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源自个人需求
“源于我们自己的一个需求”,在聊到启动花熊项目的初衷时,应亚峰回应道。花熊其实并不是应亚峰的第一次创业,数年前他曾参与创办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在线音乐网站九天音乐,主要负责产品的把控。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微信》兴起,朋友圈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社交平台。应亚峰在使用朋友圈时发现,除照片外自己有时候也想用一些好玩的漫画图片来表达心情或状态,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制作这样的图片难度较大。他突然有了想法,“如果把大家平时非常喜爱的形象做成贴纸模板,那么每个人即使不会画画,不也能通过简单的拼搭移动,创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漫画图片了吗?”
说干就干!去年4月,应亚峰迎来了自己团队的第11名成员。两个月后,他们便推出了《花熊》APP的2.0版本。应亚峰坦言,相对于其他很多明星团队,自己的团队并没有BAT从业经历,有些还是刚毕业的应届生,开发和运营各占一半。“《花熊》是团队中很多人参与的第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他重视团队的打造,项目拿到的天使投资也悉数被他花在了团队上。
做用户的斗图神器
“《花熊》的用户是最可爱,最逗比的”,在应亚峰看来,《花熊》APP目前的产品定位,就是要做用户的“斗图神器”。
如今的《花熊》,也的确将最多的经历放在了其工具属性的提升上。“现在年轻的用户在聊天时有一个斗图的现象,非常有意思,所以这种表情图片(不是EMOJI)有非常丰富的使用场景,而且永远都要出新,永远都不够。”在应亚峰看来,图片可以传递很多文字难以简短体现的信息量,市场潜力很大。他笑称:“喜欢聊天斗图用户都知道,老是‘盗图’就没意思了。”
应亚峰希望《花熊》可以让用户产生想法了之后,很快的开始创作,达到即兴的表达的目的。为此,除了引入PGC的贴纸模板内容、智能抠图和拼贴功能外,花熊团队还开发了可以逐帧控制的动图制作功能。而APP创作出的内容成品,则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和《手机QQ》等平台。
尽管花熊目前还没有在线上推广上有所投入,但应亚峰表示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内容—在《花熊》APP的“传送门”版块,已有不少由用户创作的好玩图片。“我们发现用户上手以后,经常会连续作图,有些用户甚至会在1个小时内连续做70~80张图。”从应亚峰如今掌握的每天运营数据来看,基本上平均每个活跃用户会作2~3张图。他认为,用户的创作积极性和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或将是《花熊》APP的核心竞争力。
梳理内容平台
聊到花熊接下来的动作,应亚峰在采访中给出了两方面的信息—帮助用户发现和创造有趣的内容,以及强化产品的社交元素。其实,这也是应亚峰根据目前用户的反馈做出的决定。
在应亚峰来看,用户如何从现有的千万张UGC图片内容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是《花熊》目前还没有做好的地方,将成为团队接下来的一个突破点。此外,根据他的判断,来《花熊》的用户都是在各类社交产品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用户,他们本身在社交方面的需求就特别强烈,而目前《花熊》在这些方面都做得不够。“比如,经常有用户跟我们吐槽:‘怎么连私信都不提供?’”
不过,采访中应亚峰也指出,《花熊》并不会将自己定位为社交产品。社交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交流作品和经验等。对于盈利的话题,应亚峰透露尽管已经琢磨出一些《花熊》特有的模式,“现在用户规模还未达到可以让我们去实现盈利模式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还是考虑《花熊》的发展。”
去年8月,花熊项目便获得了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投资方在网上找到应亚峰,然后双方在杭州面谈了40多分钟后即敲定了这一轮融资。如今《花熊》正在争取A轮融资,但整体融资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应亚峰也感觉到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进展缓慢。不过,这个初创团队如今对自己的项目依然自信。“寒冬意味着投资人会更谨慎,但有好的项目他们应该不会拒绝吧?与其去琢磨别人是怎么想的,不如努力把自己变成好项目。”他最后说。
结束语
历经几年发展,社交APP领域的争夺似乎已经逐渐归于平静。大浪淘沙之后,《微信》、《微博》和《陌陌》等产品开始成为这个行业中的霸主。尽管巨头基本断绝了创业者在社交APP上的发挥空间,但是社交本身的火热,却给一些创业者在社交APP周边找到了新的思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来想,应亚峰不将社交作为《花熊》的主要定位,而是坚持先做一个靠谱好用的工具APP,也显得非常的实在和明智。
“源于我们自己的一个需求”,在聊到启动花熊项目的初衷时,应亚峰回应道。花熊其实并不是应亚峰的第一次创业,数年前他曾参与创办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在线音乐网站九天音乐,主要负责产品的把控。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微信》兴起,朋友圈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社交平台。应亚峰在使用朋友圈时发现,除照片外自己有时候也想用一些好玩的漫画图片来表达心情或状态,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制作这样的图片难度较大。他突然有了想法,“如果把大家平时非常喜爱的形象做成贴纸模板,那么每个人即使不会画画,不也能通过简单的拼搭移动,创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漫画图片了吗?”
说干就干!去年4月,应亚峰迎来了自己团队的第11名成员。两个月后,他们便推出了《花熊》APP的2.0版本。应亚峰坦言,相对于其他很多明星团队,自己的团队并没有BAT从业经历,有些还是刚毕业的应届生,开发和运营各占一半。“《花熊》是团队中很多人参与的第一个移动互联网项目”,他重视团队的打造,项目拿到的天使投资也悉数被他花在了团队上。
做用户的斗图神器
“《花熊》的用户是最可爱,最逗比的”,在应亚峰看来,《花熊》APP目前的产品定位,就是要做用户的“斗图神器”。
如今的《花熊》,也的确将最多的经历放在了其工具属性的提升上。“现在年轻的用户在聊天时有一个斗图的现象,非常有意思,所以这种表情图片(不是EMOJI)有非常丰富的使用场景,而且永远都要出新,永远都不够。”在应亚峰看来,图片可以传递很多文字难以简短体现的信息量,市场潜力很大。他笑称:“喜欢聊天斗图用户都知道,老是‘盗图’就没意思了。”
应亚峰希望《花熊》可以让用户产生想法了之后,很快的开始创作,达到即兴的表达的目的。为此,除了引入PGC的贴纸模板内容、智能抠图和拼贴功能外,花熊团队还开发了可以逐帧控制的动图制作功能。而APP创作出的内容成品,则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和《手机QQ》等平台。
尽管花熊目前还没有在线上推广上有所投入,但应亚峰表示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内容—在《花熊》APP的“传送门”版块,已有不少由用户创作的好玩图片。“我们发现用户上手以后,经常会连续作图,有些用户甚至会在1个小时内连续做70~80张图。”从应亚峰如今掌握的每天运营数据来看,基本上平均每个活跃用户会作2~3张图。他认为,用户的创作积极性和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或将是《花熊》APP的核心竞争力。
梳理内容平台
聊到花熊接下来的动作,应亚峰在采访中给出了两方面的信息—帮助用户发现和创造有趣的内容,以及强化产品的社交元素。其实,这也是应亚峰根据目前用户的反馈做出的决定。
在应亚峰来看,用户如何从现有的千万张UGC图片内容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是《花熊》目前还没有做好的地方,将成为团队接下来的一个突破点。此外,根据他的判断,来《花熊》的用户都是在各类社交产品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用户,他们本身在社交方面的需求就特别强烈,而目前《花熊》在这些方面都做得不够。“比如,经常有用户跟我们吐槽:‘怎么连私信都不提供?’”
不过,采访中应亚峰也指出,《花熊》并不会将自己定位为社交产品。社交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交流作品和经验等。对于盈利的话题,应亚峰透露尽管已经琢磨出一些《花熊》特有的模式,“现在用户规模还未达到可以让我们去实现盈利模式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还是考虑《花熊》的发展。”
去年8月,花熊项目便获得了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投资方在网上找到应亚峰,然后双方在杭州面谈了40多分钟后即敲定了这一轮融资。如今《花熊》正在争取A轮融资,但整体融资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应亚峰也感觉到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进展缓慢。不过,这个初创团队如今对自己的项目依然自信。“寒冬意味着投资人会更谨慎,但有好的项目他们应该不会拒绝吧?与其去琢磨别人是怎么想的,不如努力把自己变成好项目。”他最后说。
结束语
历经几年发展,社交APP领域的争夺似乎已经逐渐归于平静。大浪淘沙之后,《微信》、《微博》和《陌陌》等产品开始成为这个行业中的霸主。尽管巨头基本断绝了创业者在社交APP上的发挥空间,但是社交本身的火热,却给一些创业者在社交APP周边找到了新的思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来想,应亚峰不将社交作为《花熊》的主要定位,而是坚持先做一个靠谱好用的工具APP,也显得非常的实在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