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信是一个人能力的催化剂,能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将人的能力推向最佳状态。一个人的自信要从小开始培养,学困生所缺乏的就是自信,学困生特别需要师生的关心、尊重,他们更渴望得到鼓励与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关爱;快乐成长
自信作为独特的个性化心理因素,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自信是一个人能力的催化剂,它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将人的能力推向最佳状态。学校重视文化课成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被归为学困生,教师和家长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地给他们施压,却忽略了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时压制了学困生自信心的成长,所以学困生所缺的往往就是自信,他們更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关心,渴望得到鼓励与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从学习成绩的角度看待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常常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学困生的自信心便消磨殆尽,形成了卑微、怯懦的性格,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学困生不能只是课堂上的倾听者,而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个性、不断发展的生命。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不能将成绩差的学生统统扣上“学困生”的帽子,而是应找准学生的长处,予以肯定和培养,让他们发挥特长,不断培养其自信心,坚持“育人第一,成绩第二”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二、实施分层教学
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他们很难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因此教师要探寻适于他们的教学方式。
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习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学困生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很少。但这样的行为容易使学困生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不关他们的事。时间长了,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更甚者明目张胆地搞“地下活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或讨论环节中,要专门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且充分肯定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另外,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刀切,应给学困生布置得少一点、简单一点,这样不仅能确保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更能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进步情况,逐步增加作业量,最终恢复到与其他学生同等水平。学困生少了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便能循序渐进地树立起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进步中的学困生需要不断激励,以加快他们进步的步伐,但与优秀生相比,他们在成绩上仍然差了一大截,这些差距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困生单独分为一组,让他们和其他小组竞争,并讲明要求:学困生若能圆满回答问题得2分,若回答基本正确得1分,最后得分只要能得第二就可获得其他小组获得第一时的奖励,最后得分只要能得第一就可满足该组学生有关学习方面的一个愿望。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困生进步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改变学困生的不良习惯,促进学困生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逐渐发展为快乐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困生阳光、自信的性格形成打好基础。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尊重学困生的人格,时时刻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智慧和艺术的体现。我们应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1.循序渐进法。学困生做错题或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不要疾言厉色,應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教育时不要奢求一步到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细心引导。
2.个人辅导法。教师利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管理措施、奖励方法等,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辅导学困生的目的。
3.整体辅导法。从个人辅导法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设计适合学困生的中低难度的问题与知识,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为目的,构建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学困生能健康成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激将法。好胜是每个人的天性,激将法可以充分激发学困生的进取心,让他们不甘落后、勇争上游。
总而言之,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里,因他们的落后而着急,因他们的进步而高兴,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用自己满满的爱心去关爱他们。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变得自信,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关爱;快乐成长
自信作为独特的个性化心理因素,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自信是一个人能力的催化剂,它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将人的能力推向最佳状态。学校重视文化课成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被归为学困生,教师和家长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地给他们施压,却忽略了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时压制了学困生自信心的成长,所以学困生所缺的往往就是自信,他們更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关心,渴望得到鼓励与表扬,渴望成功的体验。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从学习成绩的角度看待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常常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学困生的自信心便消磨殆尽,形成了卑微、怯懦的性格,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学困生不能只是课堂上的倾听者,而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个性、不断发展的生命。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观念,不能将成绩差的学生统统扣上“学困生”的帽子,而是应找准学生的长处,予以肯定和培养,让他们发挥特长,不断培养其自信心,坚持“育人第一,成绩第二”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二、实施分层教学
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他们很难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因此教师要探寻适于他们的教学方式。
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习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学困生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很少。但这样的行为容易使学困生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不关他们的事。时间长了,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更甚者明目张胆地搞“地下活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或讨论环节中,要专门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且充分肯定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另外,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刀切,应给学困生布置得少一点、简单一点,这样不仅能确保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更能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进步情况,逐步增加作业量,最终恢复到与其他学生同等水平。学困生少了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便能循序渐进地树立起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进步中的学困生需要不断激励,以加快他们进步的步伐,但与优秀生相比,他们在成绩上仍然差了一大截,这些差距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困生单独分为一组,让他们和其他小组竞争,并讲明要求:学困生若能圆满回答问题得2分,若回答基本正确得1分,最后得分只要能得第二就可获得其他小组获得第一时的奖励,最后得分只要能得第一就可满足该组学生有关学习方面的一个愿望。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困生进步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改变学困生的不良习惯,促进学困生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逐渐发展为快乐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困生阳光、自信的性格形成打好基础。
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尊重学困生的人格,时时刻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智慧和艺术的体现。我们应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1.循序渐进法。学困生做错题或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不要疾言厉色,應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教育时不要奢求一步到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细心引导。
2.个人辅导法。教师利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管理措施、奖励方法等,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辅导学困生的目的。
3.整体辅导法。从个人辅导法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设计适合学困生的中低难度的问题与知识,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为目的,构建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学困生能健康成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激将法。好胜是每个人的天性,激将法可以充分激发学困生的进取心,让他们不甘落后、勇争上游。
总而言之,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里,因他们的落后而着急,因他们的进步而高兴,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帮助他们,用自己满满的爱心去关爱他们。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变得自信,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