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就业是透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经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视角,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总会发生性别歧视的事情,即女性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即使在尽力的达到男女在一些方面的平等,但实际上仍然无法忽视这种性别的差异。通过对吉登斯的性别歧视理论的运用,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女性在就业市场中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現状及其影响因素,加以社会文化、政策等多角度的分析,反映出女性就业的全貌。
  性别歧视 角色冲突
  就业政策 产业结构
  相关理论
  (1)吉登斯的职业性别歧视理论
  吉登斯认为职业性别结构主要是指根据对合适的“男性”和“女性”工作的普遍理解,把男性和女性集中在不同的工作类型中。比如在英国女性主要占据家务和一般办事员的职位,而男性集中于半技能性和技能性的职位。在工作时间上,大部分女性集中于兼职工作,到1994年,女性承担了英国全部兼职工作的78%。这种兼职工作报酬低、工作不稳定、以及提升机会非常有限等。
  他认为职业性别分布形成了职业的性别歧视,即女性集中在没有多少权力与提升机会的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层级上,而男性在拥有更高的权力、地位和声望的职业上具有绝对优势的趋势。尽管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专业和管理岗位。但是,对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就顶峰的女性来说,进入权力高层要比进入到中等层次的专业职位更为困难。“英国公司董事中只有5%是女性,5家公司中有4家完全没有女性董事。”吉登斯的贡献是明确地把职业的性别歧视的研究从社会分层、职业流动的研究中剥离出来,把社会性别分层和职业流动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用职业分布形成的性别壁垒概括出来。
  (2)贝克尔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在贝克尔提出其理论之前,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问题,研究它的主要是一些社会学家,如著名的戈尔顿、阿尔伯特等。也曾有经济学家讨论过歧视问题,如缪尔达尔曾专门就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写过著作。但是,认真地构造一个解释歧视的经济影响的经济学模型,贝克尔是第一人。
  性别歧视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贝克尔的分析是对非货币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的一项个案研究,是一种方法上的探索。歧视系数的引入尤其是一个独特的构思,贝克尔对歧视这个社会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探索,使他最终“……开始走应用经济学与社会问题的道路”并且沿着“这条道路一直继续走到今天”。歧视是一种主观感觉,既然是人,就免不了有偏见或有歧视倾向,差别只在于程度大小。经济学的分析,是把歧视视为一项“物品”,对歧视的需求,必须支付代价,如果成本增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歧视。
  贝克尔(Becker)的歧视偏好模型具体分析了三种歧视,即来自雇主、雇员、顾客三个方面的歧视。
  关于雇主歧视,贝克尔假定雇主的目标函数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对于歧视性雇主,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其目标函数要么是利润最大化,要么是男性雇员的比重最高。如果雇主偏好雇用男工,则女性会被排除。除非雇用女性的收益大于雇用男工。
  关于雇员歧视,是指因为员工之间对性别存在偏见,有些男性员工不愿与女员工共事或不甘心成为女上司的下属。关于顾客歧视,是指由于性别刻板印象,顾客在接受不同服务时,会想当然地高估或降低不同性别员工的工作价值。如顾客更相信男外科医生、男机械工程师、男司机等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对于像护士、导游、空中小姐等类职业,顾客更偏好由女性担任。
  雇主是偏见和歧视的最大收益者,理论界对这一命题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贝克尔的假设条件下,雇主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受损的群体,这一结论很难令人信服。贝克尔理论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将歧视问题放在广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加以剖析。但他用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值来测量歧视,而不是简单地表述歧视现象的有无,这是一个进步。
  性别歧视造成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平等待遇难以实现,一部分人获利,而另一部分人受损,劳动力市场效率低下,远离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性别歧视现状
  2000 年“五普”城市在业人口行业大类分布数据显示,在92个行业中,男性比例大于 60%的行业有51个,在这些行业中从业的女性占城市在业女性总数的25.8%。女性比例大于 60%的行业只有5个,加上偏女性行业,共容纳了近58.5%的女性在业人口,此类行业部分是经济效益不高、传统的女性行业,如纺织、服装、居民服务、零售、餐饮业;同时也有部分现代产业如卫生、教育,女性参与率仍比较高,达63.9%和58.0%。这样,由行业垄断带来的较高收益还是更多地被男性享有。
  相比较之前,女性的就业率有所提升,但从整体来看,女性的就业层次较低,尤其是家政服务、餐饮业和卫生等方面,大多是女性从业者,这些职位被看作是家庭服务的延伸。而一些高端的、具有技术含量、前景较好的工作,大多是男性占主导地位。此外,在再就业方面,男性的优势明显优于女性,尤其是在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而女性只能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工资较少的工作当中选择,而且被认为有工作就是幸运的,但实际上差距很大。这种情况下女性所从事的工作有几个特征:一是低收益,待遇特别的低,而且毫无保障;二是非正规,在普通的工厂或小型商场中做清洁工是没有合同的,对员工的利益和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三是非长期,这种工作都是临时工,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招人,是短期的。可见,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使得女性在经历下岗的弱势状态下面对再就业要面临比男性更为弱势的境地。
  主要在收入方面,男女的收入差异进一步反映出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1990 年,城镇女性的月收入仅为男性的77.45%。其中,在月收入200元以下的区间中,女性比重大于男性比重;而在月收入200元以上的区间中,女性比重又均小于男性。1999 年,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均收入为7409.7 元,是男性收入的70.1%,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女性就业率相对较高,但从1990-1999年来看,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都是最低的,而且这些行业的工资增长率也是最低的。并且在职位晋升方面,女性要比男性困难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职业流动一般横向进行,而男性在纵向上的流动比例要比女性多得多,这又从侧面反映出女性在收入方面要低于男性,这也是许多女性选择退出职场回归家庭的主要原因。   性别歧视的影响因素
  角色冲突。中国自古有男尊女卑的说法,尤其是在父系社会,女性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女性的作用就是侍奉男性,并负责生育,从来没有精神和肉体上的平等。女性首先被赋予养育子女、照顾家庭的社会角色,其次才是工作的角色,在家庭面前,女性的职业显得十分渺小,相反男性要以 事业为重,而不是以家庭为重。这种社会角色与工作角色的冲突,使得女性在面对就业时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难两全其美,要想追求事业,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经历。
  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女性的就业行业结构也有所提升,但与男性的职业水平相比,在职业层次、工资收入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男性主要占据市场中的第二产业,而女性主要是第三产业,虽然范围很广泛,但是在社会层次、技术含量等方面,产业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从而导致了就业中的 性别不平等。
  就业政策。在政策的制定上,政府缺少对男女性别差异的考虑,针对女性就业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有待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尤其在针对女性就业歧视方面缺少约束的法规,以及专门的就业平等机构。这些政策上的漏洞给企业找了借口,“只限男性”的岗位仍然存在,也给女性的就业很大的打击。
  性别歧视对社会的影响
  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不仅影响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性别上的歧视使得更多的女性退出社会舞台,回归幕后,削弱了她们在社会中的作用,给社会的均衡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其次,对女性的身心发展有负面的影响。退出职场的女性,减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因而也减少了多面性的塑造,生活更加单一化,不利于女性身心健康的發展。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带给下一代,对家庭的整体都不好。相反,职场中的磨练,可以练就健全的人格,也更能激发女性所不被发掘的优质潜能,对社会的 整体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逐渐拉大了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拉远了男女之间相处、彼此了解的距离,因此也就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离婚是最主要的问题。当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是收入上的差异,也是价值观念甚至是道德情感方面的差异,再往下走下去就太困难了,最后只能各奔东西。有时候会说是性格问题,但其实就是其中的一个人已经被远远的甩在后面,这种情况大多是女性。因此,女性要在职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追求与男性一样的事业体验,活出自己的精彩。
  总结
  在就业市场中,男性与女性被差别对待,男性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更多的收入,而女性只是在社会的中下层的小范围内流动,这不是能力的限制,更多的是来自政策上的缺憾、角色的冲突和产业的分布。这种区别对待更对的是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女性自身无关,是社会没有给女性创造机会,没有给她施展的空间,因此导致的结果也是负面的。
  在许多方面优先考虑男士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错误的思想在中国人这里根深蒂固,女性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平等选择职业甚至选择角色扮演的权利。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社会的很多领域,要为女性留出一定的空间,或许会创造出比男性更优秀的业绩,是社会剥夺了女性参与社会建设的权力,从而把女性定义为低男性一等,这是错误的行为导致的错误的结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男女共同的努力,还要有政府和社会全体的支持,消除这种歧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肖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专业:社会学;学历:研究生
  [1]金窗爱.中国当代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
  [2]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5.
  [3]毛海强.我国就业歧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4]李晓宁.职业分割、性别歧视与工资差距[J].财经科学,2008(2).
  [5]徐林清.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于性别歧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2).
其他文献
期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正在加速成长,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因此 考察和研究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
期刊
期刊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冰业的应用越来越广,人造工业冰块、食用冰块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发生了一些食用冰的安全问题。“某些餐饮店冰块不如马桶水”、“黑冰场做出恶心冰
期刊
目前广告学专业实务课程定位不够清晰,教学质量比较差,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不接轨,采取虚拟情景进行课堂实战实训模式凸显广告学作为服务应用性专业的基本属性,旨在为广告学相关专业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思路。  广告学 实战训练 教改  随着广告学专业在高校的深入发展,目前各高校广告相关专业已经为广告公司、媒体以及相关企业输送了大量广告人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广告行业的业务水平。但是,各个高校培养水平参差
期刊
近几年来,乳制品不道德营销问题频频出现,尤其是2008年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和众多进口婴儿奶粉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于他们的生命安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分析了乳制品企业的不道德营销行为,接着分析了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危害。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法律和社会等方面提出了预防乳制品企业不道德营销行为的建议和措施。  乳制品企业 不道德营销  预防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陈丽云,20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消费差距,进而抑制消费,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则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仅会影响消费需求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收入差距又将作用于分配制度,同时也受到分配制度的影响。 因此
期刊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比一般公路低得多,被许多人认为是安全度最高的公路;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率却大大高于国外,并在全国公路交通事故总数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主要原
我国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发展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处于初级阶段,在股利分配政策的实际研究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而且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上
期刊
4.漆制酒器文化 漆制酒器,虽然不似青铜酒器那样品类繁多,也不似瓷制酒器流传那么久远,但它在中国酒器史上,的确曾红极一时,大出风头,乃中国酒器文化史上的一枝鲜艳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