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但在其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把探究活动变成以新方式呈现的灌输教学;课堂中夸奖、表扬毫无目的,失去其应有的激励作用;自主学习成了纯自由的放羊式的教学;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完全意义的形式;空洞而漫无边际的探究内容导致探究价值的贬损。为此,笔者建议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过程:坚定地明确阅读目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感知文本,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探究,组织交流,形成相对明确的结论,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个性。
关键词:课改 阅读 研究性学习 问题 建议
新课改革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它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新生事物,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应该说研究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有意义的成功经验。但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由于诸多因素制约,特别是由于教师选择的方法和策略不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以下的一些常见现象:
一、把探究的“问题”变成以新的方式呈现的“问答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针对阅读文本提出研究问题,注重探究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少课堂已经把“问题”变成了问答,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形式不少,实际上是以问答的方式在灌输问题答案,是一种新方式的“灌”,最后让学生钻进教师设好的“埋伏圈”,于是探究似乎就成功了。
二、无目的无意义的表扬、夸奖泛滥成灾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对学生探究成功给予肯定和表扬,这种赞赏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而现实的一些状况却是我们有时在课堂上的赞赏是脱口而出的,甚至是不假思索的,或是千篇一律的,对优秀的、平常的,以至于比较平庸的、差劲的探究结果都给予肯定,“你好,我好,大家好”、“张三李四个个好”,这样的表扬和夸奖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浅尝辄止,随意敷衍。
三、“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式”“放羊式”学习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一些自主的形式已经成了一种模式: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文本,以自己喜爱的内容作为探究内容,学习的伙伴由自己挑选……事实上,以自己乐意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就像真正的民主绝不是一盘散沙一样,总有相对而言的集中,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实际是什么也没有获得。
四、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却无实质
我们经常看到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小组合作方式。此法简单易行,只要桌凳一搬或把头一转就能组成合作小组,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习的目的、时机及实施过程没有认真设计、组合,反正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毫无价值的东西都去討论,课堂教学变成了漫无目的的讨论会,这只能使合作学习效果降低,直到丧失殆尽。
五、探究内容空洞而普遍联系,可谓“探海无边”
阅读教学课堂上,常见一些教师为研究而研究。比如那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只要阅读、浏览就能掌握,却也要去让学生探究。至于对作品的主题的探究更是天马行空,普遍而广泛地展开探究。笔者曾在一位老师讲授的《明天不封阳台》时看到这样的一个结尾,大家畅所欲言,教者让班级中半数以上的同学拟定环保标语,把语文阅读教学课活生生地变成了环保教育课,当然,你还不能说这与该课主题毫不相关,因为总有一点联系呀!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探究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必然导致探究的庸俗化倾向。
当然,现象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这些常见的问题最终造成的结果可以概括两个方面:1. 形式主义的丰富多彩;2. 阅读教学的轻薄化。
这些探究还常与多媒体配套使用,课堂宁静幽雅的气氛被喧闹沸腾所代替,感官的视听取代了理性厚重的内涵,如果任其蔓延,很可能使研究性学习陷入困境,以至彻底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肤浅地认为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过程:
(一)必须坚定地明确阅读目标
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认识: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阅读目标进行研究性活动,这始终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
(二)要有充分时间感知阅读文本
文本是宝藏。充分阅读就是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必须从初步感知到再次甚至多次感知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公开教学或者平时教学中,阅读文本的过程都常常是走过堂,没有给够给足时间。笔者建议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阅读,必要时在课前就给予充分时间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会是意想不到的好。
(三)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这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学生适当的探究学习方法,为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 扣紧文本的独特之处提问。因为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
2. 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教学每篇课文都必须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
3. 紧扣作者的写作思路发问。只有顺着作者的思路才能找到探究的本源。
4. 紧扣作者的写作意图发问。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探究障碍。
5. 紧扣文章的社会意义提问。这样做会使文本阅读与时俱进,让语文阅读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宽。
(四)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可以视问题大小和难易程度而定,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完成不了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其活动方式必须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始终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的理念,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相互切磋,百家争鸣,要在课堂上让问题“生成”,千万不要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
(五)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形成性评价后,汇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观点和结论,制作读书笔记,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当然,教者可以适当指点,并以探讨者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的层次。
关键词:课改 阅读 研究性学习 问题 建议
新课改革语文阅读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它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新生事物,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应该说研究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有意义的成功经验。但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由于诸多因素制约,特别是由于教师选择的方法和策略不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以下的一些常见现象:
一、把探究的“问题”变成以新的方式呈现的“问答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针对阅读文本提出研究问题,注重探究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少课堂已经把“问题”变成了问答,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形式不少,实际上是以问答的方式在灌输问题答案,是一种新方式的“灌”,最后让学生钻进教师设好的“埋伏圈”,于是探究似乎就成功了。
二、无目的无意义的表扬、夸奖泛滥成灾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对学生探究成功给予肯定和表扬,这种赞赏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而现实的一些状况却是我们有时在课堂上的赞赏是脱口而出的,甚至是不假思索的,或是千篇一律的,对优秀的、平常的,以至于比较平庸的、差劲的探究结果都给予肯定,“你好,我好,大家好”、“张三李四个个好”,这样的表扬和夸奖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浅尝辄止,随意敷衍。
三、“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式”“放羊式”学习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一些自主的形式已经成了一种模式: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文本,以自己喜爱的内容作为探究内容,学习的伙伴由自己挑选……事实上,以自己乐意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就像真正的民主绝不是一盘散沙一样,总有相对而言的集中,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实际是什么也没有获得。
四、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却无实质
我们经常看到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小组合作方式。此法简单易行,只要桌凳一搬或把头一转就能组成合作小组,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习的目的、时机及实施过程没有认真设计、组合,反正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毫无价值的东西都去討论,课堂教学变成了漫无目的的讨论会,这只能使合作学习效果降低,直到丧失殆尽。
五、探究内容空洞而普遍联系,可谓“探海无边”
阅读教学课堂上,常见一些教师为研究而研究。比如那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只要阅读、浏览就能掌握,却也要去让学生探究。至于对作品的主题的探究更是天马行空,普遍而广泛地展开探究。笔者曾在一位老师讲授的《明天不封阳台》时看到这样的一个结尾,大家畅所欲言,教者让班级中半数以上的同学拟定环保标语,把语文阅读教学课活生生地变成了环保教育课,当然,你还不能说这与该课主题毫不相关,因为总有一点联系呀!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探究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必然导致探究的庸俗化倾向。
当然,现象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这些常见的问题最终造成的结果可以概括两个方面:1. 形式主义的丰富多彩;2. 阅读教学的轻薄化。
这些探究还常与多媒体配套使用,课堂宁静幽雅的气氛被喧闹沸腾所代替,感官的视听取代了理性厚重的内涵,如果任其蔓延,很可能使研究性学习陷入困境,以至彻底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肤浅地认为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过程:
(一)必须坚定地明确阅读目标
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认识: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阅读目标进行研究性活动,这始终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
(二)要有充分时间感知阅读文本
文本是宝藏。充分阅读就是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必须从初步感知到再次甚至多次感知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公开教学或者平时教学中,阅读文本的过程都常常是走过堂,没有给够给足时间。笔者建议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阅读,必要时在课前就给予充分时间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会是意想不到的好。
(三)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这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学生适当的探究学习方法,为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 扣紧文本的独特之处提问。因为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
2. 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教学每篇课文都必须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
3. 紧扣作者的写作思路发问。只有顺着作者的思路才能找到探究的本源。
4. 紧扣作者的写作意图发问。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探究障碍。
5. 紧扣文章的社会意义提问。这样做会使文本阅读与时俱进,让语文阅读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宽。
(四)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可以视问题大小和难易程度而定,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完成不了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其活动方式必须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始终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的理念,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相互切磋,百家争鸣,要在课堂上让问题“生成”,千万不要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
(五)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形成性评价后,汇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观点和结论,制作读书笔记,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当然,教者可以适当指点,并以探讨者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