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科联络会诊102例谵妄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心理卫生科联络会诊患者致谵妄因素的特征。

方法

对综合医院心理卫生科联络会诊的102例患者致谵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02例中男63例,女39例,男女比例为1∶0.62;男女平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66,P=0.087)。年龄或年龄段:70~79岁、80~89岁的年龄段致谵妄的患者分别为39.26%、30.39%。谵妄主要病因分布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急性血管性疾病、感染、消化吸收障碍、贫血、内分泌代谢障碍、急性代谢性障碍、外伤、外科术后、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药物等;致谵妄排在前位的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急性血管性疾病及感染患者分别为29例(28.43%)、11例(10.78%)、16例(15.69%);另外外科术后、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药物分别为11例(10.78%)、13例(12.75%)、2例(1.96%)。多种疾病数:102例中每一患者身患1~7种疾病,平均为(4.09±1.56)种。合用的药物种数:102例中每一患者口服0~8种药物,平均为(5.86±1.52)种。

结论

综合性医院患者致谵妄因素与年龄或年龄段、主要病因、患者的多种疾病及合用的药物种数等因素有关,病情复杂,如加强联络会诊对临床有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比较发病后21 d内合并S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CPR)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3-06~2015-12 ICU及EICU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1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观察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IL-12、IL-18、IL-10的变化情况,比较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IL-12、IL-18、IL-10含量的差异。结果无论在初治组还是复治组患者中,胸腔积液IL-12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差异
目的:探讨肾素活性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对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5-12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体检正常患者30例分为N 组(n=30),急诊心脏骤停并进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从而为预防VAP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对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综合ICU中患者(3 710例)发生VAP的患者(149例)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基线调查和干预期。VAP干预措施包括:培训宣教、氯己定口腔护理并保持适当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床头抬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AST、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36、20.703,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3+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住院的急性期KD患儿30例,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非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每组各15例,分别检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PCT、CRP、CD19+CD23+水平,并以同期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17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对照组85例,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排除出血后治疗组加服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28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急性脊髓炎患者4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进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照组进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χ2=2.41,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排尿恢复、自行行走时间分别为(10.1±4.1)d、(7.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PD伴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PD不伴慢性疼痛患者100例为疾病对照组。选择伴疼痛的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分析PD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100例PD伴慢性疼痛患者骨骼肌疼痛42例(42.0%),运动障碍性疼痛23例(23.0%),神经根性痛23例(23.0%),中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