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震是一种严重影响和损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灾害,由于我国对于地震预测的能力还不够强,不仅无法及时反馈地震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很难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尽可能地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以满足所在地区抗震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090-01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1 关注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不同的地质环境及施工环境,会使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在同级地震中因影响因素的不同而遭到不同水平的破坏。所以,对于完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工作来说,好的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建筑场地进行筛选时,必须要考虑到那些会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场地,并尽量地避开那些场地,例如:河岸、液化土区域等。与这些不安全的场地相比较,那些平坦的基岩层、比较密集的沙土层是建筑抗震场地的最佳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很有可能不能避开那些不利场地。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进行考察,结合抗震场地的整体条件采取加强地基抗震性的措施,以此来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例如,若施工场地的建筑地基在分布不均匀土层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就需要对其展开调查,通过对地基的加固来加强建筑的抗震性。
1.2 关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的选取
首先,一个成熟完善的建筑结构抗震机制必须是其建筑结构抗震性有准确的强度、刚度规定。在自然灾害突然发生时,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够保护建筑结构中的某一个脆弱环节。一旦建筑结构中的某一方面的抗震性降低,就会对建筑结构中的很多部分产生很大应力,若这些应力集中起来就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必须要对建筑结构中的薄弱方面采取加强措施。其次,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中,设计有地震功能传送通道以及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核算图。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性时,要考虑到重力作用,并且要确保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最后,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中,必须明确规定要设计制止建筑结构整体受力降低的体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师必须关注到在建筑结构中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影响的情况,防止在建筑结构中因为一个部分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情况,避免因建筑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过重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失去抗震性的情况发生。科学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必须要有建筑结构内部的受力平均或受力均分的功能,以此来保证即使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结构中的内部部件不会因受力过重而导致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性。
1.3 關注建筑架构平面设置的对称性与规则性
在对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可以参考建筑工程行业中的抗震原理设计科学的建筑结构。依据建筑结构抗震机制的有关规定来设计平面、竖向不规则以及二者的建筑结构,设计师还可以根据建筑架构图对建筑结构进行计算。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建筑物中的楼板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楼板之间连接处理不好等。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就需要设计一个与建筑物的实际条件相同的建筑模型,用它来进行抗震性设计。在对建筑结构中的薄弱方面展开抗震设计时,施工者必须要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满足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机制的要求。此外,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其主要表现为建筑物的平面对称以及建筑结构中的受力刚度的对称等。若对称中心相同,则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优秀。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 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对于建筑的抗震效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合理的建筑结构布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保障,而且还可以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提升。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之中,对于建筑的结构平立面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采用符合标准的抗震规范设计,那么建筑物一定会拥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的合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的体型设计时,在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保证的情况之下,还需要尽量的选择具有平面规则的建筑结构,这样才可以对于建筑物的同一楼层具有同一刚度,其次就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凹凸进行有效的减少,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的竖向刚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保持稳定,这样的合理平立面的布置,可以对建筑的抗震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进行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具有较为复杂的建筑进行良好的抗震缝设计,抗震缝的两侧结构是分开的,中间的间隙距离就是为了保证在地震的作用下,两侧的结构不会发生互相碰撞。抗震缝一般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分进行设置,如果抗震缝的设置不恰当就会成为地震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2.2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建筑材料是主要的承重原料,并且材料的性能会对抗震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和稳定性进行保证,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之中,与本地的地震史进行有效的考察,来选择合适的抗震材料。从抗震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抗震材料的选择时,应该使用轻质并且高强的材料,而且构件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连接,才能够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钢结构是对于抗震材料的选择较为优秀的,在多次的地震灾害之中,钢材料表明了自身的良好抗震性能,但是刚才的造价较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维护费用。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使用之中,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价格较为低廉,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所以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之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科学使用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2.3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性能来进行抗震的设计,这与传统的单纯针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建筑的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于建筑的场地进行勘探,并且进行抗震材料的数据分析,以此分析和研究出具有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以此综合性的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考虑,可以使抗震设计更加符合要求和具有更强的抗震效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就会针对曾经的建筑在地震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进行分析,以此建立详细的地震灾害数据资料,并且根据数据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性能设计中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以分析地震所产生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分析方案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
2.4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抗震级别的抗震设计,并且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的冲击之下的荷载力的作用来对抗震设计进行选择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较为清楚地计算,来保证所选用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的措施。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的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林.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5,04:15.
[2] 温高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5,08:148.
[3] 郭超.抗震设计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探讨[J].居业,2015,14:59-60.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090-01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1 关注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不同的地质环境及施工环境,会使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在同级地震中因影响因素的不同而遭到不同水平的破坏。所以,对于完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工作来说,好的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建筑场地进行筛选时,必须要考虑到那些会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场地,并尽量地避开那些场地,例如:河岸、液化土区域等。与这些不安全的场地相比较,那些平坦的基岩层、比较密集的沙土层是建筑抗震场地的最佳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很有可能不能避开那些不利场地。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场地进行考察,结合抗震场地的整体条件采取加强地基抗震性的措施,以此来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例如,若施工场地的建筑地基在分布不均匀土层的情况下,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就需要对其展开调查,通过对地基的加固来加强建筑的抗震性。
1.2 关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的选取
首先,一个成熟完善的建筑结构抗震机制必须是其建筑结构抗震性有准确的强度、刚度规定。在自然灾害突然发生时,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够保护建筑结构中的某一个脆弱环节。一旦建筑结构中的某一方面的抗震性降低,就会对建筑结构中的很多部分产生很大应力,若这些应力集中起来就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必须要对建筑结构中的薄弱方面采取加强措施。其次,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中,设计有地震功能传送通道以及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核算图。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性时,要考虑到重力作用,并且要确保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受力均匀。最后,在建筑结构抗震机制中,必须明确规定要设计制止建筑结构整体受力降低的体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师必须关注到在建筑结构中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影响的情况,防止在建筑结构中因为一个部分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情况,避免因建筑结构中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过重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失去抗震性的情况发生。科学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必须要有建筑结构内部的受力平均或受力均分的功能,以此来保证即使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结构中的内部部件不会因受力过重而导致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性。
1.3 關注建筑架构平面设置的对称性与规则性
在对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可以参考建筑工程行业中的抗震原理设计科学的建筑结构。依据建筑结构抗震机制的有关规定来设计平面、竖向不规则以及二者的建筑结构,设计师还可以根据建筑架构图对建筑结构进行计算。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建筑物中的楼板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楼板之间连接处理不好等。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就需要设计一个与建筑物的实际条件相同的建筑模型,用它来进行抗震性设计。在对建筑结构中的薄弱方面展开抗震设计时,施工者必须要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进行测试,看其是否满足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机制的要求。此外,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其主要表现为建筑物的平面对称以及建筑结构中的受力刚度的对称等。若对称中心相同,则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优秀。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 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对于建筑的抗震效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合理的建筑结构布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保障,而且还可以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提升。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之中,对于建筑的结构平立面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采用符合标准的抗震规范设计,那么建筑物一定会拥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的合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结构的体型设计时,在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保证的情况之下,还需要尽量的选择具有平面规则的建筑结构,这样才可以对于建筑物的同一楼层具有同一刚度,其次就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凹凸进行有效的减少,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的竖向刚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保持稳定,这样的合理平立面的布置,可以对建筑的抗震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进行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具有较为复杂的建筑进行良好的抗震缝设计,抗震缝的两侧结构是分开的,中间的间隙距离就是为了保证在地震的作用下,两侧的结构不会发生互相碰撞。抗震缝一般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分进行设置,如果抗震缝的设置不恰当就会成为地震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2.2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建筑材料是主要的承重原料,并且材料的性能会对抗震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对建筑的整体抗震性和稳定性进行保证,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之中,与本地的地震史进行有效的考察,来选择合适的抗震材料。从抗震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抗震材料的选择时,应该使用轻质并且高强的材料,而且构件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连接,才能够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钢结构是对于抗震材料的选择较为优秀的,在多次的地震灾害之中,钢材料表明了自身的良好抗震性能,但是刚才的造价较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维护费用。在目前的钢筋混凝土使用之中,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价格较为低廉,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所以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之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科学使用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2.3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性能来进行抗震的设计,这与传统的单纯针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建筑的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于建筑的场地进行勘探,并且进行抗震材料的数据分析,以此分析和研究出具有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以此综合性的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考虑,可以使抗震设计更加符合要求和具有更强的抗震效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就会针对曾经的建筑在地震之中受到破坏的程度进行分析,以此建立详细的地震灾害数据资料,并且根据数据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性能设计中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以分析地震所产生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分析方案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
2.4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抗震级别的抗震设计,并且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的冲击之下的荷载力的作用来对抗震设计进行选择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较为清楚地计算,来保证所选用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的措施。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的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林.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5,04:15.
[2] 温高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5,08:148.
[3] 郭超.抗震设计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探讨[J].居业,2015,1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