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哥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与哥伦比亚于1980年2月7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民间往来到官方接触,直至签署建交公报,这中间经历了一段路程。哥伦比亚一大批热心哥中友好事业的朋友,为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直到促成建交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其中,何塞·玛丽亚·戈麦斯先生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杰出代表。
  戈麦斯先生出生在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年轻时代起即思想激进,投身进步运动,向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1976年他随哥伦比亚进步组织“独立革命工人运动”访华时,我接待了他。通过访问,他对中国的感情更加深厚,对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愈发崇敬。他动情地对我说,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今天看来,好像是历史的必然那么简单。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该怎么走,谁想到了?只有毛主席。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怎么搞,又有谁想到了?也只有毛主席。想到了才能去做到。他认为,发展哥中关系也一样,要设想好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推开,目标就是建交。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传说的故事。他说,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回到西班牙。有些人认为他的发现只是一片荒蛮秃野之地,没有什么了不起,谁率领一支船队远航,都能做到。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又有人这样取笑他。哥伦布非但没有恼怒,反而冷静地拿起一枚鸡蛋,问在场的宾客谁能将鸡蛋竖起来放在桌上不倒。那几位刚才还在奚落哥伦布的客人开始认真做试验,最后不得不说“办不到”。哥伦布拿过鸡蛋,将一头轻轻一敲,蛋壳破了一点,将破壳的一头朝下,鸡蛋竖起来了。在场的大多数人不得不表示折服。可那几位不服气的人却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没有想到而已。哥伦布冷冷地回敬说,事情的成败就差这一步,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要想到才能做到,首先,要去想啊!戈麦斯说,哥伦布从立足点入手,解决了鸡蛋竖起来的难题。他也要从开展哥中友好交往入手,慢慢推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他还打算广泛集结一切有志于发展哥中友好关系的人士,筹组一个对华友好团体,展开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推动哥中建交,把哥中关系的鸡蛋竖起来。
  果然,戈麦斯先生说到做到。1977年,他和政界、知识界、企业界一批有识之士发起成立了哥中友好协会,并在第一届领导委员会中担任执行主任。协会成立之初,经费紧张。戈麦斯先生不但为其提供办公地点和秘书,还慷慨解囊自掏腰包,为协会提供活动经费长达5年之久。同时利用其社会地位和影响,上下奔走,集合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积极促进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在戈麦斯等领导成员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努力工作下,哥中友协的队伍迅速壮大。当1979年我再次见到戈麦斯时,他兴奋地告诉我说,“不到两年时间,哥中友协在全国各大省会都建立了分会,现在会员已发展到1500多名。”
  


  在戈麦斯等领导人的努力下,哥中友协的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日常工作中,宣传介绍中国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放映中国电影,举办中国工艺美术、新闻图片展览以外,还不时组织介绍中国的各种专题报告会。与此同时,还组织或参与组织了一系列双边交流活动,如中国足球队、排球队、中央民族歌舞团、重庆杂技团访哥,哥足球队、议员团、新闻工作代表团访华等等。哥中友协如此广泛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有记者在报刊上撰文,称应授予哥中友协“中国驻哥伦比亚特派大使馆”的荣誉称号。
  1979年5月,对外友协应哥中友协之邀组团访哥,踏上了为中哥两国建交铺路的探索之旅。哥中友协为安排代表团的访问颇费了一番心思。由于这是中哥尚未建交情况下较有份量的一次访问,且受到哥最高当局的关注,作为哥中友协执行主任的戈麦斯和主席佩里把代表团半个月的访问日程作了周到而细致的安排。为了扩大影响,先是在首都波哥大最大的圣巴多洛美大剧院举行了一次有1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哥中友协动员了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还特别邀请电视台、电台和各大报纸进行现场报道。侯桐团长的讲话有三次博得了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第一次是当侯桐团长说到这次来哥伦比亚的感受时,第二次是侯桐团长讲到我们对哥伦比亚的了解时,最后,侯桐团长说,“中哥两国在历史上有相似的遭遇,今天又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不少哥伦比亚政界、法律界、新闻和文化界的朋友曾到我国访问,其中一些朋友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会见。中国的艺术家和其他方面的友好人士也对贵国进行过访问,受到哥伦比亚各界朋友的热情欢迎。中国和哥伦比亚同属第三世界,我们希望同哥伦比亚和更多的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我们坚信这一天很快会来到!”言犹未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听众纷纷起立,合着节拍齐声欢呼:“中国!中国!”场面令人感动。
  此后的几天里,代表团访问了哥伦比亚内地和沿海的6个主要城市,受到了当地省长或市长的亲切会见。在访问最后一个城市巴斯托时,市长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授予我们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并将城门钥匙授予团长。
  随着访问接近尾声,酝酿已久、与建交关联的一幕终于拉开了。戈麦斯特意安排代表团先与作为司法机构的最高法院和立法机构的议会进行接触,让人们从这两个权力机构那里听到哥伦比亚要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声音。代表团第一位拜会的是哥最高法院副院长何塞·玛丽亚·贝拉斯科大法官。接着拜会的是国会众议长豪尔赫·马里奥·伊斯特曼。他们都向侯桐团长表示,哥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准备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全面友好关系,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往来,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5月14日那天迎来了这次访问的高潮:哥伦比亚总统胡利奥·塞萨尔·图尔瓦伊在总统府会见代表团。在两国尚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一位国家元首的会见是非同寻常之举。总统在会见大厅门口与我们一一握手后随即开始了聊家常似的友好交谈。他说,他很高兴见到来自东方的中国客人。他对中国一直抱有钦佩的感情。中国古老的文明是人类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从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他引用中国古代圣哲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来欢迎中国朋友。接着,他切入主题说,通过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为加强各种水准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尽管哥中两国在面积和人口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双方抱有共同的目标和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对两国达成相互理解和广泛的一致抱乐观态度。图尔瓦伊总统说,哥伦比亚是一个单一经济的国家,盛产咖啡。他就想,如果每一个中国人每天少喝一杯茶,改为喝一杯咖啡的话,那哥伦比亚的咖啡出口定会供不应求,而这对推动哥经济的发展和两国贸易该是多大的好事啊!因此,他希望看到哥中两国在经贸关系上有实际成果,这对两国的政治关系无疑会起决定性作用。他希望两国外交代表在这方面的认识能够达成一致,谈判就会有结果。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总统说,他可以明确告诉中国朋友,两国建立关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不会是遥远的。
  会见结束刚走出总统府,戈麦斯和贝利两位哥中友协的领导紧紧地同侯桐团长拥抱,并用他们的成语连声说,这次访问好比“系上了金钮扣”,完满地告一段落。他们为总统那几句关键性的表态而感到兴奋,因为,他们终于看到 了哥中建交的曙光就在前头,他们几年来的辛苦终于快要收到硕果。
  从后来得到的消息,哥伦比亚和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就建交问题恢复了接触和会谈,并且加快了步伐,终于在1980年2月7日在纽约签署了建交公报。
  当那次戈麦斯说代表团的访问“完满地告一段落”时,我想的还不多。在机场告别时,戈麦斯才道出了真意。他说,推动哥中建交只是第一步,因为哥中友好事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他要身体力行地努力工作下去。果然,1989年他走上了新的岗位——被任命为哥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两国经贸往来,还将“哥伦比亚咖啡”品牌引进中国,促成我国外长访哥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戈麦斯又担任哥著名学府“走读大学”客座教授,并引入汉语教学,将中国列为教学重点,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个重要窗口。自1997年开始,他每年率领或组织数十名学生利用假期访华。1999年,哥中友协筹备我建国50周年大庆。他慷慨解囊,支付了庆祝活动的一半费用。2000年,戈麦斯被选为哥中友协主席,继续为推动哥中友谊热情工作。
  2001年11月,为表彰戈麦斯先生长期致力于哥中友好、推动本国人民正确了解中国和发展哥中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光荣称号。这是在民间外交领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国际友人的最高荣誉。
其他文献
为纪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海军准将伊文思卡尔逊诞辰110周年,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代表团应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福曼大学、哥伦比亚南卡大学及卡尔逊家属的邀请,于2006年10月23日至24日前去参加纪念活动,并到两所大学进行访问。  在格林维尔的福曼大学,代理校长汤姆卡泽博士举行宴会欢迎代表团。梅平团长在会上作关于中美关系的报告。代表团还与亚洲研究学院的师生见面,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情况、中国妇女现状
期刊
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对外友协发起举办“中国东盟友好之旅”大型系列活動。2006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对外友协亚非部副主任陆学志率“中国东盟友好之旅”代表团一行23人5辆车从北京出发经广西友谊关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访问,11月10日至20日,井顿泉副会长一行及随行的艺术团在泰国曼谷与车队汇合成60余人的代表团续程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沿途得到了
期刊
160年前的7月,在南部非洲印度洋洋面上,几只舢舨载着6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男子在风浪中挣扎着前进。当覆盖着红褐色火山石的留尼汪岛出现在视野中时,已经忘记自己漂流了多长时间的人们禁不住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是第一批从遥远的新加坡招募来的华人蔗农。   1846年,第二批450名华人到达了,紧接着两年后,又有728人到来。但他们都在履行完5年合同后离去,管理者的粗暴对待和岛上缺医少药、罪犯横行的现状使
期刊
德国议员代表团一行13人应我会邀请于2004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访华,该团访问了北京、重庆、宜昌、武汉和上海。  代表团系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组派,成员主要来自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的青年组织,其中有2位欧洲议会议员,5位德国联邦议会议员。赛德尔基金会是德国重要的政治基金会,在德政界,特别是巴伐利亚州有重要影响。该会是我会在德国的多年合作伙伴。  对外友协陈昊苏会长宴请了该团。陈会长表示,中
期刊
2004年12月14日下午,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北京会见应邀来京参加中日民间友好团体工作会议的日本日中友协理事长村冈久平、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等日中友好六团体理事长一行。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永昌、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等会见时在座。  唐家璇国务委员说,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此时召开这样的会议,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商中日友好大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家璇
期刊
中国-西班牙论坛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此次会议的总主题为中西合作的新阶段。中西两国政界、经济界、文化界、教育界、科学界、体育界、新闻界、地方政府等方面的代表在广泛领域内就进一步加深中西和中欧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论坛西方主席萨马兰奇,中方主席胡启立和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以及中西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界的400多名
期刊
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2月23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召开了首届理事大会,并举行了成立招待会。中大友协的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大洋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扩大双边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理事大会通过了中大友协章程,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彭珮云为会长,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和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为副会长。  彭会长在成立大会致词中说,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贸、文教等领域交往
期刊
东山魁夷先生是日本画坛巨匠, 他的绘画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享有盛名。1976年,他应对外友协邀请首次访华,与林林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99年,东山先生逝世,林林同志致电东山夫人表示哀悼。东山夫人的复函让我们看到了东山魁夷与林林之间的真挚情谊。经征得林林同志的同意,本刊发表东山夫人的信,以飨读者。本刊2003年4月出版的第118期曾刊载梁林冲介绍东山魁夷的文章。   ——编者  尊敬的林林先生: 
期刊
编者按:应对外友协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日本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于2004年7月19日至28日访问了北京、大同、贵阳、上海等地。加藤登纪子是一位积极投身环保的社会活动家。自2000年10月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以来,她走访了亚洲、东盟各国,将自己亲眼所见的环境现状和危机用传媒、用音乐反映出来,呼吁环保。加藤女士回国后撰写了访华观感《中国环保纪行》一文,现译出,以飨读者。  北京期待着
期刊
6所“花旗中美友好英语阅览室”在贵州建立    为帮助贵州贫困偏远地区中学改善英语教学条件,中美友协在美国花旗集团资助下,在贵州省6所中学建立了“花旗中美友好英语阅览室”。目前6所阅览室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近日,花旗银行中国区副总裁王力考察了位于黔西南地区贞丰中学的阅览室和位于黔东南地区雷山县民族中学的阅览室。这两所中学均地处偏僻山区,学生分别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英语教学条件较为落后,尤其是缺乏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