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阅读心理;主体地位;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6岁到11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對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请两组同学分别扮演蚂蚁和蝈蝈,不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还启发他们想象:蚂蚁在炎热的夏天搬粮食时,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蚂蚁又会怎么告诫蝈蝈?这样既丰富了表演内容,孩子们在活泼的表演,生动的叙说中,将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但它有着时间限制,不可能全部承担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養,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走进图书馆、书店与书交朋友,参观访问,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更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课外实践材料,巧妙设计,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心理;主体地位;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6岁到11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二、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對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请两组同学分别扮演蚂蚁和蝈蝈,不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还启发他们想象:蚂蚁在炎热的夏天搬粮食时,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蚂蚁又会怎么告诫蝈蝈?这样既丰富了表演内容,孩子们在活泼的表演,生动的叙说中,将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但它有着时间限制,不可能全部承担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養,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走进图书馆、书店与书交朋友,参观访问,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更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课外实践材料,巧妙设计,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