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觀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甲氨蝶呤的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综合疗效及症状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及症状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类风湿关节炎; 痹症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29-02
类风湿性关节相当于中医的"痹症",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者内舍于五脏[1]。痹症分类甚多,有行痹、痛痹、着痹、尪痹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尪痹(即一般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入临床观察的100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依据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尪痹之诊断标准拟定[2]。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0-67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两组患者病程均为5年-3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基本药物:黄芪30g,桂枝1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5g,鸡血藤20g,地龙12g,乳香10g,生姜6g,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l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约200ml,将头煎、二煎混匀,分早、晚两次服。
2.2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氨蝶呤,用法:第l周,7.5mg/次,1次/周;第2周,10mg/次,1次/周;自第3周起,15mg/次,1次/周。1个月为1个疗程。
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等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尪痹的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3.2 统计学处理:用秩和检验、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全部统计处理在SPSS16.0中进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n 临床治愈好转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03123 6 90.0
对照组502322 1575.0*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3.3.2 两组各症状缓解的程度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晨僵症状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各症状缓解的程度比较
组别n疼痛(%) 肿胀(%)晨僵(%)
治疗组50 92 8886
对照组50 76*72*70*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会造成关节变形直至残废,并会因关节痛楚及磨损而失去部份的活动能力。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功能的丧失。本病亦会有系统地影响其他关节外的组织,包括皮肤、血管、心脏、肺部及肌肉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症的范畴,又称"尪痹"、"顽痹"、 骨痹"、"历节风",尤以久治难愈、病情顽缠著称,其疼痛游走于周身多个关节,以小关节受累为主。中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治疗,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素问 o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得宣行 ,因而留滞,久而成痹。"均指出本病是由正气不足于先,复感风寒湿诸邪于后,邪气滞留于经络关节筋骨,羁留日久经脉雍遏,闭阻气血至瘀,以至人体肌肉、筋骨失养,导则关节强直,筋腱挛缩坚硬。现代有研究提出血瘀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各期,病程拖延日久,可出现久病入络的特点。由于该病病程一般较长,本病临床多以虚实夹杂为多见。现代中医学大师朱良春认为本病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则及肾的特点[3]。娄多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三个字[4]。"虚"是引起痹症的先决条件。"邪"即外来之邪,"瘀"即血瘀,后两者即是痹症的致病因素。而在治疗上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益气活血法改善关节局部微循环方面着手,故我们在祛风除湿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来重点加以治疗,一方面固护本源,一方面助气行血,宣通经络 ,共奏扶正祛邪的目的。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则是治疗痹症的有名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属于温经散寒剂,具有益气通经,活血通痹的功效。《金匮要略》载"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当归补血行血。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卫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与生姜为伍,和营卫,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经络,地龙通经活络祛瘀,乳香活血化瘀,甘草调诸药。
全方共奏补虚祛邪化瘀之功效。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各种症状加减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及各药对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5];也有实验结果表明,单味黄芪的抗炎作用不明显,但黄芪与其他药配合后便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单是关节局部炎症的问题,而是全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中药复方应是发挥整体和多靶点的作用,从多方面发挥疗效。
综上所述,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87-89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7-49.
[3] 朱良春. 医学微言[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6-80.
[4] 娄玉钤. 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S]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83:5-12.
[5] 施旭光.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3-5
关键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类风湿关节炎; 痹症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29-02
类风湿性关节相当于中医的"痹症",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者内舍于五脏[1]。痹症分类甚多,有行痹、痛痹、着痹、尪痹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尪痹(即一般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入临床观察的100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依据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编《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尪痹之诊断标准拟定[2]。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0-67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两组患者病程均为5年-3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基本药物:黄芪30g,桂枝1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5g,鸡血藤20g,地龙12g,乳香10g,生姜6g,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l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约200ml,将头煎、二煎混匀,分早、晚两次服。
2.2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氨蝶呤,用法:第l周,7.5mg/次,1次/周;第2周,10mg/次,1次/周;自第3周起,15mg/次,1次/周。1个月为1个疗程。
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等情况。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尪痹的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3.2 统计学处理:用秩和检验、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全部统计处理在SPSS16.0中进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n 临床治愈好转 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03123 6 90.0
对照组502322 1575.0*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3.3.2 两组各症状缓解的程度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晨僵症状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各症状缓解的程度比较
组别n疼痛(%) 肿胀(%)晨僵(%)
治疗组50 92 8886
对照组50 76*72*70*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会造成关节变形直至残废,并会因关节痛楚及磨损而失去部份的活动能力。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其病理变化主要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功能的丧失。本病亦会有系统地影响其他关节外的组织,包括皮肤、血管、心脏、肺部及肌肉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症的范畴,又称"尪痹"、"顽痹"、 骨痹"、"历节风",尤以久治难愈、病情顽缠著称,其疼痛游走于周身多个关节,以小关节受累为主。中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治疗,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素问 o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得宣行 ,因而留滞,久而成痹。"均指出本病是由正气不足于先,复感风寒湿诸邪于后,邪气滞留于经络关节筋骨,羁留日久经脉雍遏,闭阻气血至瘀,以至人体肌肉、筋骨失养,导则关节强直,筋腱挛缩坚硬。现代有研究提出血瘀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各期,病程拖延日久,可出现久病入络的特点。由于该病病程一般较长,本病临床多以虚实夹杂为多见。现代中医学大师朱良春认为本病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则及肾的特点[3]。娄多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三个字[4]。"虚"是引起痹症的先决条件。"邪"即外来之邪,"瘀"即血瘀,后两者即是痹症的致病因素。而在治疗上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益气活血法改善关节局部微循环方面着手,故我们在祛风除湿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来重点加以治疗,一方面固护本源,一方面助气行血,宣通经络 ,共奏扶正祛邪的目的。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则是治疗痹症的有名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属于温经散寒剂,具有益气通经,活血通痹的功效。《金匮要略》载"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当归补血行血。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卫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与生姜为伍,和营卫,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经络,地龙通经活络祛瘀,乳香活血化瘀,甘草调诸药。
全方共奏补虚祛邪化瘀之功效。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各种症状加减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及各药对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5];也有实验结果表明,单味黄芪的抗炎作用不明显,但黄芪与其他药配合后便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且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单是关节局部炎症的问题,而是全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中药复方应是发挥整体和多靶点的作用,从多方面发挥疗效。
综上所述,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87-89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7-49.
[3] 朱良春. 医学微言[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6-80.
[4] 娄玉钤. 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S]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83:5-12.
[5] 施旭光.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