众的情绪,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电影《花样年华》的服装设计十分考究,26款旗袍平均每分钟出场一次,突出了女性化特征,强烈地吸引观众去体会旗袍的装饰美及被饰者的情感波荡。从朦胧的恋情开始,苏丽珍穿着一件件色彩亮丽的旗袍。既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也是她孤独的内心重燃希望的表达方式。然而事过境迁后她内心的忧郁、落寞、伤感都体现在那件深蓝色旗袍上。而影片最后秋叶图案的旗袍则呈现出一种无奈惘然的思绪。由于人物较少,场景也比较简单几乎只有那条小巷和长廊。服饰的变化便成为时间更替以及人物心路历程的表现媒介。
  内容的美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得到反映,尤其是隐含且具有变化性内心感受的表现,为增强艺术感染力不能过度渲染和张扬,需借助某种特定形式来获得。用服饰来体现人物的这种渐行渐进的心理转换有其现实价值。著名影片《简·爱》的女主人公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内涵。寄宿学校长大的简爱从小就饱受人世间的痛苦遭遇,艰难的生活经历磨练出她刚毅、勇敢、自立、沉着的性格。黑色的长裙与她的气质极为相符,既深沉又冷静,因此片中的简爱多数时间都和黑色长裙相伴。当她从火灾中救出主人罗杰斯特时,主人爱的表白让简爱禁闭已久的心门豁然打开,人生初次的幸福感展现在第二天早上穿着的明丽纯净的天蓝色长裙上。仿若阴暗的天空突然出现了温暖的阳光,这种转变让观影者也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尽管短暂却是人物内心的一次激荡。之后成为罗杰斯特未婚妻的简爱用一件红格白地的长裙诉说着她甜蜜幸福的心境。这种在服装上适时的变化含蓄又鲜明地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呼应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服饰作为观众理解人物内心变化的中间环节,虽然是无声的,但却是具象而丰富的视觉工具。
  
  四、结语
  
  电影服饰是人物无声的语言,是电影必不可少的道具,其装饰与标识作用都建立在人物的基础之上,不论是写实性服装还是意象性服装塑造人物形象是唯一目的。服饰在装扮人物的同时,兼具传神表达人物性格特质和审美心理的作用。合理地体现角色的个性特征是剧情的要求,也是令观众产生共鸣,在视觉上接受并认可的途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观众易于加入到影片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当中,从而收到丰富、真实的审美效果。因此,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就其表达方式而言,与电影语言的共同作用具有更深层次意义上的拓展空间与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数字导演”为市场上目前唯一得到苹果认证(MFi)的连接相机和iPad的电子产品。 “数字导演”通过稳定的USB线连接相机和iPad,通过专属APP应用监控相机的拍摄和控制,从而能够完美匹配佳能及尼康的单反相机及iPad Air/iPad Air 2。“数字导演”通过专属CPU(ARM? Cortex?-A8 微处理器)和专属App应用,在iPad和相机之间,创建了全新的应用界面,实现了通过iPa
[摘要]圣·奥古斯丁的文艺思想尤其是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文学及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关于美及艺术等方面的观点,既超越前人,有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奥古斯丁的文艺思想,对理解中世纪文学美学及西方后来的文学发展都有重要意。  [关键词]圣·奥古斯丁 美艺术 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    一、引论    圣·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是西方宗教和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中世纪初期西方基督教神
摘要 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的经济形态、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与要求的观念体系,电影在本质上是个体对物质世界的重新构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美国喜剧电影《博物馆惊魂夜》利用隐蔽和象征的方式再现了一幅关于历史的想象性图景,将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给观者,来实现对主体的询唤。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想象关系 历史再现    看过美国喜剧电影《博物馆惊魂夜》的观众一定仍对它温情而搞笑的故事情节
如果问哪一首歌最容易让人热泪盈眶,《我和我的祖国》一定名列榜单。“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词作者将“我”和“祖国”比喻为孩子和母亲,又将“祖国”和“我”比喻为大海和浪花,这两个具象而生动的比喻,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国庆节来临之际,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表达个人对祖国的情意呢?有了上面两个比喻,思路就更清晰了。我们可以转而
[摘要]穆德远改编的电视剧《金锁记》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迎合大多数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以情节化,通俗化的方式将雅俗共赏的文学经典《金锁记》改编成通俗化的电视产品。  [关键词] 张爱玲 穆德远 《金锁记》    2004年,穆德远将电视改编的《金锁记》搬上荧屏,使张学研究界一片哗然。今天,笔者重提穆德远《金锁记》的电视改编,目的不在于讨论其应否或是否忠于原著,反而希望在接受了小说和电视乃两个不同媒体
由于这几只镜头都是较新发布的,在分辨率方面几乎难分伯仲,因此我们的对比更偏向于一些更专业的方面。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对比各只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并直观的看到它们在近摄能力上的差异。  在焦外虚化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佳能的焦外最为柔和,光斑的圆度也最佳,尼康和腾龙次之,索尼则因为有非球面镜片的原因,光斑有洋葱圈现象出现。不过整體来看,各只镜头的表现都不错,在全画幅相机上的虚化很明显。近摄方面,腾龙镜
虽然不是F2.8镜头,但使用200mm端拍摄时,你依然能用二代“爱死小小白”获得明显而优美的背景虚化效果。畫质提升  “爱死小小白”是人们对于第一代佳能EF 70-200mm F4L IS USM的昵称,也道出了人们对这只镜头素质的肯定。不过时过境迁,当年那只镜头的相机还处于数码化的初期,而今天,佳能相机的像素已经超过了5000万,对镜头的要求更为严苛。  所以佳能适时推出了重点改善画质的EF 7
[摘要] 以新型传播媒介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使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数码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视觉艺术传达的方式、范围和速度。现代商业插图设计作为现代视觉艺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域也随之迅速延伸渗透至社会各个经济文化的角落,并在各种媒体中快速传播。走到今天,其内涵、功能及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学科产生了新的融合。  [关键词]读图时代 设计 重构 突破平面    引言    当代数字化
[摘要] 媒介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书写对象、书写方式、书写心理等等都相应发生变异,其所折射出的更深层的问题是人类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的裂变。高校影视课程的设立如果单纯从艺术审美出发是不够的,应当树立大影视观,重新思考定位影视教育。本文剖析了现代社会人类读写能力的变异,在此基础上对影视教育进行了认真思考。  [关键词] 读写能力 视觉 影视教育 影视观    一、读写能力的内涵
[摘要]本文通过影视作品中音乐的构成元素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功能,目的在于在影视作品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元素,拓宽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范围。  [关键词]影视 音乐 歌曲 音乐主题 运用    音乐是视听艺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使在电影初期的默片时代,在放映影片时,人们往往在银幕旁边放上钢琴,为放映的影片进行伴奏,开始是伴奏一些与影片毫不相干的现成音乐。如使用贝多芬、巴赫等一些名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