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要,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把握探究程度、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进行有效课堂协作。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探究情境 探究程度 课堂协作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今后的数学教学必须以探究为主要方式。高中数学课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探究性思维。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现实的,并从情境中所提出的引起学生求知欲的、且能指向目标的、明确的问题。教材中的情境通常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来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1.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2.创设想象情境,进行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二、把握探究程度
自主空间多大为宜,用我们通常的形象说法,就是“跳一跳,摘得到”,而这跳一跳能跳的多高,则是因人而异的,与他原有的基础和思维能力训练有关,探索教学首先是要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的原因所在,而所谓“好”的标准之一,就是创设一个恰当的自主探索空间;其次,教师的适时帮助是必要的,以为学生自主探索就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或知识是学生自已建构而放弃帮助的观点和做法可能都是不合适的。当然,这种帮助,主要是指引、点拨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朝着目标继续探索。
三、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同时,着力创造更多的能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主控教学过程为师生合作共同完善教学过程。
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四、进行有效课堂互动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此外,同学之间需要展开交流。这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个人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倾听别人意见的能力和态度的需要。现在教学中已经可以看到同学间的交流活动,可能是时间关系,交流未能充分展开而流于形式。这是需要改进的,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既能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以培养适应现在社会生存的发展的人。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积极探索的空间,思维呈现多维性。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任重道远,教师应该充分参与到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斌.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 数学通报.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探究情境 探究程度 课堂协作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今后的数学教学必须以探究为主要方式。高中数学课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探究性思维。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现实的,并从情境中所提出的引起学生求知欲的、且能指向目标的、明确的问题。教材中的情境通常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和学生实际来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1.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
2.创设想象情境,进行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二、把握探究程度
自主空间多大为宜,用我们通常的形象说法,就是“跳一跳,摘得到”,而这跳一跳能跳的多高,则是因人而异的,与他原有的基础和思维能力训练有关,探索教学首先是要设计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的原因所在,而所谓“好”的标准之一,就是创设一个恰当的自主探索空间;其次,教师的适时帮助是必要的,以为学生自主探索就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或知识是学生自已建构而放弃帮助的观点和做法可能都是不合适的。当然,这种帮助,主要是指引、点拨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朝着目标继续探索。
三、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同时,着力创造更多的能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主控教学过程为师生合作共同完善教学过程。
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四、进行有效课堂互动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此外,同学之间需要展开交流。这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个人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倾听别人意见的能力和态度的需要。现在教学中已经可以看到同学间的交流活动,可能是时间关系,交流未能充分展开而流于形式。这是需要改进的,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既能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以培养适应现在社会生存的发展的人。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积极探索的空间,思维呈现多维性。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任重道远,教师应该充分参与到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斌.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 数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