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水溶液中吡咯在黄铜电极上的聚合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在0.1moL/L硼砂溶液中pH对黄铜循环伏安行为及吡咯在黄铜电极表面电聚合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对聚吡咯(PPy)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高或较低的pH均使黄铜电极初始活性溶解的电位下降,在pH为9、10、11、12时,黄铜电极初始溶解电位增大至0.9V左右,表面可生成一层钝化膜.在此条件下吡咯可以在黄铜电极表面发生电聚合,形成致密的聚吡咯膜.SEM显示电聚合后黄铜表面形成一层平整致密的薄膜.FT—IR证实了吡咯在黄铜表面的电聚合,并且硼酸盐掺杂进入
其他文献
采用气泡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三维编织和2.5D-Cf/SiC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及渗透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孔隙率为10%-20%,孔尺寸从几百微米到不
通过烘箱自由发泡制备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泡沫塑料,讨论了该泡沫塑料泡孔平均孔径随泡沫塑料密度变化的规律,研究了成核剂和应力对泡沫塑料泡孔尺寸的影响,通过光学显
采用球磨分散法制得纳米二氧化硅/乙二醇分散液,再经原位聚合法制得阻燃PET/纳米SiO2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粘数、阻燃性能及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球磨分散
研究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利用组件开发技术对地质勘察信息系统进行组件架构设计,实现在VC++环境中基于OpenGL和ActiveX技术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控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控件
使用数字化可见光谱自动分析系统研究了铁基合金中Cu元素的可见光谱,制作了数字化彩色图谱,模拟了Cu元素可见光谱图。研究了铁基合金中Cu元素的Cu510.55分析谱线组的特征,给出了
利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及相应的发泡和热处理反应制备出高性能MAA/AN/AM共聚物泡沫。提出MAA/AN/AM三元共聚物在发泡和热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长期运行过程中,其部件因损伤产生的杂质金属离子对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模拟PEMFC中Ca2+污染燃料电池工况,研究了Ca2+对PEMFC电化学性能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Ni0.5Zn0.5CexFe2-xO4(x=0,0.05)纳米晶。采用x射线,FT—IR,TEM和波导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为了提高酶的亚基增强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在介孔泡沫硅中对固定化酶进行共价修饰.以青霉素酰化酶和胰蛋白酶为目标酶,考察醛基化修饰对固定化酶活力、负载率的影响以及在酸性
为深入研究含硫油品储罐硫腐蚀产物FeS自然氧化倾向性,自建实验台模拟储罐FeS的生成及其自然氧化倾向性,同步热分析仪对FeS进行了热质量实验,通过TG曲线和DSC曲线分析了FeS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