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指数(CPI)一路走高,2008年1月份更是达到了7.1%,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
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在哪里?最普遍的说法是,国际粮油价格、能源价格上涨是带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粮油价格为什么会一路飙升呢?因为美国鼓励发展用粮食提炼乙醇的能源战略,这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美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地位。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美国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出口国,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
美国先廉价出口粮食把亚洲各国农业挤跨
美国先大量买入工业品,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这是第一步。
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各国农业受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很多已经崩塌。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而中国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生产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结果本土的大豆生产逐步萎缩,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比2005年减少40%左右。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造成130万农民“失业”。失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廉价工业品生产线。开始为美国织“绨”制鞋,几千万只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美国低价买入这些包含了大量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工业品,把污染和通胀留给了中国。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6.9%。其中,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食品价格上涨18.2%,连续第4个月物价涨幅超过6%。
亚洲各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工业化占地导致耕地的消失,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下降了19%。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食产量由1589万吨下降到985万吨,包括饲料在内的粮食自给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个百分点。2003年韩国粮食自给率只达到26.9%。这与2002年(30.4%)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世界粮食进口的头号大国并不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是1亿多人口的日本,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国人口4%的韩国!
美国发展生物燃料导致世界农产品价格暴涨
在亚洲各国大力发展轻工业的同时,美国现在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美国计划把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去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新能源法,推动美国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
目前,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在建设中。2006年乙醇产量超过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了1/4,预计未来两年里可望新增60亿加仑的产能。
然而这将导致世界范围内缺粮。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
美国能源署官员称,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玉米价格有望再创新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布伦说,粮食的价格正在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很多。他强调说,用于生产面包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30%-50%,豆类和植物油种子可能上涨60%-8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每天只能花费1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食物的。如果食物价格上涨50%-80%,很多人将会陷于饥饿之中。
乙醇战略有助于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
虽然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提供51美分的补贴,现在美国的乙醇生产厂商仍处于赔本经营状态。
美国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但目前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车动力需要,即使把美国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18%的需要。尽管乙醇生产是赔本生意且实际上无法满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标,但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推动乙醇生产。这是因为乙醇战略对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有利。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有大量土地可以用来生产农产品和乙醇,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燃料有利于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该战略对美国总体有利,但却伤害到缺粮的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虽也造成美国通胀,但却可降低美国的农业补贴,从而降低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粮食涨价对粮食进口国伤害更大,因此美国的乙醇战略实际上是损人利己的一招,虽不能真正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但却可相对提高美国的重要性。
美国的现代战国策: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亚洲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用低价农产品挤垮亚洲农业,然后在能源自足的借口下把粮食转化为燃料。减少出口,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打击亚洲经济。
中国应守稳粮食安全底线
中国在大豆战役上已经输掉了第一仗,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后,美国大豆占据中国市场。目前跨国粮商控制中国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进口量。2006年,中国进口大豆2650多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倍,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1/3。然后大豆价格又开始暴涨,中国不得不多花钱进口大豆。
今后的世界形势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没有钱日子不好过,但没有吃的会是什么结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若出现全球粮食短缺的话,粮食价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扬,也可以成百倍上扬。因此中国应加大政策扶持,确保95%的粮食自给率,守稳中国粮食安全线。美国和中国人口及资源情况不同,中国不应盲目跟着美国走,中国对提炼乙醇的技术应该紧盯,但不宜急着投入生产。在本国粮食生产不富裕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把粮食转化为乙醇是不可想象的。应静待纤维素转化为乙醇技术成熟,集中研发不跟粮食生产争地的项目,比如从大海或沙漠里生产生物乙醇。同时总体评估秸秆转化为乙醇还是饲料哪个更为有利。作决策的前提是发展乙醇项目不应跟人畜争粮,否则将伤及根本,得不偿失。
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在哪里?最普遍的说法是,国际粮油价格、能源价格上涨是带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粮油价格为什么会一路飙升呢?因为美国鼓励发展用粮食提炼乙醇的能源战略,这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美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地位。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美国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出口国,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
美国先廉价出口粮食把亚洲各国农业挤跨
美国先大量买入工业品,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这是第一步。
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各国农业受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很多已经崩塌。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而中国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生产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结果本土的大豆生产逐步萎缩,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比2005年减少40%左右。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造成130万农民“失业”。失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廉价工业品生产线。开始为美国织“绨”制鞋,几千万只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美国低价买入这些包含了大量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工业品,把污染和通胀留给了中国。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6.9%。其中,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食品价格上涨18.2%,连续第4个月物价涨幅超过6%。
亚洲各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工业化占地导致耕地的消失,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下降了19%。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食产量由1589万吨下降到985万吨,包括饲料在内的粮食自给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个百分点。2003年韩国粮食自给率只达到26.9%。这与2002年(30.4%)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世界粮食进口的头号大国并不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是1亿多人口的日本,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国人口4%的韩国!
美国发展生物燃料导致世界农产品价格暴涨
在亚洲各国大力发展轻工业的同时,美国现在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美国计划把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去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新能源法,推动美国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
目前,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在建设中。2006年乙醇产量超过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了1/4,预计未来两年里可望新增60亿加仑的产能。
然而这将导致世界范围内缺粮。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
美国能源署官员称,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玉米价格有望再创新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布伦说,粮食的价格正在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很多。他强调说,用于生产面包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30%-50%,豆类和植物油种子可能上涨60%-8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每天只能花费1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食物的。如果食物价格上涨50%-80%,很多人将会陷于饥饿之中。
乙醇战略有助于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
虽然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提供51美分的补贴,现在美国的乙醇生产厂商仍处于赔本经营状态。
美国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但目前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车动力需要,即使把美国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18%的需要。尽管乙醇生产是赔本生意且实际上无法满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标,但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推动乙醇生产。这是因为乙醇战略对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有利。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有大量土地可以用来生产农产品和乙醇,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燃料有利于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该战略对美国总体有利,但却伤害到缺粮的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虽也造成美国通胀,但却可降低美国的农业补贴,从而降低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粮食涨价对粮食进口国伤害更大,因此美国的乙醇战略实际上是损人利己的一招,虽不能真正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但却可相对提高美国的重要性。
美国的现代战国策: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亚洲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用低价农产品挤垮亚洲农业,然后在能源自足的借口下把粮食转化为燃料。减少出口,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打击亚洲经济。
中国应守稳粮食安全底线
中国在大豆战役上已经输掉了第一仗,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后,美国大豆占据中国市场。目前跨国粮商控制中国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进口量。2006年,中国进口大豆2650多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倍,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1/3。然后大豆价格又开始暴涨,中国不得不多花钱进口大豆。
今后的世界形势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没有钱日子不好过,但没有吃的会是什么结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若出现全球粮食短缺的话,粮食价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扬,也可以成百倍上扬。因此中国应加大政策扶持,确保95%的粮食自给率,守稳中国粮食安全线。美国和中国人口及资源情况不同,中国不应盲目跟着美国走,中国对提炼乙醇的技术应该紧盯,但不宜急着投入生产。在本国粮食生产不富裕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把粮食转化为乙醇是不可想象的。应静待纤维素转化为乙醇技术成熟,集中研发不跟粮食生产争地的项目,比如从大海或沙漠里生产生物乙醇。同时总体评估秸秆转化为乙醇还是饲料哪个更为有利。作决策的前提是发展乙醇项目不应跟人畜争粮,否则将伤及根本,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