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积累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公路使用品质,降低工程造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y is not great, but the technology is more complex, in construction, will meet various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s, which will always adhere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accumulating road subgrad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improving highway use qualit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rojects;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舒适性及耐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因此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才能最终保证整个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增强道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 结构物多、 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 、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 沿线的涵洞、 挡土墙、 路肩、 边坡、 排水管线等项目。
3、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1、准备工作
(1)建立市政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机构,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 、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 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 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原则, 把有施工经验、 有创新精神、 有工作效率的人选入领导机构, 因事设职 ,因职选人。
(2)熟悉、 审核设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在工程开工之前 ,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 为施工提供一份准确 、齐全的设计图纸, 以便能够顺利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材料 、构(配) 件、 制品、 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 ,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 ,分别落实货源, 安排运输和储备, 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包括: 材料的准备、 构( 配 )件、 制品的加工准备 、机具的准备。
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 、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 路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导线、 中线及水准点复测。 施工测量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与设计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防线时,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避免在施工损失,就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
3、 路基挖填方
(1)路基挖方
开挖前需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通畅排水, 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 以利于路基用地范围建筑物。砌体及其障碍物, 在对其交通和排水作出妥善的安排后拆除; 挖方作业必须保持边坡的稳定, 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产生损坏或干扰; 在开挖过程中分层进行开挖, 在挖方材料经检验合格后尽量予以采用, 并在开挖过程中保持路基排水畅通。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 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对地质较复杂处开挖以人工为主。在开挖过程中, 严格按放样的坡度、 标高施工, 以免超挖或少挖, 产生浪费或造成返工; 注意边坡的稳定性, 自上而下进行开挖, 不得乱挖、 超挖, 严禁掏洞取土。施工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时需及时报批。路堑挖土边坡和施工要求同填土边坡类似。对砾类土边坡, 施工中根据土壤、 地质水文等条件确定坡度, 一般湿度大、 边坡高时, 用较缓坡度。
(2)路基填方
在路堤填筑前, 选择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 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 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 设备的最佳组合、 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术参数以指导生产。路基填方施工前, 先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及挖除, 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 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 将表层翻松 30cm, 然后平整压实(压实度≥93%)后填筑; 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80cm 时, 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 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85%)后填筑。路基填方作业分为4个小区, 即填作区、 平整区、 震压区、 检测区, 在各游览区间组织流水施工。用平地机按照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松铺系数摊平, 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 30cm, 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8cm, 在摊平过程中, 注意保持每一土层的填筑保持一定的路拱, 以确保施工期内路基的排水疏通, 每层填土应超过相应标高下路基宽度, 每侧至少宽出 50cm, 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满足要求。平整完成后用20t振动压路机, 根据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在相应压实度要求下所需有压实遍数进行碾压, 碾压时第一遍不振动, 然后先慢后快, 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 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按纵向进退式进行, 碾压时轮迹重叠0.4~ 0.5m, 确保无漏压、 无死角、 碾压均匀, 最后按规定的频率检测压实度, 符合要求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记录, 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稠签认同意后方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4、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 。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 采用 CBR 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 引入了路床的概念 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 市政道路路面底以下 0 - 30cm 的路床填料 CBR 值应大于 8, 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 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 应采取掺合粗粒料 、或换填、 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5、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 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 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特殊潮湿地区, 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 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
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 2- 3 个百分点; 二是对于液限大于40, 塑性指数大于18 的粘质土, 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 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 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 在土中掺加生石灰, 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三、质量控制
1、路基质量控制 : 通过控制土的含水量來保证路基的最佳压实效果, 采用较好的填筑材料来确保路基的强度, 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 施工过程中做好软地基的处理也是比较关键的工作。
2、水破坏的控制 : 水对道路路基使用性能的影响较大, 它降低路基的强度, 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 雨水渗入整体道床。 形成高温水,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碎石剥落下来, 两者分离, 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槽, 表层施工按防水层处理, 使水进入不到结构层内部, 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破坏。
3、裂缝的防治:市政道路通常采用整体道床, 整体道床裂缝的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 这是第一类, 属于非荷载裂缝: 另一方类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裂缝, 它是由于整体道床基层承受的拉应力超出其抗弯强度而产生的网状不规则的裂缝, 这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时控制好质量就是为了解决第一类裂缝。
综上所诉,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 所以,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马继超.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6) .
[2] 潘辉. 谈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
[3] 王秋珍. 谈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
[4] 王秋珍.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8) .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y is not great, but the technology is more complex, in construction, will meet various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s, which will always adhere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accumulating road subgrad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improving highway use qualit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rojects;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舒适性及耐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因此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才能最终保证整个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增强道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 结构物多、 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 、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 沿线的涵洞、 挡土墙、 路肩、 边坡、 排水管线等项目。
3、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1、准备工作
(1)建立市政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机构,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 、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 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机构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 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原则, 把有施工经验、 有创新精神、 有工作效率的人选入领导机构, 因事设职 ,因职选人。
(2)熟悉、 审核设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在工程开工之前 ,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 为施工提供一份准确 、齐全的设计图纸, 以便能够顺利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材料 、构(配) 件、 制品、 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 ,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 ,分别落实货源, 安排运输和储备, 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包括: 材料的准备、 构( 配 )件、 制品的加工准备 、机具的准备。
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 、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 路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导线、 中线及水准点复测。 施工测量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与设计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防线时,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避免在施工损失,就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
3、 路基挖填方
(1)路基挖方
开挖前需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通畅排水, 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 以利于路基用地范围建筑物。砌体及其障碍物, 在对其交通和排水作出妥善的安排后拆除; 挖方作业必须保持边坡的稳定, 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产生损坏或干扰; 在开挖过程中分层进行开挖, 在挖方材料经检验合格后尽量予以采用, 并在开挖过程中保持路基排水畅通。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 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对地质较复杂处开挖以人工为主。在开挖过程中, 严格按放样的坡度、 标高施工, 以免超挖或少挖, 产生浪费或造成返工; 注意边坡的稳定性, 自上而下进行开挖, 不得乱挖、 超挖, 严禁掏洞取土。施工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时需及时报批。路堑挖土边坡和施工要求同填土边坡类似。对砾类土边坡, 施工中根据土壤、 地质水文等条件确定坡度, 一般湿度大、 边坡高时, 用较缓坡度。
(2)路基填方
在路堤填筑前, 选择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 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 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 设备的最佳组合、 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术参数以指导生产。路基填方施工前, 先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及挖除, 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 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 将表层翻松 30cm, 然后平整压实(压实度≥93%)后填筑; 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80cm 时, 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 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85%)后填筑。路基填方作业分为4个小区, 即填作区、 平整区、 震压区、 检测区, 在各游览区间组织流水施工。用平地机按照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松铺系数摊平, 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 30cm, 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8cm, 在摊平过程中, 注意保持每一土层的填筑保持一定的路拱, 以确保施工期内路基的排水疏通, 每层填土应超过相应标高下路基宽度, 每侧至少宽出 50cm, 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满足要求。平整完成后用20t振动压路机, 根据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在相应压实度要求下所需有压实遍数进行碾压, 碾压时第一遍不振动, 然后先慢后快, 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 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按纵向进退式进行, 碾压时轮迹重叠0.4~ 0.5m, 确保无漏压、 无死角、 碾压均匀, 最后按规定的频率检测压实度, 符合要求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记录, 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稠签认同意后方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4、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 。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 采用 CBR 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 引入了路床的概念 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 市政道路路面底以下 0 - 30cm 的路床填料 CBR 值应大于 8, 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 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 应采取掺合粗粒料 、或换填、 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5、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 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 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特殊潮湿地区, 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 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
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 2- 3 个百分点; 二是对于液限大于40, 塑性指数大于18 的粘质土, 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 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 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 在土中掺加生石灰, 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三、质量控制
1、路基质量控制 : 通过控制土的含水量來保证路基的最佳压实效果, 采用较好的填筑材料来确保路基的强度, 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 施工过程中做好软地基的处理也是比较关键的工作。
2、水破坏的控制 : 水对道路路基使用性能的影响较大, 它降低路基的强度, 特别是夏天高温天气, 雨水渗入整体道床。 形成高温水,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碎石剥落下来, 两者分离, 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槽, 表层施工按防水层处理, 使水进入不到结构层内部, 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破坏。
3、裂缝的防治:市政道路通常采用整体道床, 整体道床裂缝的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 这是第一类, 属于非荷载裂缝: 另一方类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裂缝, 它是由于整体道床基层承受的拉应力超出其抗弯强度而产生的网状不规则的裂缝, 这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时控制好质量就是为了解决第一类裂缝。
综上所诉,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 所以,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马继超.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6) .
[2] 潘辉. 谈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
[3] 王秋珍. 谈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 .
[4] 王秋珍.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