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公平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社会结构日益形成的时期,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显得极其紧迫和必要。
1、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但计划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褪去,政府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经济管理上,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事务,而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间接管理经济活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能力依然十分薄弱。同时,由于政府过多地关注微观经济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一些领域主动退出,把一部分技术性、具体性的事务,特别是那些原本就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管理职能移交给社会组织或企业本身来承担。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政府只负责引导、监督和管理:使政府能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2、规范行政权力配置和运行,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必然要求
行政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是行政体制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因为在实践中政府运转的所有环节几乎都是围绕着权力的配置和运行展开的。而目前在权力配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之间权力不匹配、运行规则缺失、权力运行程序不透明等,不仅导致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更为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而要解决这些制度供给不足带来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制度的建构和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对原有的权力配置模式进行调整、对原有的权力运行规则进行反思,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法治、理性、效率的精神的调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利)配置: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权力(利)运行规则,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政府机关在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等行政权力各环节的制约和威慑,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从而减少和消除腐败生存的空间,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要求
效率一般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政府工作效率就是指政府在履行其職责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与其所完成的工作任务之间的比例,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政府行政效率,其中有些问题是显而易见,如政府机构臃肿、人员编制过多、人浮于事等;但有些问题是不太明显但又十分关键的,如政府各部门之间权限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使得政府行政中很多时间精力耗费在各部门权限的梳理上:又如,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过多也导致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增加。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审视和研究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做法和经验——如推广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大厅等先进行政方法,推进行政区划和政府层级设置的改革等,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作成本,这也是目前改革的当务之急。
4、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张是世界各国行政体制发展的共同规律。政府在掌握着越来越多经济社会资源的同时,其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除了要积极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救济制度外:更重要的是从行政权力的源头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对政府职能、权力配置、运行规则以及法律保障等行政权力的源头问题进行梳理和审视的过程。通过改革和调整,使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定位更为科学、权力配置更为合理、权力运行规则更为科学、法律保障更为完善,从而减少因为政府职能交叉、权限推诿等给行政相对人带来的利益损失。同时,行政体制改革也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过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继续回应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利益崛起的现实,使已经开始瓦解的行政权力至上、政府无所不包的观念和做法彻底被打破。在这场深刻的革命中,权利本位、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将成为政府行政的价值选择,使政府要和普通公民一样恪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尊严并承担因违法而带来的责任,从而促进政府与社会、与市场、与公民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指出,深化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把政府不该管的转移出去,把该管的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调节。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目标。确保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第二、市场监管。要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为此,一要针对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管,包括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非法传销等问题。特别要将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安全质量作为监管重点。二要拓展公平准入的市场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市场,还要包括要素和产权市场,特别要强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行。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切实纠正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执法争利问题,严厉惩处利用执法权设租寻租、执法犯法的行为。
第三、社会管理。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 本,要将提供工资收入的就业机会摆在优先位置,摆在资本收益之前,努力扩大劳动密集型就业,这也是最重要的收入分配政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和经常化,各类新社会组织成长迅速。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快形成富有建设性的利益表达、保障和协调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公共服务。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继续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同时,更多地向服务水平低甚至基本没有被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为此,要重视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督促各级政府有效执行:尽快建立个人收入集成信息系统,准确识别应该更多享受社会保障的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二是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三是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四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此外,在深化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3.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要以强化责任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运行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追究力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确保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审计监督、司法、舆论监督都能有效发挥作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謀利益。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处理好几对关系
1.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谈到行政体制改革,我们难免要涉及一个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强调对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如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式的改进、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相比之下,政治体制改革内容要宏观得多,丰富得多,其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的调整,使立法、行政、司法、军队、政党等权力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权力结构和运行秩序。应该说,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有部分重叠,但行政体制改革仍然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是最高层面的权力配置,要解决民主和秩序问题,行政体制改革更倾向于从确立公共行政的边界、行政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要解决的是公共行政对社会的回应和管理的科学性问题。因此,以往把行政体制改革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并不正确,尤其以为行政体制改革一定会引起政治体制改革、从而过于谨慎的做法更不可取。
2、处理好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达到,既要逐步缩小国家权力范围,又不降低政府管理能力,既能发挥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应中的积极作用,又不增加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目标。就必须处理好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有如下关系。首先,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必要条件。经过计划经济的惨痛教训,又有了20年改革的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无限的政府,即一个无所不管政府,必然压抑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和经济的生命力。因此,只有有限的政府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政府。但是,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有限的政府都是有效的政府,有限的政府也不会自动成为有效的政府。在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政府与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之后,政府作为不偏向的第三方要有所作为,应该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我们目前所推动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就是把原来的一个无限的和无效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应对和处理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改革是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途径,发展是改革的动力,而稳定既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三者的价值排序中,稳定是首要的。没有稳定,没有秩序,改革难以推进,改革的成果容易流失。因此,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于我们目前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人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从当前行政体制的现状出发,深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改革的目标和方案。既要使改革有所突破,又要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针对当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比如政府职能交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腐败案件频发等,找准改革的着力点,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社会结构日益形成的时期,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显得极其紧迫和必要。
1、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但计划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褪去,政府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经济管理上,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事务,而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间接管理经济活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能力依然十分薄弱。同时,由于政府过多地关注微观经济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一些领域主动退出,把一部分技术性、具体性的事务,特别是那些原本就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微观管理职能移交给社会组织或企业本身来承担。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政府只负责引导、监督和管理:使政府能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2、规范行政权力配置和运行,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必然要求
行政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是行政体制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因为在实践中政府运转的所有环节几乎都是围绕着权力的配置和运行展开的。而目前在权力配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之间权力不匹配、运行规则缺失、权力运行程序不透明等,不仅导致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更为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而要解决这些制度供给不足带来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制度的建构和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对原有的权力配置模式进行调整、对原有的权力运行规则进行反思,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法治、理性、效率的精神的调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利)配置: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权力(利)运行规则,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政府机关在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等行政权力各环节的制约和威慑,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从而减少和消除腐败生存的空间,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要求
效率一般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政府工作效率就是指政府在履行其職责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与其所完成的工作任务之间的比例,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政府行政效率,其中有些问题是显而易见,如政府机构臃肿、人员编制过多、人浮于事等;但有些问题是不太明显但又十分关键的,如政府各部门之间权限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使得政府行政中很多时间精力耗费在各部门权限的梳理上:又如,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过多也导致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增加。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审视和研究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做法和经验——如推广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大厅等先进行政方法,推进行政区划和政府层级设置的改革等,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作成本,这也是目前改革的当务之急。
4、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张是世界各国行政体制发展的共同规律。政府在掌握着越来越多经济社会资源的同时,其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除了要积极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救济制度外:更重要的是从行政权力的源头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对政府职能、权力配置、运行规则以及法律保障等行政权力的源头问题进行梳理和审视的过程。通过改革和调整,使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定位更为科学、权力配置更为合理、权力运行规则更为科学、法律保障更为完善,从而减少因为政府职能交叉、权限推诿等给行政相对人带来的利益损失。同时,行政体制改革也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具体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过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继续回应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利益崛起的现实,使已经开始瓦解的行政权力至上、政府无所不包的观念和做法彻底被打破。在这场深刻的革命中,权利本位、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将成为政府行政的价值选择,使政府要和普通公民一样恪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尊严并承担因违法而带来的责任,从而促进政府与社会、与市场、与公民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指出,深化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把政府不该管的转移出去,把该管的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调节。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目标。确保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第二、市场监管。要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为此,一要针对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管,包括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非法传销等问题。特别要将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安全质量作为监管重点。二要拓展公平准入的市场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市场,还要包括要素和产权市场,特别要强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行。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切实纠正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执法争利问题,严厉惩处利用执法权设租寻租、执法犯法的行为。
第三、社会管理。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 本,要将提供工资收入的就业机会摆在优先位置,摆在资本收益之前,努力扩大劳动密集型就业,这也是最重要的收入分配政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和经常化,各类新社会组织成长迅速。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快形成富有建设性的利益表达、保障和协调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公共服务。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继续增加财政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同时,更多地向服务水平低甚至基本没有被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为此,要重视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包括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督促各级政府有效执行:尽快建立个人收入集成信息系统,准确识别应该更多享受社会保障的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二是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三是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四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此外,在深化机构改革的同时,必须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3.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要以强化责任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运行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追究力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确保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审计监督、司法、舆论监督都能有效发挥作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謀利益。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处理好几对关系
1.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谈到行政体制改革,我们难免要涉及一个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行政体制改革强调对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如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式的改进、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相比之下,政治体制改革内容要宏观得多,丰富得多,其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权力结构和关系的调整,使立法、行政、司法、军队、政党等权力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权力结构和运行秩序。应该说,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有部分重叠,但行政体制改革仍然可以相对独立存在。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是最高层面的权力配置,要解决民主和秩序问题,行政体制改革更倾向于从确立公共行政的边界、行政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要解决的是公共行政对社会的回应和管理的科学性问题。因此,以往把行政体制改革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并不正确,尤其以为行政体制改革一定会引起政治体制改革、从而过于谨慎的做法更不可取。
2、处理好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达到,既要逐步缩小国家权力范围,又不降低政府管理能力,既能发挥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应中的积极作用,又不增加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目标。就必须处理好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有如下关系。首先,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的必要条件。经过计划经济的惨痛教训,又有了20年改革的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无限的政府,即一个无所不管政府,必然压抑企业和个人的活力和经济的生命力。因此,只有有限的政府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政府。但是,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有限的政府都是有效的政府,有限的政府也不会自动成为有效的政府。在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政府与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之后,政府作为不偏向的第三方要有所作为,应该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我们目前所推动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就是把原来的一个无限的和无效的政府转变为一个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应对和处理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改革是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途径,发展是改革的动力,而稳定既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三者的价值排序中,稳定是首要的。没有稳定,没有秩序,改革难以推进,改革的成果容易流失。因此,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于我们目前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人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从当前行政体制的现状出发,深入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改革的目标和方案。既要使改革有所突破,又要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针对当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比如政府职能交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腐败案件频发等,找准改革的着力点,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