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集邮活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众参与面越来越广,他们不仅仅是作为参观者,而要成为参与者。大众需要集邮,需要娱乐,需要参与。大众集邮与专业集邮之间也不应再有一条经渭分明的界线,而是共同作为集邮文化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有人说,人的生命在于运动,集邮的生命在于活动。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参加集邮活动作为一种的爱好,十分受集邮者的欢迎,而且它有许多好处。它能使集邮者在空闲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因为欣赏自己喜欢的珍藏品总是一种乐事。
全世界各国邮政的正在寻找培育集邮市场。然而有一种途径往往被忽略,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通过博览会活跃集邮活动。参加集邮活动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很多人由于偶然参加一次活动,而对这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举办国际博览会为偶尔参加国际博览会而成为集邮者的人提供了空间。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年偶然参观了几次集邮展览,也可能就成为真正的集邮者了,举办博览会是我们吸引偶尔集邮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集邮总公司通过几届积极有效的博览会达到如下结果:
· 扩大集邮收藏队伍,扩大人们对集邮的收藏兴趣;
· 引起集邮者和社会对集邮活动的普遍关注;
· 营造集邮氛围,增进我国集邮与世界各国邮政企业的了解。
中国集邮总公司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平均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性博览会,选择了三个城市,其选择举办地的标准如下:
· 集邮活动开展的较为普遍,有庞大的集邮人口的省、区、市;
· 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比较高;
· 当地政府、邮政部门愿意配合;
· 国际博览会可以溶入当地的重大活动之中。
1995年在北京举办首届之后,第二届选择了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市举办,第三届在南方沿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广州市举办,这些城市的集邮活动开展的十分普遍,集邮人口十分集中。
不要把博览会简单地看成是一种经营行为,它是一种文化。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人类文化也是多元文化。举办博览会,也应该充分注意集邮与文化的结合。集邮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大众化,雅俗共赏,这就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国际博览会的活动。中国集邮总公司组织的几届博览会,为了烘托博览会气氛,增加了许多文化内容,在博览会期间,组织了如"社会名流签名"、"青少年邮品设计大赛"、"集邮知识大奖赛"、"集邮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尽管举办这些活动增加了主办单位的经费,加大了工作难度,但主办者仍然不肯删繁就简,坚持把集邮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把集邮的崇高宗旨体现其中,把集邮之魅力展现于世,充分了调动广大的普通集邮者参与我们组织的各项国际博览会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博览会是中国集邮总公司一个较为成功的经验。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博览会多数是基于社会热点。比如"2000年广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是迎合全国人民庆祝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获得好成绩及盼望北京申奥成功的热点,2002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是迎合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收藏的概念。尽管各地区有地区差异,但这些热点是有普遍感染力的。不论你生活在何处,你都会对国际、国内上的一些大事十分感兴趣。不论收藏的是邮票、首日封、极限片、小本票,从为自己收藏的专题找一枚新的邮品,直到在邮票目录中查询到验证资料,集邮者总可以在国际博览会中找到一些乐趣。
在完成繁忙的工作之后,人们需要参与一定的文化生活来调剂,集邮者希望能寻找到一块安静的去处,猎奇的欲望吸引着他们进入展馆。对于参观者的动机,我们尚不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就博览会奇异的魅力而言,集邮者得益非浅。7年来中国集邮总公司组织的三届国际博览会有50万人参加,设摊位数800多个,有600家集邮企业参加,国际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2亿多元。
集邮企业若只把集邮业务当作单纯的商业机器,当作赚钱的行当,而拉开与大众的距离,早晚将走向反面。目前世界各国集邮经营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从浅层次上看,是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活动日益增多,人们选择活动的面很宽,集邮队伍有减少的趋势的缘故;从深层次说,是集邮过分商业化的结果。实际上,支撑集邮大厦的基石并非是为数不多的集邮家,而是广大的集邮爱好者,而如果没有这些集邮者的热心支持与参与,集邮大厦早晚要塌下来。要想使集邮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根本的途径在于把大众集邮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国际博览会活动实际上是一项普及集邮知识的基础工作。
组织博览会,邮票、邮品的发行是国际博览会成功的保证,是支撑整个集邮活动的重要因素。中国集邮总公司在1995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国际博览会,邮电部发行了《桂花》无齿小型张;1996年亚洲国际博览会,邮电部发行了《世纪宝鼎》无齿小型张;1997年上海国际国际博览会,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加字小型张;2000年广州国际博览会,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奥运会》双联小型张。这些邮票邮品都保证提供给购门票参观国际博览会的集邮者。而每次国际、国内国际博览会都有广大集邮者排队购买主办单位发行的邮票、邮品,这种情况在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举办国际博览会时都曾出现过。适量专门发行邮票、邮品,吸引集邮者购买是国际博览会能否成功的关键。
总之,博览会注重的是对集邮市场、集邮兴趣的培育,集邮市场的培育是集邮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确信市场培育的重要,许多国家邮政开始向博览会"投资",并以获取大批的集邮者回收"利息"。
有人说,人的生命在于运动,集邮的生命在于活动。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参加集邮活动作为一种的爱好,十分受集邮者的欢迎,而且它有许多好处。它能使集邮者在空闲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因为欣赏自己喜欢的珍藏品总是一种乐事。
全世界各国邮政的正在寻找培育集邮市场。然而有一种途径往往被忽略,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通过博览会活跃集邮活动。参加集邮活动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很多人由于偶然参加一次活动,而对这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举办国际博览会为偶尔参加国际博览会而成为集邮者的人提供了空间。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年偶然参观了几次集邮展览,也可能就成为真正的集邮者了,举办博览会是我们吸引偶尔集邮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集邮总公司通过几届积极有效的博览会达到如下结果:
· 扩大集邮收藏队伍,扩大人们对集邮的收藏兴趣;
· 引起集邮者和社会对集邮活动的普遍关注;
· 营造集邮氛围,增进我国集邮与世界各国邮政企业的了解。
中国集邮总公司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平均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一次国际性博览会,选择了三个城市,其选择举办地的标准如下:
· 集邮活动开展的较为普遍,有庞大的集邮人口的省、区、市;
· 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比较高;
· 当地政府、邮政部门愿意配合;
· 国际博览会可以溶入当地的重大活动之中。
1995年在北京举办首届之后,第二届选择了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市举办,第三届在南方沿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广州市举办,这些城市的集邮活动开展的十分普遍,集邮人口十分集中。
不要把博览会简单地看成是一种经营行为,它是一种文化。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人类文化也是多元文化。举办博览会,也应该充分注意集邮与文化的结合。集邮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大众化,雅俗共赏,这就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国际博览会的活动。中国集邮总公司组织的几届博览会,为了烘托博览会气氛,增加了许多文化内容,在博览会期间,组织了如"社会名流签名"、"青少年邮品设计大赛"、"集邮知识大奖赛"、"集邮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尽管举办这些活动增加了主办单位的经费,加大了工作难度,但主办者仍然不肯删繁就简,坚持把集邮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把集邮的崇高宗旨体现其中,把集邮之魅力展现于世,充分了调动广大的普通集邮者参与我们组织的各项国际博览会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博览会是中国集邮总公司一个较为成功的经验。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博览会多数是基于社会热点。比如"2000年广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是迎合全国人民庆祝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获得好成绩及盼望北京申奥成功的热点,2002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是迎合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收藏的概念。尽管各地区有地区差异,但这些热点是有普遍感染力的。不论你生活在何处,你都会对国际、国内上的一些大事十分感兴趣。不论收藏的是邮票、首日封、极限片、小本票,从为自己收藏的专题找一枚新的邮品,直到在邮票目录中查询到验证资料,集邮者总可以在国际博览会中找到一些乐趣。
在完成繁忙的工作之后,人们需要参与一定的文化生活来调剂,集邮者希望能寻找到一块安静的去处,猎奇的欲望吸引着他们进入展馆。对于参观者的动机,我们尚不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就博览会奇异的魅力而言,集邮者得益非浅。7年来中国集邮总公司组织的三届国际博览会有50万人参加,设摊位数800多个,有600家集邮企业参加,国际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2亿多元。
集邮企业若只把集邮业务当作单纯的商业机器,当作赚钱的行当,而拉开与大众的距离,早晚将走向反面。目前世界各国集邮经营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从浅层次上看,是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活动日益增多,人们选择活动的面很宽,集邮队伍有减少的趋势的缘故;从深层次说,是集邮过分商业化的结果。实际上,支撑集邮大厦的基石并非是为数不多的集邮家,而是广大的集邮爱好者,而如果没有这些集邮者的热心支持与参与,集邮大厦早晚要塌下来。要想使集邮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根本的途径在于把大众集邮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国际博览会活动实际上是一项普及集邮知识的基础工作。
组织博览会,邮票、邮品的发行是国际博览会成功的保证,是支撑整个集邮活动的重要因素。中国集邮总公司在1995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国际博览会,邮电部发行了《桂花》无齿小型张;1996年亚洲国际博览会,邮电部发行了《世纪宝鼎》无齿小型张;1997年上海国际国际博览会,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加字小型张;2000年广州国际博览会,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奥运会》双联小型张。这些邮票邮品都保证提供给购门票参观国际博览会的集邮者。而每次国际、国内国际博览会都有广大集邮者排队购买主办单位发行的邮票、邮品,这种情况在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举办国际博览会时都曾出现过。适量专门发行邮票、邮品,吸引集邮者购买是国际博览会能否成功的关键。
总之,博览会注重的是对集邮市场、集邮兴趣的培育,集邮市场的培育是集邮经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确信市场培育的重要,许多国家邮政开始向博览会"投资",并以获取大批的集邮者回收"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