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教师们一致认为,变被动为主动是唯一出路,变让学生答题为让学生出题。这样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考点,明确了答题思路,又感悟到解答任何题型都离不开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把握。
《永不受伤的飞翔》解析与体会
笔者一路实践,边总结边记录边改进,积累了几点突破记叙文的经验。第一,要明确记叙文的考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总结了八大考点: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及形象;赏析划线句子或分析其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文段或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揣摩人物心理等。第二,记叙文首先要突破文章的中心内容。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叙事。写人,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或形象;叙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第三,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考点出题,并给出答案。
例如,在讲解《永不受伤的飞翔》时,笔者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们重点讲解的句子:①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惊悚之余看到摩托车后面好像挂着什么东西,滴了一路血迹。正赶上红灯,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只奄奄一息的鸟。脖子被绳拴着,耷拉着……②我本能地紧蹬了几下,拦住摩托车,急切地说:“那只鸟要死了,你快看看吧。”谁知后面的那个男人朝我一瞪眼,不耐烦地说:“又有个爱多管闲事的”。③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叔叔,你把小鸟放了吧,你看它多疼啊,动物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回头一看,是临街的一个小男孩。④也许是觉得麻烦,也许是怕丢人,坐在后座的女人发话了:“扔了吧,快走。”男人犹豫了一下,把那只鸟扔在了路边。⑤我经常看见黑而瘦小的他,听说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她改嫁了。继父永远拉着脸。他早早的辍学,有时去捡破烂,有时去卖馒头。家里常是打闹吵架的声音。我时常为小男孩的处境担忧,正值花季的少年,生活中没有温暖和阳光,没有快乐和玩耍,过早的承担了生活的苦难,他和“幸福”两个字离的那么远。⑥然而今天,他对待小鸟的态度和他的话让我震撼……⑦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心:只要一个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被打败。就像文中的小男孩,虽然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但他的心灵却依然那样善良、乐观、坚强,他就是“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其次,文章题目“永不受伤的飞翔”有什么含义?答案是指受伤的小鸟在男孩的救助下,一定会再次奋发振翅的飞翔,引出小男孩没有让艰难困苦留下阴影的乐观向上的生活。
《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
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普通人》,笔者在讲解中先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心: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高尚的心灵,心灵的高尚靠的不是语言和服饰,而是举止和行动。尊重弱者有慈悲之心才是最高尚的,然后让学生在赏析的句子下面划线。划线句子: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②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孩子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打算过一个温馨浪漫的圣诞节……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有一个没有穿鞋的老妇人走在这个热闹浪漫的街市。风裹挟着雪花,吹刮着她的衣服,她裹紧了薄薄的外套,还是不由得打颤……④公交车来了,老妇人像个木偶人一样,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⑤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没有孩子吗?”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即使没有,她年轻时也应该给自己存点钱”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活得很滋润,把母亲也照顾得很好。⑥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时髦的羊绒大衣,暖和的皮棉鞋,耳朵上挂着耳机,身体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摆。他坐在了老妇人的对面。⑦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愣住了,随即他慢慢的弯下了腰,捧着老妇人的脚:“夫人,您一定很冷,这下雪天,您真的需要一双鞋,穿我的吧。”说完年轻人脱下了鞋子和袜子,轻轻地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颤巍巍的点点头,轻声说着谢谢。⑧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分析划线句子,作者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人们看似精辟的分析背后内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凉薄。为“年轻人”的出场做铺垫,与“年轻人”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
这样的实验进行了半个月,教师教的少了,点拨的多了,孩子们在整个实验中兴趣高涨,全情投入,气氛活跃,打破了复习备考死气沉沉的僵局。另外,训练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比一比哪个组出的题有价值有水平,也可以交叉答题,看哪个组答题思路清晰,要点齐全等等。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
《永不受伤的飞翔》解析与体会
笔者一路实践,边总结边记录边改进,积累了几点突破记叙文的经验。第一,要明确记叙文的考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总结了八大考点: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及形象;赏析划线句子或分析其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文段或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揣摩人物心理等。第二,记叙文首先要突破文章的中心内容。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叙事。写人,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或形象;叙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第三,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考点出题,并给出答案。
例如,在讲解《永不受伤的飞翔》时,笔者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们重点讲解的句子:①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惊悚之余看到摩托车后面好像挂着什么东西,滴了一路血迹。正赶上红灯,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只奄奄一息的鸟。脖子被绳拴着,耷拉着……②我本能地紧蹬了几下,拦住摩托车,急切地说:“那只鸟要死了,你快看看吧。”谁知后面的那个男人朝我一瞪眼,不耐烦地说:“又有个爱多管闲事的”。③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叔叔,你把小鸟放了吧,你看它多疼啊,动物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回头一看,是临街的一个小男孩。④也许是觉得麻烦,也许是怕丢人,坐在后座的女人发话了:“扔了吧,快走。”男人犹豫了一下,把那只鸟扔在了路边。⑤我经常看见黑而瘦小的他,听说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她改嫁了。继父永远拉着脸。他早早的辍学,有时去捡破烂,有时去卖馒头。家里常是打闹吵架的声音。我时常为小男孩的处境担忧,正值花季的少年,生活中没有温暖和阳光,没有快乐和玩耍,过早的承担了生活的苦难,他和“幸福”两个字离的那么远。⑥然而今天,他对待小鸟的态度和他的话让我震撼……⑦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心:只要一个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被打败。就像文中的小男孩,虽然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但他的心灵却依然那样善良、乐观、坚强,他就是“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其次,文章题目“永不受伤的飞翔”有什么含义?答案是指受伤的小鸟在男孩的救助下,一定会再次奋发振翅的飞翔,引出小男孩没有让艰难困苦留下阴影的乐观向上的生活。
《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
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普通人》,笔者在讲解中先让学生明确文章中心: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高尚的心灵,心灵的高尚靠的不是语言和服饰,而是举止和行动。尊重弱者有慈悲之心才是最高尚的,然后让学生在赏析的句子下面划线。划线句子: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②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孩子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打算过一个温馨浪漫的圣诞节……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有一个没有穿鞋的老妇人走在这个热闹浪漫的街市。风裹挟着雪花,吹刮着她的衣服,她裹紧了薄薄的外套,还是不由得打颤……④公交车来了,老妇人像个木偶人一样,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⑤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没有孩子吗?”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即使没有,她年轻时也应该给自己存点钱”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活得很滋润,把母亲也照顾得很好。⑥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时髦的羊绒大衣,暖和的皮棉鞋,耳朵上挂着耳机,身体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摆。他坐在了老妇人的对面。⑦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愣住了,随即他慢慢的弯下了腰,捧着老妇人的脚:“夫人,您一定很冷,这下雪天,您真的需要一双鞋,穿我的吧。”说完年轻人脱下了鞋子和袜子,轻轻地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颤巍巍的点点头,轻声说着谢谢。⑧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分析划线句子,作者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人们看似精辟的分析背后内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凉薄。为“年轻人”的出场做铺垫,与“年轻人”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
这样的实验进行了半个月,教师教的少了,点拨的多了,孩子们在整个实验中兴趣高涨,全情投入,气氛活跃,打破了复习备考死气沉沉的僵局。另外,训练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比一比哪个组出的题有价值有水平,也可以交叉答题,看哪个组答题思路清晰,要点齐全等等。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