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及合理分配,国家大力兴建水利工程,确保其自然存在状态符合人类需求。但是随着水利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且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及不可预测性,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水治理效果。本文紧紧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探寻一条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道路,以达到对生态环境的零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820.3;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168-01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河流流域生态平衡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筑,都会对本地区水域中水流的原始流向以及水的流量等数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人为地将钢筋水泥建筑混凝土强硬的建设起来,必然会对原有的天然河流河道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对于天然河道内的生态平衡性造成诸多影响。在此基础上,更严重的甚至会对河流域中正常生长的河流生物正常生存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河流内部生物物种的生命安全受到不同状况的威胁。另外,如果该河道内原本就存在长期携有河流泥沙的现象,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就会致使河道内出现多余的泥沙从而形成淤积,进而将河床的高度淤积到一定的高度,最终为河道两岸带来一系列的水患问题。
1.2 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当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往往会造成当地的土壤湿度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变差,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嚴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反过头来想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在旱季进行灌溉,雨季蓄水防洪。但人为地改变地形无疑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山体结构的破坏。改变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提高温度的上下变化幅度,反过来对当地一直生存着的植物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1.3 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主要是因为土壤水分的不足,造成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高;而南方的红土更多是因为降雨量大,土壤常年被雨水侵蚀,造成土壤中酸性物质更多一些。而在建设完水利工程之后,当地的地下水位会出现变化,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含氮量,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歉收。当然,土壤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小动物的死亡。
1.4 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不可避免地会被水利工程影响,随着水位的提高,水流速的变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沉淀,本来水深10米的时候就能获得的食物,现在可能20米深的水域才能获得,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带了来巨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灭绝。陆生生物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蓄水量的增大,陆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变小,一些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陆生动物觅食会更加困难,再加上气候条件更加严苛,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得十分严峻。
2 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在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当地生态环境施以充分的重视和保护。首先,要注意尽量保护当地植被以及动物栖息地域,不破坏当地原有生态平衡,并在选择建设材料时,尽量选取环保型、生态型的材料来建设水利工程。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除要确保水利工程在农业、水利方面的作用外,还应尽可能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最后,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系统明确当地鱼类产卵的主要水域,以及鱼类迁徙的路线,从而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环节中,尽量避开鱼类产卵水域与迁徙路线,减少对鱼类以及当地植被的影响,确保当地动物正常的繁殖和觅食。
2.2 构建评价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即对当地环境实施系统调查、评价,从而得出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除包含对自然环境的多方位评价外,还涉及对该地区动物植被、水文、大气环境等方面的调查、评价。在当地生态环境机制构建过程中,要确保该机制能够贯穿水利建设全部环节,要在施工前就提前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详解分析、调查、评价,并在结合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制定解决方案。可以说,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是有效推动水利工程同步实现生态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
2.3 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时,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尽快构建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水利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时,要严格遵循“谁损害、谁补偿”的补偿原则,及时明确生态环境补偿涉及的主体和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另外,在该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中,还应预留一定资金用作生态环境补偿支配,以此来有效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2.4 保留河流原本的自净能力
从生物类学科角度来讲,河流是作为一个拥有完整生态系统而存在的整体,并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但是,该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由于外部因素强行增大需要自净的物质,必然会致使自净极限被越过,出现严重的河流污染现象。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农业或工业废水就是致使期限被越过的主要元凶,为了根除这一隐患的存在,相关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废水排放,从根源上将工程施工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5 构建影响预测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应提前构建影响预测机制,全方位综合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在水利工程建设前,从整体上评价该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切实依据。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求施工方将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融入到实际施工环节中,转变施工方只注重质量、忽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理念,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部流程。例如,在工程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参考影响预测机制,秉承减少生态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的设计原则,为当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程建设环节,施工方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环保技术,降低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在工程运行环节,需要及时构建影响监测机制,跟踪评价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有效避免其不良影响,从而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要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消极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对其消极影响进行针对性治理,引导水利工程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促使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梅,张坤.刍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门窗,2015,(12):233.
[2] 崔末兰.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8):172-173.
[3] 谢兵贤.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27.
[4] 刘焕生.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40+4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820.3;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168-01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河流流域生态平衡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筑,都会对本地区水域中水流的原始流向以及水的流量等数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人为地将钢筋水泥建筑混凝土强硬的建设起来,必然会对原有的天然河流河道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对于天然河道内的生态平衡性造成诸多影响。在此基础上,更严重的甚至会对河流域中正常生长的河流生物正常生存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河流内部生物物种的生命安全受到不同状况的威胁。另外,如果该河道内原本就存在长期携有河流泥沙的现象,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就会致使河道内出现多余的泥沙从而形成淤积,进而将河床的高度淤积到一定的高度,最终为河道两岸带来一系列的水患问题。
1.2 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当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往往会造成当地的土壤湿度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变差,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嚴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反过头来想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在旱季进行灌溉,雨季蓄水防洪。但人为地改变地形无疑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山体结构的破坏。改变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提高温度的上下变化幅度,反过来对当地一直生存着的植物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1.3 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主要是因为土壤水分的不足,造成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高;而南方的红土更多是因为降雨量大,土壤常年被雨水侵蚀,造成土壤中酸性物质更多一些。而在建设完水利工程之后,当地的地下水位会出现变化,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含氮量,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歉收。当然,土壤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小动物的死亡。
1.4 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不可避免地会被水利工程影响,随着水位的提高,水流速的变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沉淀,本来水深10米的时候就能获得的食物,现在可能20米深的水域才能获得,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带了来巨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灭绝。陆生生物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蓄水量的增大,陆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变小,一些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陆生动物觅食会更加困难,再加上气候条件更加严苛,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得十分严峻。
2 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在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当地生态环境施以充分的重视和保护。首先,要注意尽量保护当地植被以及动物栖息地域,不破坏当地原有生态平衡,并在选择建设材料时,尽量选取环保型、生态型的材料来建设水利工程。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除要确保水利工程在农业、水利方面的作用外,还应尽可能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最后,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系统明确当地鱼类产卵的主要水域,以及鱼类迁徙的路线,从而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环节中,尽量避开鱼类产卵水域与迁徙路线,减少对鱼类以及当地植被的影响,确保当地动物正常的繁殖和觅食。
2.2 构建评价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即对当地环境实施系统调查、评价,从而得出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除包含对自然环境的多方位评价外,还涉及对该地区动物植被、水文、大气环境等方面的调查、评价。在当地生态环境机制构建过程中,要确保该机制能够贯穿水利建设全部环节,要在施工前就提前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详解分析、调查、评价,并在结合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制定解决方案。可以说,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是有效推动水利工程同步实现生态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
2.3 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时,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尽快构建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水利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时,要严格遵循“谁损害、谁补偿”的补偿原则,及时明确生态环境补偿涉及的主体和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另外,在该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中,还应预留一定资金用作生态环境补偿支配,以此来有效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2.4 保留河流原本的自净能力
从生物类学科角度来讲,河流是作为一个拥有完整生态系统而存在的整体,并且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但是,该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由于外部因素强行增大需要自净的物质,必然会致使自净极限被越过,出现严重的河流污染现象。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排放的农业或工业废水就是致使期限被越过的主要元凶,为了根除这一隐患的存在,相关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废水排放,从根源上将工程施工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5 构建影响预测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应提前构建影响预测机制,全方位综合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在水利工程建设前,从整体上评价该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切实依据。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求施工方将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融入到实际施工环节中,转变施工方只注重质量、忽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理念,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部流程。例如,在工程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参考影响预测机制,秉承减少生态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的设计原则,为当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程建设环节,施工方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环保技术,降低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在工程运行环节,需要及时构建影响监测机制,跟踪评价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有效避免其不良影响,从而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要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消极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对其消极影响进行针对性治理,引导水利工程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促使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梅,张坤.刍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门窗,2015,(12):233.
[2] 崔末兰.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8):172-173.
[3] 谢兵贤.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27.
[4] 刘焕生.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