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过:“大学不应该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应该是一个村落,那种试图从一开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个机构的大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学时代的绿洲,而校园环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情况说明,大学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本文将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学的对比,为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江苏大学及其他学校择优采纳。
关键词:功能区规划;成长成才;江苏大学;校园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号召之下,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园建设热潮迭起,涌現出一大批大学城和大学科技园,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如南通大学、上海大学、扬州大学,其中也包括本文研究的的江苏大学。一方面,扩展并校、旧校区再开发、聚集为大学城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提高了高校综合实力,也为中国高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而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使得部分短时间建设的大学过分强调校园规模和办学条件,在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和就业率指标的趋从下,新老校区之间衔接、大学建设的内涵、校园使用和管理等问题未能充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等问题相匹配。
实际情况说明,大学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本文将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对比,为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江苏大学及其他学校择优采纳。
一、江苏大学发展历史概述
江苏大学的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创建于1960年。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二.江苏大学整体功能区分布概述
江苏大学是以老校区基础建设规划新校区,新校区整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南面是以三江楼、三山楼为代表的教学区,包括各学院办公楼、实验楼还有学工办公楼;而生活区则主要集中在北面。在规划上体现了“整体分布、分期实施、有序生长”的思路,新校区形成了“轴线——组群——节点”的空间结构,为校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脉络,教学区、生活区建筑沿着轴线集中紧凑布局。江苏大学新校区保留了原有地址上两条南北走向的山体,三条主干道基本依照山体走向而建。另外,新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着重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新环境的创造,建筑的集中布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要素,通过巧妙整合基地内的草地、山林、池塘水面,实现校园内部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形成了疏密有致、立体生动的校园空间特色。
图一:南京大学校园分布图 图二:江苏大学校园分布图
图三:南京大学校园风景 图四:南京大学校门
图五:江苏大学教学楼(三江楼) 图六:江苏大学内部风景
三、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对比
1.教学区和宿舍区的分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大学旧址所在地。1952年南京大学由四牌楼迁往鼓楼办学,鼓楼校区也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直至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
从地图上看,鼓楼校区分为教学区和宿舍区两部分,学生宿舍区和教学楼区之间有一条外面的马路,将宿舍区和教学楼区分成了两部分。宿舍楼区安排较紧凑,宿舍与宿舍之间由步行小道分开。宿舍旁边设有餐厅和浴室,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教学楼区主要建筑有小礼拜堂,由中国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芝加哥珀金斯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礼拜堂,现称大礼堂,由美国珀金斯建筑事务所设计。塔楼,名为北大楼,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等,这些楼中西结合,既有西方韵味又不失东方本色。后增加化学楼、文科楼等现代楼层较高的建筑楼。古典的现代的不一而足、相映成趣。
由于江苏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内,集中人数过多。从两所大学的地图上不难看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相比,江苏大学宿舍区分布较散较多,并且由于地势原因,研究生宿舍楼建在坡上。由于学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江苏大学已经有理工科高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建之中,教学区主要以新建筑为主。主要建筑有:三江楼,三山楼,图书馆等。其中三江楼是我校标志性建筑,有19层之高。
2.校园道路
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的道路大多较狭窄,道路两旁都种有梧桐树,成为林荫大道,漫步其中成为了一种享受,给学子带来自然的气息。
当然,校内也会有机动车通行,但是校内对机动车管制较严格,更多的是非机动车或者是步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学生的安全。
由于地势问题,江苏大学内陡坡较多,再加上校内人数较多,江苏大学内建有三条通过全校的主路,道路较为宽敞,可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校园内机动车行驶过多,在校园内经常会有机动车超速行驶的情况;其次,校内道路多为陡坡,再加上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负担;此外,机动车校内鸣笛的情况很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3.校园环境风景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一些建筑注重将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以北大楼为例,在楼的四周种有很多绿植,而大楼周身环绕着爬山虎,给整座大楼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感觉,使其更具古典风味。 与鼓楼校区不同的是,江苏大学更注重于风景的整体性,学校的梅林,樱花园,山顶花园,后山等形成了特色的风景区,也吸引了游客的关注。而这些风景区,都是和教学区所分离的。
四、可行性建议
本文将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对比,为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江苏大学及其他学校择优采纳:
学校道理建设应以学生步行为参照,由于本校地势特殊,陡坡较多,校内主路贯穿整个教学区,校内机动车较多,校内鸣笛现象也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上课、休息等带来不良影响。此外,很多机动车在校内并未限速,这对学生造成了安全隐患,校园出行很重要,但是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建议可以参照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做法,校园内应严格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并制定出校内限速、禁止鸣笛等一系列规定并严格实行。
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校園内人数较多,学校构建应该更加紧凑,不要一味求大,过大的校园面积不仅不方便学生出行,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
教学楼楼层不应过高,就江苏大学三江楼为例,三江楼高19楼半,很多学生上课需要到较高楼层,造成上课前楼梯堵塞,电梯负荷过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非常不利于疏散人群。
4.自习室的分布不要过密,建议在宿舍区域内分布自习室,方便学生自习。
五、结语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过:“大学不应该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应该是一个村落,那种试图从一开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个机构的大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学时代的绿洲,而校园环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我们建设规划学校功能区是应更多的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不要过多求新求异,我们应该更多的从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一个校园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校园功能区分布以人为本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如何将大学教育理念同校园功能区合理规划设计结合,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寿劲秋.基于学生行为的大学校园集约化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4):54-58;
[2]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势[J].新建筑,2002,4;
[3]Richard P.Dober.Campus Landscape[M].Copyright by John Wiley&Sons,Inc.U.S.A,2000;
[4][美]美国建筑师学会.学校建筑设计指南[M].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进帅、马晓.人性化视角下的南京近代大学校园规划——以南京三所大学老校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1,5
关键词:功能区规划;成长成才;江苏大学;校园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号召之下,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园建设热潮迭起,涌現出一大批大学城和大学科技园,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如南通大学、上海大学、扬州大学,其中也包括本文研究的的江苏大学。一方面,扩展并校、旧校区再开发、聚集为大学城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提高了高校综合实力,也为中国高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而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使得部分短时间建设的大学过分强调校园规模和办学条件,在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和就业率指标的趋从下,新老校区之间衔接、大学建设的内涵、校园使用和管理等问题未能充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等问题相匹配。
实际情况说明,大学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本文将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对比,为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江苏大学及其他学校择优采纳。
一、江苏大学发展历史概述
江苏大学的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创建于1960年。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二.江苏大学整体功能区分布概述
江苏大学是以老校区基础建设规划新校区,新校区整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南面是以三江楼、三山楼为代表的教学区,包括各学院办公楼、实验楼还有学工办公楼;而生活区则主要集中在北面。在规划上体现了“整体分布、分期实施、有序生长”的思路,新校区形成了“轴线——组群——节点”的空间结构,为校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脉络,教学区、生活区建筑沿着轴线集中紧凑布局。江苏大学新校区保留了原有地址上两条南北走向的山体,三条主干道基本依照山体走向而建。另外,新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着重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新环境的创造,建筑的集中布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要素,通过巧妙整合基地内的草地、山林、池塘水面,实现校园内部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形成了疏密有致、立体生动的校园空间特色。
图一:南京大学校园分布图 图二:江苏大学校园分布图
图三:南京大学校园风景 图四:南京大学校门
图五:江苏大学教学楼(三江楼) 图六:江苏大学内部风景
三、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对比
1.教学区和宿舍区的分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大学旧址所在地。1952年南京大学由四牌楼迁往鼓楼办学,鼓楼校区也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直至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
从地图上看,鼓楼校区分为教学区和宿舍区两部分,学生宿舍区和教学楼区之间有一条外面的马路,将宿舍区和教学楼区分成了两部分。宿舍楼区安排较紧凑,宿舍与宿舍之间由步行小道分开。宿舍旁边设有餐厅和浴室,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教学楼区主要建筑有小礼拜堂,由中国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芝加哥珀金斯建筑师事务所共同设计。礼拜堂,现称大礼堂,由美国珀金斯建筑事务所设计。塔楼,名为北大楼,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等,这些楼中西结合,既有西方韵味又不失东方本色。后增加化学楼、文科楼等现代楼层较高的建筑楼。古典的现代的不一而足、相映成趣。
由于江苏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集中在同一区域内,集中人数过多。从两所大学的地图上不难看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相比,江苏大学宿舍区分布较散较多,并且由于地势原因,研究生宿舍楼建在坡上。由于学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江苏大学已经有理工科高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建之中,教学区主要以新建筑为主。主要建筑有:三江楼,三山楼,图书馆等。其中三江楼是我校标志性建筑,有19层之高。
2.校园道路
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的道路大多较狭窄,道路两旁都种有梧桐树,成为林荫大道,漫步其中成为了一种享受,给学子带来自然的气息。
当然,校内也会有机动车通行,但是校内对机动车管制较严格,更多的是非机动车或者是步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学生的安全。
由于地势问题,江苏大学内陡坡较多,再加上校内人数较多,江苏大学内建有三条通过全校的主路,道路较为宽敞,可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校园内机动车行驶过多,在校园内经常会有机动车超速行驶的情况;其次,校内道路多为陡坡,再加上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有一定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负担;此外,机动车校内鸣笛的情况很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3.校园环境风景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一些建筑注重将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以北大楼为例,在楼的四周种有很多绿植,而大楼周身环绕着爬山虎,给整座大楼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感觉,使其更具古典风味。 与鼓楼校区不同的是,江苏大学更注重于风景的整体性,学校的梅林,樱花园,山顶花园,后山等形成了特色的风景区,也吸引了游客的关注。而这些风景区,都是和教学区所分离的。
四、可行性建议
本文将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其同宗同源的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对比,为江苏大学功能区分布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江苏大学及其他学校择优采纳:
学校道理建设应以学生步行为参照,由于本校地势特殊,陡坡较多,校内主路贯穿整个教学区,校内机动车较多,校内鸣笛现象也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上课、休息等带来不良影响。此外,很多机动车在校内并未限速,这对学生造成了安全隐患,校园出行很重要,但是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建议可以参照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做法,校园内应严格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并制定出校内限速、禁止鸣笛等一系列规定并严格实行。
由于地理原因再加上校園内人数较多,学校构建应该更加紧凑,不要一味求大,过大的校园面积不仅不方便学生出行,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
教学楼楼层不应过高,就江苏大学三江楼为例,三江楼高19楼半,很多学生上课需要到较高楼层,造成上课前楼梯堵塞,电梯负荷过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非常不利于疏散人群。
4.自习室的分布不要过密,建议在宿舍区域内分布自习室,方便学生自习。
五、结语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过:“大学不应该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而应该是一个村落,那种试图从一开始就建造一座能容下整个机构的大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文化是大学时代的绿洲,而校园环境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我们建设规划学校功能区是应更多的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不要过多求新求异,我们应该更多的从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一个校园的成功,一方面需要校园功能区分布以人为本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如何将大学教育理念同校园功能区合理规划设计结合,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寿劲秋.基于学生行为的大学校园集约化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4):54-58;
[2]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势[J].新建筑,2002,4;
[3]Richard P.Dober.Campus Landscape[M].Copyright by John Wiley&Sons,Inc.U.S.A,2000;
[4][美]美国建筑师学会.学校建筑设计指南[M].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进帅、马晓.人性化视角下的南京近代大学校园规划——以南京三所大学老校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