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指标与血管再通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估患者颅外段血管路径因素中的牛角弓、主动脉弓型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分型,以及由上述3个血管解剖学因素构成的BAD评分、颅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时间变量、病情资料、手术变量及预后指标,参照既往文献将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进一步分为3组(Ⅰ型组、Ⅱ+Ⅲ型组和Ⅳ型组),比较上述变量在3组中分布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外血管解剖学因素与取栓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 最终纳入201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患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Ⅰ型92例(45.8%),Ⅱ+Ⅲ型共87例(43.3%),Ⅳ型22例(10.9%).年龄(P=0.042)、性别(P=0.046)、高血压病(P=0.013)、穿刺至取栓支架到位时间(P<0.01)、主动脉弓型(P=0.041)、牛角弓伴左侧血管病变(P<0.01)、颅外段血管BAD评分(P<0.01)、后膝角度(P<0.01)、前膝角度(P<0.01)、前后膝角度之和(P<0.01)、后膝顶点至水平段底之间的高度(P<0.01)、静脉溶栓(P=0.011)、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P<0.01)、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P=0.039)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4.056,95%CI:2.025~8.126,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2.052,95%CI:1.110~3.794,P=0.022),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6.686,95%CI:2.426~18.427,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3.618,95%CI:1.135~11.526,P=0.030).校正闭塞部位、穿刺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静脉溶栓后,BAD≥2分较BAD评分<2分(OR=2.536,95%CI:1.127~5.706,P=0.025)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3.872,95%CI:1.167~12.850,P=0.027)是术后血管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后,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OR=1.050,95%CI:0.456~2.417,P=0.908)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1.823,95%CI:0.427~7.789,P=0.418)与术后90d功能预后无关.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患者,不良的颅内外血管解剖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失败有关,而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体外抗I型登革热病毒(DENV-1)的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对C6/36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以及清开灵注射液抗DENV-1的作用;利用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