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西村在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雨历程中造就了“实事求是、追求卓越、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精神所内蕴的核心价值,凸现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是华西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竭动力。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广泛学习华西村新经验,用华西精神诠释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学习借鉴推广华西村新经验,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上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是吴仁宝经受几十年风雨历练的人生感悟,他深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要能够实事求是,就会“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
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把握是从自发逐步走向自觉的,其中不乏经验教训,他曾经犯过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乃至官僚主义,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醒”,在实践反思的求索中明白了实事求是的真谛,从而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的坚持,错的改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实事求是精神的集中体现。“唯上”是农村基层干部经常面对的问题,许多人常常不加思索地遵从,吴仁宝的“唯上”则是建立在“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基础上,既吃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吃透华西的社会实际;既要同中央保持一致,也要与群众保持一致。“唯书”常常是做基层工作的“捷径”,吴仁宝也深信“不怕文化低,就怕不学习”,然而,他没有沉溺于“本本”,他的理论始终植根于华西实际。“唯实”是“不唯上”、“不唯书”的自然归宿,吴仁宝称之为“走自己的路”。华西发展奇迹,不是靠政策“扶持”,也不是从书本“拿来”,而是归功于实事求是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使吴仁宝能够对上无忧、对下无愧、对己无悔。在实事求是精神推动下,他的思想达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善于运用新的理念制定新的规划、寻求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选择新的策略达成新的目标。别人不想做的,他想;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实事求是精神优化了华西生产关系,切实解放了华西生产力,使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健康轨道上运行。
二、“追求卓越”是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涵
吴仁宝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腔热血”,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自我奋斗”,它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吴仁宝“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高举旗帜,与时俱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扎实苦干,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
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吴仁宝工作中是一系列可触可及的具体目标,华西的发展过程也是目标接力的过程。即使在贫穷落后的建村初期,吴仁宝首先想到的是制定《华西15年发展远景规划》,之后的“造田”、“造厂”、“造城”、“造人”则是目标的不断升级。一旦目标确立,他就会率领华西人以百倍的努力付诸行动,直至目标达成。
在操作层面,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解析为:第一,想干什么?吴仁宝经常提醒自己“头脑要清醒,要常思索,多考虑问题”,问题一旦想通,行动就紧紧跟上:第二,能干什么?吴仁宝追求卓越的精神连接现实的“此岸”和理想的“彼岸”,现实主义使其注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理想主义则使其异想天开,大胆创造人间奇迹;第三,由谁来干?用吴仁宝的话讲,就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他同时注重激发所有华西人的追求,“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力量”,最终实现由精神到物质、由物质到精神的跨越。
吴仁宝不懈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华西的象征和力量,因为有了追求卓越的精神,华西人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付诸行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神话。如今,华西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人又好又快的辉煌时期: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领导集体更加敬业、群众生活美满幸福。这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能量,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心灵答卷。
三、“为民造福”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行为之本,“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则是吴仁宝的毕生追求,他一心一意想农民致富、治农民穷根、解农民忧患、谋农民幸福,走出了一条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是吴仁宝对社会主义最经典而朴实的界定;而通过建设“美丽的华西村”,最终造就“幸福的华西人”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现实之举。
创业、造福、幸福是吴仁宝为民造福的过程诠释,从建村初期与贫穷抗争的“创业”、发展时期做大华西的“兴业”、腾飞时期做强华西的“立业”,直至“幸福华西”雏形初现,“只愿创大业,不愿做大官”成了吴仁宝为民造福的不竭动力。
为民造福精神的直接指向是共同富裕。“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就是吴仁宝为民造福的“共富”观。“共富”思想背后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为民造福精神代表了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也是“华西精神”的实质所在,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新一代华西领导集体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办实事、一心谋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为民造福精神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华西群众,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享受充实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这种精神能量正在向更多的人辐射,随着“小华西”变成“大华西”,随着“省外华西村”的建立,随着5万名“村支书培训工程”的深入开展,这种精神必将感染、受益更多的中国人。
四、“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性的力量所系
吴仁宝是“克己奉公,做人民公仆”的忠实实践者,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始终追求群众利益“最大值”,个人利益“最小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忘我的奉献精神使得吴仁宝能够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在事业上,吴仁宝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是无私奉献,“有所不为”体现为超强的自律。“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是他的“三不”原则;“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就怕自己说错话”则是他的为官戒言;“凡是要求干部村民做到的,我吴仁宝一家人先要做到;凡要求干部村民不要做的,我吴仁宝一家首先不做”则是他的持家律则。“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住房独占鳌头,每天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为其奉献精神作出了自己充满睿智的阐释。
“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是吴仁宝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共产党人活着“应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死了应该“多留下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113亿元奖金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天文数字,他却毫不犹豫地献给集体,它不仅是一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种品格、一种气质。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私奉献的基本点是党、事业、群众,用吴仁宝的话来表达,就是“忠于组织、忠于事业、忠于人民”。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吴仁宝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程,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擅长把党的政策与华西村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了党的新农村建设理论。在不同时期,吴仁宝始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党的忠诚。
无私奉献的精神能量凸现为吴仁宝和华西村不断攻坚克难、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和实践足迹。“攻坚克难”在吴仁宝身上集中表现为“四千四万”精神:历经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此间除了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德行,还要面对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和可能的政治风险。“超越自我”在吴仁宝身上的表现是: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准确定位自己的现在、善于瞳憬自己的未来,在前进的征程上,只要心脏不停,就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
一、“实事求是”是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是吴仁宝经受几十年风雨历练的人生感悟,他深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要能够实事求是,就会“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
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把握是从自发逐步走向自觉的,其中不乏经验教训,他曾经犯过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乃至官僚主义,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醒”,在实践反思的求索中明白了实事求是的真谛,从而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的坚持,错的改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实事求是精神的集中体现。“唯上”是农村基层干部经常面对的问题,许多人常常不加思索地遵从,吴仁宝的“唯上”则是建立在“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基础上,既吃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吃透华西的社会实际;既要同中央保持一致,也要与群众保持一致。“唯书”常常是做基层工作的“捷径”,吴仁宝也深信“不怕文化低,就怕不学习”,然而,他没有沉溺于“本本”,他的理论始终植根于华西实际。“唯实”是“不唯上”、“不唯书”的自然归宿,吴仁宝称之为“走自己的路”。华西发展奇迹,不是靠政策“扶持”,也不是从书本“拿来”,而是归功于实事求是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使吴仁宝能够对上无忧、对下无愧、对己无悔。在实事求是精神推动下,他的思想达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善于运用新的理念制定新的规划、寻求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选择新的策略达成新的目标。别人不想做的,他想;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实事求是精神优化了华西生产关系,切实解放了华西生产力,使华西村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健康轨道上运行。
二、“追求卓越”是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涵
吴仁宝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腔热血”,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自我奋斗”,它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吴仁宝“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高举旗帜,与时俱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扎实苦干,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
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吴仁宝工作中是一系列可触可及的具体目标,华西的发展过程也是目标接力的过程。即使在贫穷落后的建村初期,吴仁宝首先想到的是制定《华西15年发展远景规划》,之后的“造田”、“造厂”、“造城”、“造人”则是目标的不断升级。一旦目标确立,他就会率领华西人以百倍的努力付诸行动,直至目标达成。
在操作层面,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解析为:第一,想干什么?吴仁宝经常提醒自己“头脑要清醒,要常思索,多考虑问题”,问题一旦想通,行动就紧紧跟上:第二,能干什么?吴仁宝追求卓越的精神连接现实的“此岸”和理想的“彼岸”,现实主义使其注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理想主义则使其异想天开,大胆创造人间奇迹;第三,由谁来干?用吴仁宝的话讲,就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他同时注重激发所有华西人的追求,“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力量”,最终实现由精神到物质、由物质到精神的跨越。
吴仁宝不懈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华西的象征和力量,因为有了追求卓越的精神,华西人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付诸行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神话。如今,华西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人又好又快的辉煌时期: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领导集体更加敬业、群众生活美满幸福。这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能量,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心灵答卷。
三、“为民造福”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
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行为之本,“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则是吴仁宝的毕生追求,他一心一意想农民致富、治农民穷根、解农民忧患、谋农民幸福,走出了一条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是吴仁宝对社会主义最经典而朴实的界定;而通过建设“美丽的华西村”,最终造就“幸福的华西人”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现实之举。
创业、造福、幸福是吴仁宝为民造福的过程诠释,从建村初期与贫穷抗争的“创业”、发展时期做大华西的“兴业”、腾飞时期做强华西的“立业”,直至“幸福华西”雏形初现,“只愿创大业,不愿做大官”成了吴仁宝为民造福的不竭动力。
为民造福精神的直接指向是共同富裕。“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就是吴仁宝为民造福的“共富”观。“共富”思想背后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感。
为民造福精神代表了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也是“华西精神”的实质所在,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新一代华西领导集体坚持党的路线不动摇,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办实事、一心谋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求真务实的发展道路。为民造福精神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华西群众,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享受充实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这种精神能量正在向更多的人辐射,随着“小华西”变成“大华西”,随着“省外华西村”的建立,随着5万名“村支书培训工程”的深入开展,这种精神必将感染、受益更多的中国人。
四、“无私奉献”是党的先进性的力量所系
吴仁宝是“克己奉公,做人民公仆”的忠实实践者,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始终追求群众利益“最大值”,个人利益“最小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忘我的奉献精神使得吴仁宝能够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在事业上,吴仁宝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是无私奉献,“有所不为”体现为超强的自律。“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是他的“三不”原则;“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就怕自己说错话”则是他的为官戒言;“凡是要求干部村民做到的,我吴仁宝一家人先要做到;凡要求干部村民不要做的,我吴仁宝一家首先不做”则是他的持家律则。“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住房独占鳌头,每天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为其奉献精神作出了自己充满睿智的阐释。
“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是吴仁宝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共产党人活着“应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死了应该“多留下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113亿元奖金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天文数字,他却毫不犹豫地献给集体,它不仅是一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种品格、一种气质。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私奉献的基本点是党、事业、群众,用吴仁宝的话来表达,就是“忠于组织、忠于事业、忠于人民”。作为一个农村党员,吴仁宝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程,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擅长把党的政策与华西村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了党的新农村建设理论。在不同时期,吴仁宝始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党的忠诚。
无私奉献的精神能量凸现为吴仁宝和华西村不断攻坚克难、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和实践足迹。“攻坚克难”在吴仁宝身上集中表现为“四千四万”精神:历经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此间除了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德行,还要面对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和可能的政治风险。“超越自我”在吴仁宝身上的表现是: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准确定位自己的现在、善于瞳憬自己的未来,在前进的征程上,只要心脏不停,就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