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土地管理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但从目前农村土地管理实际现状来看,相关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实施土地资源管理作业期间还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导致农民自身权益受到影响,不利于农村土地管理活动的开展,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造成一定阻碍,特别是针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发展作业方面,更是产生了不良影响。未来的发展中,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探究以及分析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策略,进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新农村发展目标。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规划核心问题;完善策略
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土地管理和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可喜的,尤其是在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方面更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已然形成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土地资源发展理念,土地整治工作得到了高效的开展。但在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同时,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耕地数量保护力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尚显不足,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依然十分关键和必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1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开展成效
(1)所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真正贯彻了“划的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的执行原则,通过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另外,一些原本零散和分散的土地资源得到了适当性的归并,机械化操作在全县广泛推行,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水平有所增加。
(2)通过系统化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得到有效改造,用地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之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全县已经基本上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建设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开展的愈发深入,很多地区的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大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所构建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机构,结构队伍建设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为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探究
2.1管理活动不到位
人类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就是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但在土地资源管理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还受一定的因素影响,使得土地管理未达到预期目标。如,农民在申请宅基地的过程中,虽然在审批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日常生活和农事作业提供方便,对所建设房屋和相关规定是否相符合考虑不到位,依然存在着占用大量农田建设房屋的现象,而且国家鼓励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土地流转未能达到预期,部分农民即使已经进城创业或打工,因“恋家”或流转价格低,原承包土地未进行流转,出现撂荒状态,使农村耕地总量减少。即使部分农民对土地进行了流转,但流转后土地受地形地貌影响,不利于实施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作业。
2.2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考虑不够
我国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对城市土地的规划多于农村土地规划,规划的实施目的是指导社会方面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性应用。在最近几年中,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逐渐提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边界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农用地由政府统征后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开发,农村土地减少。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企业进农村占用耕地建设新农村、现代化农业加工厂,致使耕地数量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危机。在较短时间内农民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但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农民自身依赖的土地因为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农民的长期收入无法得到保障,且存在部分企业借着发展乡镇企业的名义套取国家资金补助,农民实际收益未能达到预期。
2.3土地利用缺乏系统性
从当前农村土地规划情况来看,整体规划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对农村土地的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不到位,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规划,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居民房屋规划,在房屋建设前期没有进行统一系统规划,对其衡量标准没有明确。此种现象体现为农村自建房有着一定的随意性特征,房屋建设位置散乱,房屋的高度、方位都由農村自行确定,同时还存在私自搭建现象。现阶段,存在部分农民重新申请宅基地进行新房修建,老房子宅基地名义上已经退出,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占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3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3.1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开展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依托全县现阶段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进一步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优势,推进西部生态建设区土地整治工程进展,对相关的建设规划作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要加大农业灌溉水源、排水及灌溉输配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真正意义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于陇西县来说,结合西部生态建设要求,其要进一步加大农用地的整理力度,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在实现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后,要进一步落实机井建设、农田排灌等设施建设工作,拓宽节水农业的深度和广度。
3.2落实耕地修复养护
耕地修复养护是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需要在增加新增耕地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做好耕地修复养护,防止再次发生撂荒抛荒的情况。在落实耕地修复养护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退化土地的修复工作力度,对于濒临沙漠化的农田资源严格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强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土地资源的防风固沙能力;对于盐碱地区的农田资源要考虑将土地整治与盐碱化改良结合起来,做好可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石漠化地区的农田资源可以进一步加强保水保肥能力建设力度,严格禁止或控制乱砍滥伐,提升水土资源的涵养能力。二是积极治理已经被污染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工业厂区、污灌区域等土地资源整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严格秉承“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3.3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
在其他农用地整理工作中,需要将工作重点落实在园地、林地及草地这三方面。其他农用地整理过程中严格秉保护生态的原则,积极推动本地区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建设进展,对区域内的荒山、荒地、滩涂和滩地作综合性的整治,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多种经营。在园地整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发展特色品种,开展中低产园地的整理,形成系统化的供需产业链,扶持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落户。在林地整理过程中,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利用好宜林荒山荒坡、沙荒地造林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以此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在草地整理过程中,除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建设工作外,还要重点突出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地治理的重要性,恢复土地植被效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经济也就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合理的规划能切实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落实耕地修复养护、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着手,优化和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模式,推动我国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黄俊,郭文超.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319(01):13.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规划核心问题;完善策略
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土地管理和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可喜的,尤其是在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方面更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已然形成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土地资源发展理念,土地整治工作得到了高效的开展。但在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同时,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耕地数量保护力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尚显不足,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依然十分关键和必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1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开展成效
(1)所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真正贯彻了“划的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的执行原则,通过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另外,一些原本零散和分散的土地资源得到了适当性的归并,机械化操作在全县广泛推行,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入水平有所增加。
(2)通过系统化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得到有效改造,用地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之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全县已经基本上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建设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开展的愈发深入,很多地区的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大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所构建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机构,结构队伍建设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为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探究
2.1管理活动不到位
人类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就是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但在土地资源管理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还受一定的因素影响,使得土地管理未达到预期目标。如,农民在申请宅基地的过程中,虽然在审批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日常生活和农事作业提供方便,对所建设房屋和相关规定是否相符合考虑不到位,依然存在着占用大量农田建设房屋的现象,而且国家鼓励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土地流转未能达到预期,部分农民即使已经进城创业或打工,因“恋家”或流转价格低,原承包土地未进行流转,出现撂荒状态,使农村耕地总量减少。即使部分农民对土地进行了流转,但流转后土地受地形地貌影响,不利于实施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作业。
2.2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考虑不够
我国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对城市土地的规划多于农村土地规划,规划的实施目的是指导社会方面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性应用。在最近几年中,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逐渐提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边界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农用地由政府统征后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开发,农村土地减少。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企业进农村占用耕地建设新农村、现代化农业加工厂,致使耕地数量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危机。在较短时间内农民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但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农民自身依赖的土地因为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农民的长期收入无法得到保障,且存在部分企业借着发展乡镇企业的名义套取国家资金补助,农民实际收益未能达到预期。
2.3土地利用缺乏系统性
从当前农村土地规划情况来看,整体规划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对农村土地的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不到位,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规划,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居民房屋规划,在房屋建设前期没有进行统一系统规划,对其衡量标准没有明确。此种现象体现为农村自建房有着一定的随意性特征,房屋建设位置散乱,房屋的高度、方位都由農村自行确定,同时还存在私自搭建现象。现阶段,存在部分农民重新申请宅基地进行新房修建,老房子宅基地名义上已经退出,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占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3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3.1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开展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依托全县现阶段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进一步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优势,推进西部生态建设区土地整治工程进展,对相关的建设规划作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要加大农业灌溉水源、排水及灌溉输配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真正意义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于陇西县来说,结合西部生态建设要求,其要进一步加大农用地的整理力度,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在实现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后,要进一步落实机井建设、农田排灌等设施建设工作,拓宽节水农业的深度和广度。
3.2落实耕地修复养护
耕地修复养护是土地管理与规划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需要在增加新增耕地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做好耕地修复养护,防止再次发生撂荒抛荒的情况。在落实耕地修复养护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退化土地的修复工作力度,对于濒临沙漠化的农田资源严格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强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土地资源的防风固沙能力;对于盐碱地区的农田资源要考虑将土地整治与盐碱化改良结合起来,做好可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石漠化地区的农田资源可以进一步加强保水保肥能力建设力度,严格禁止或控制乱砍滥伐,提升水土资源的涵养能力。二是积极治理已经被污染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工业厂区、污灌区域等土地资源整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严格秉承“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3.3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
在其他农用地整理工作中,需要将工作重点落实在园地、林地及草地这三方面。其他农用地整理过程中严格秉保护生态的原则,积极推动本地区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建设进展,对区域内的荒山、荒地、滩涂和滩地作综合性的整治,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多种经营。在园地整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发展特色品种,开展中低产园地的整理,形成系统化的供需产业链,扶持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落户。在林地整理过程中,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利用好宜林荒山荒坡、沙荒地造林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以此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在草地整理过程中,除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建设工作外,还要重点突出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地治理的重要性,恢复土地植被效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经济也就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合理的规划能切实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落实耕地修复养护、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着手,优化和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模式,推动我国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黄俊,郭文超.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3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