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青年志愿工作对凝聚青年学生、推动共青团整体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需在共青团工作体系谋划和开展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本文指出应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不断深入做实志愿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实现共青团组织志愿事业新发展,将青年志愿精神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关键词志愿服务工作 共青团组织 地方高校 志愿者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74-02
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自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17年来,志愿服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高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广东工业大学是省属工科重点大学,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学校依托团省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参加青年志愿服务的同学多达13390人,注册志愿者7208人,服务人次达到45874人次,服务时间达到1319600小时,直接受益人数达到93600人,该校在广州地区等地建立了20个服务基地,13个服务中心,55个服务站,成为了广东地区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地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志愿者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在新的现实的工作格局进行定位?如何提高志愿者事业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开展志愿者活动? 本文以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探索为例,剖析地方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思路改进、组织建设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以期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促进了社会文明、增进社会和谐,但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工作认识上,未能将志愿服务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
没有制定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详细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没有制定与青年志愿服务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出现志愿者工作脱离共青团工作体系独立开展的情况,致使团组织没能及时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和把握好志愿者工作的积累、组织优势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二)在组织管理上,工作体系不够完善,活动宣传缺乏统一部署
没有形成统一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缺乏对宣传工作的统筹规划、志愿服务理念推广普及,学校所在青年志愿者组织只负责组织校级的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所在二级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各自为营,导致各个学院和各个年级志愿服务活动交叉重合,精品活动品牌建设不突出。
(三)在活动开展上,志愿服务理念认识不足,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在开展志愿工作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壮大志愿服务事业的干劲,觉得地方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难度大,主导能力不强,难有大作为。另一方面又认为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导致青年志愿者资源使用不当,重使用轻培养,服务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二、原因分析
(一)没有正确把握志愿者服务事业内涵
没能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基本定位和主要着力点,学校整体育人和团的工作系统中志愿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作用不突出,没有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特长或专业化区分,在组织工作中采用单一、刚性化的管理模式,志愿者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志愿者的自主性和创造热情往往被制约。
(二)缺经费,少编制、活动保障有效机制尚未健全
其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志愿活动对于凝聚青年学生、对于育人的重要意义,人、财、物的支持不足,影响志愿者组织在全校志愿服务中起统一协调作用;其二是缺乏专业培训,不少观点认为志愿组织是一个劳务输出组织,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志愿者骨干随时可承担组织义务,招之即来,挥之则去,就往往偏重于对志愿者的管理和使用,而忽略了对志愿者的培养和锻炼。
(三)志愿服务工作开展陷入一些误区
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专业优势和地缘优势,缺乏对当前志愿事业良好发展势态的把握;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疲于应付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活动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开展志愿活动干事业的精神不够,导致没有时间去作一些好的工作积累;宣传工作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效果提升有待开展,对志愿服务理念宣传推广普及工作的专門研究仍需加强。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完善建议和对策
最近,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标志着志愿服务被摆到党的事业总体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位置,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着眼于准确把握接受志愿服务和提供志愿服务这两个“基本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
(一)对策建议之着眼发展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认识,开展合作项目、探索志愿服务模式、推广志愿者服务理念,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足发展。
1.工作认识提高
新形势下,我们要善于把所做的志愿服务工作直接摆在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来思考,找准志愿服务的定位、载体、路径,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科学发展。团干部要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要把志愿服务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这个重要的载体,在生动的社会实践当中培养一代新人。
2.项目设计整合
团的志愿服务工作不能办成一项事务性的工作,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社会化动员的手段与方式,各校区从实际出发,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把各学院某些领域很好的工作积累集中起来,融到全团最重要的工作品牌当中。在学校层面整合活动品牌,组织重大活动,在统一的旗帜下开展各个学院的志愿活动,设计工作品牌和项目类别时,突出志愿者的位置和作用,增强服务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3.服务模式探索
要注重对志愿服务过去实践的提炼,重点围绕青年就业创业、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等领域,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一是实行志愿服务岗位共享,组织开展志愿接力工作。二是按需服务,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学校团委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组织调查社区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定时、定点派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学分制试点工作。
4.服务理念推广
要进一步提高对志愿服务理念推广普及工作的认识,既把住发展方向,又步步为营,在工作规划、实施、总结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及工作,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每一名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部、每一名志愿者都要成为志愿服务理念的倡导者和宣传员,发挥“火车头”、“宣传队”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丰富服务的内涵,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对策建议之着力建设
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需大量工科人才,是我们志愿事业发展的优势与动力。以志愿者活动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合力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志愿服务工作 共青团组织 地方高校 志愿者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74-02
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自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17年来,志愿服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高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广东工业大学是省属工科重点大学,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学校依托团省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参加青年志愿服务的同学多达13390人,注册志愿者7208人,服务人次达到45874人次,服务时间达到1319600小时,直接受益人数达到93600人,该校在广州地区等地建立了20个服务基地,13个服务中心,55个服务站,成为了广东地区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地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志愿者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在新的现实的工作格局进行定位?如何提高志愿者事业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开展志愿者活动? 本文以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探索为例,剖析地方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思路改进、组织建设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以期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促进了社会文明、增进社会和谐,但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工作认识上,未能将志愿服务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
没有制定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详细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没有制定与青年志愿服务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出现志愿者工作脱离共青团工作体系独立开展的情况,致使团组织没能及时从实际出发来思考和把握好志愿者工作的积累、组织优势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二)在组织管理上,工作体系不够完善,活动宣传缺乏统一部署
没有形成统一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缺乏对宣传工作的统筹规划、志愿服务理念推广普及,学校所在青年志愿者组织只负责组织校级的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所在二级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各自为营,导致各个学院和各个年级志愿服务活动交叉重合,精品活动品牌建设不突出。
(三)在活动开展上,志愿服务理念认识不足,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在开展志愿工作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壮大志愿服务事业的干劲,觉得地方院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难度大,主导能力不强,难有大作为。另一方面又认为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导致青年志愿者资源使用不当,重使用轻培养,服务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二、原因分析
(一)没有正确把握志愿者服务事业内涵
没能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基本定位和主要着力点,学校整体育人和团的工作系统中志愿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作用不突出,没有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特长或专业化区分,在组织工作中采用单一、刚性化的管理模式,志愿者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志愿者的自主性和创造热情往往被制约。
(二)缺经费,少编制、活动保障有效机制尚未健全
其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志愿活动对于凝聚青年学生、对于育人的重要意义,人、财、物的支持不足,影响志愿者组织在全校志愿服务中起统一协调作用;其二是缺乏专业培训,不少观点认为志愿组织是一个劳务输出组织,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志愿者骨干随时可承担组织义务,招之即来,挥之则去,就往往偏重于对志愿者的管理和使用,而忽略了对志愿者的培养和锻炼。
(三)志愿服务工作开展陷入一些误区
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专业优势和地缘优势,缺乏对当前志愿事业良好发展势态的把握;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疲于应付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活动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开展志愿活动干事业的精神不够,导致没有时间去作一些好的工作积累;宣传工作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效果提升有待开展,对志愿服务理念宣传推广普及工作的专門研究仍需加强。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完善建议和对策
最近,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标志着志愿服务被摆到党的事业总体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位置,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着眼于准确把握接受志愿服务和提供志愿服务这两个“基本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
(一)对策建议之着眼发展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认识,开展合作项目、探索志愿服务模式、推广志愿者服务理念,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足发展。
1.工作认识提高
新形势下,我们要善于把所做的志愿服务工作直接摆在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来思考,找准志愿服务的定位、载体、路径,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科学发展。团干部要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要把志愿服务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这个重要的载体,在生动的社会实践当中培养一代新人。
2.项目设计整合
团的志愿服务工作不能办成一项事务性的工作,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社会化动员的手段与方式,各校区从实际出发,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把各学院某些领域很好的工作积累集中起来,融到全团最重要的工作品牌当中。在学校层面整合活动品牌,组织重大活动,在统一的旗帜下开展各个学院的志愿活动,设计工作品牌和项目类别时,突出志愿者的位置和作用,增强服务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3.服务模式探索
要注重对志愿服务过去实践的提炼,重点围绕青年就业创业、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等领域,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一是实行志愿服务岗位共享,组织开展志愿接力工作。二是按需服务,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学校团委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组织调查社区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定时、定点派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学分制试点工作。
4.服务理念推广
要进一步提高对志愿服务理念推广普及工作的认识,既把住发展方向,又步步为营,在工作规划、实施、总结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志愿服务理念的推广普及工作,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每一名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部、每一名志愿者都要成为志愿服务理念的倡导者和宣传员,发挥“火车头”、“宣传队”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丰富服务的内涵,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对策建议之着力建设
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需大量工科人才,是我们志愿事业发展的优势与动力。以志愿者活动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合力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