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所有经验丰富的跑步者那样,蒋健聊起跑步也没完没了,从理论知识到自己的实践经验,然后突然明白过来,“啊,又扯远了。”随之大笑:“你不要介意啊,我们这些跑步上瘾的人好像都是这样。”
作为企业高管,今年10月,蒋健刚刚带领自己所在的博世中国的两百多名员工参加完由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和所有参赛公司一样,博世中国在比赛场地搭起帐篷,参跑员工穿着自己公司设计的T恤,整整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蒋健认为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他有六年的跑步经历,在跑步的过程中放空头脑,追随脚步,“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组织公司员工参加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蒋健也将之视为鼓励团队精神和运动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位于北京阜成门金融街的办公大楼里,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还在为刚刚过去的这届企业竞跑赛忙碌。总结每一位参赛者的成绩、统计各类数据、追踪慈善活动落实情况,以及为明年的企业竞跑赛做预算等。此外,她还要为今年参赛人数最多的前10位公司颁发奖品:一件印有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亲笔签名的T恤。
鼓励更多的公司和员工参加这一运动,而非单单看重成绩,这是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特点。
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已有37年历史。这项从纽约发起的赛事,已经在7个国家的13个城市举行。参赛企业没有任何限制,4人以上都可以报名参加,但必须代表企业。赛程长度为5.6公里,上海赛程围绕徐汇滨江沿岸举行。而每个赛点城市的男冠、女冠及混合冠军,还将参加第二年在某个城市举行的全球总冠军竞赛。在纽约和法兰克福,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几乎已经成为马拉松之外的另一场全民跑步竞赛。
2011年,为配合摩根大通进入中国90周年,这项赛事在上海启动。特殊的参赛人群,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公司白领精英的大聚会。人们在这里跑步,也在这里收获更多跑步之外的东西。
蒋健所在的博世中国有207名员工参加,在今年参赛的234家公司中位列第五,仅次于摩根大通、伊顿公司、德尔福中国和普华永道。这是博世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一赛事。今年夏天,蒋健将报名的消息在公司传达下去后,响应的人还算不少。作为跑步爱好者和积极推广者,这让蒋健很高兴。
两年前的秋天,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刚刚落地上海时,蒋健还在德尔福中国工作。彼时,他已经跑过国内外一些马拉松,此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两年里,对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非常了解。听说这一赛事要在中国启动,蒋健立即鼓励公司的员工参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认识到运动的重要。”他说。
2011年是蒋健对自己跑步“感觉最好的年份”。他在美国的两年时间,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在美国,人人几乎都有运动的习惯,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参加过马拉松,“不管男女。”回国后,蒋健发现身边跑步的人“还是不多”。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在中国启动,他认为,在公司员工中推广跑步,“机会应该到了”。
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启动这一年,共有三千多人参赛,蒋健的跑步成绩位列第五,“是最先跑到终点的中国人。”其他都是外资企业的外国员工。蒋健说起这一成绩仍然很激动,他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建立了一个关于跑步的Excel表,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年参加比赛的时间、地点、成绩等信息。
然而尽管在德尔福公司广泛动员,但当时的参赛人数只有二十多人。“可能都了解有限,还是不太乐意参加。”蒋健回忆,两年前,跑步在中国还不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如果说要运动,公司里的员工更愿意选择健身房。”
蒋健带领的团队第一次参赛之后,德尔福公司接连三年都参加了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今年参赛人数是247人。而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参赛总人数,也从第一届的3807名增长到7274名,“几乎翻了一番,”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盖戈睿说。盖戈睿自己也是积极的跑步者,他已经在摩根大通全球范围内参加了16次这样的竞跑赛。
摩根大通组织的比赛时间定在周一到周四的某天,这是摩根大通全球企业竞跑赛的硬性规定。从参与者的反馈看来,大家更愿意将比赛日定在周五或者周末,但摩根大通坚持这项规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强调工作和运动的关系。”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赛程长度5.6公里,以公司为单位申请参赛,以及在工作日举行比赛,是这一赛事与马拉松区别开来的几个典型标志。作为企业间的竞跑赛,倡导的一切都与“工作”有关。“就是提醒公司和它的员工,不要只在周末才想起运动。”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蒋健在博世中国鼓励员工参赛,他反复告诉公司员工,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不需要你是专业的跑步者,”唯一的要求,是提前休好半天年假。公司提供每人两百元的报名费,划出一笔资金负责搭帐篷、设计和印制T恤,以及大巴来回接送。过去的这一届,公司差不多“花了十万元”。
与马拉松一样,这一企业竞跑赛对参赛者的资质没有任何要求。“可以是专业的跑步者,也可以你就是来玩,来打酱油的。”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会与参赛公司的队长反复联系,确认参赛人数和名单,平时有跑步习惯,或者跑得好的,就被安排在前面,而平时不太跑步的人,则被安排在后面。
参加完竞跑赛后,蒋健把现场的录像发到公司网站上。没去参加的同事们都羡慕不已,有人跑来问明年报名的情况,蒋健很高兴,“明年估计很容易就会到300人,翻一番都说不准。”参加过竞跑赛的两百多名员工,“都成了跑步的铁杆”。有人开始规律地跑步。蒋健开始酝酿在公司进一步推广跑步文化,“也许会成立一个跑步俱乐部,让有兴趣的同事一起锻炼、交流。”
而作为企业竞跑赛的举办方,梁利华和她的同事也在为明年的赛事做准备。每一届赛事结束后,下一届赛事迅速启动。从整个跑步的大环境来看,明年可能会迎来更多的选手。
作为一名“跑步上瘾者”,蒋健认为自己对坚持跑步的作用“肯定是有发言权的”。他最直接的获利就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各种场合,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导身边的人参加这一运动。2006年,蒋健发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体重超重至85公斤,中重度脂肪肝、高血压临界、胰岛素分泌情况混乱,“基本上在糖尿病边缘”。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减肥,这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蒋健开始在跑步机上运动。刚开始体重太沉,多年不运动,蒋健根本跑不动,就走,“像治病一样每天一小时锻炼”。三个月的时间,蒋健瘦了20多斤,他的走路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走到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一位朋友邀请他一起参加上海半程马拉松,成绩还不错,他得到了马拉松组委会的一双鞋。
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过德尔福的员工。健康的身体和好的精神面貌是吸引员工主动报名参加的理由,而“增强团队精神”则是说服公司高层最好的说辞。
此后,蒋健再也没有买过健身卡。“没有那个必要了”。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参加了世界各地15个全程马拉松,21个半程马拉松。
相比于马拉松,在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中,跑步不只是竞技体育,它与“公司文化”密切相连。与高尔夫、马球等运动一样,跑步正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交场”和“名利场”。对提倡员工跑步的公司来说,“健康”和“团队”成为这项运动的标签。
团队建设、公司运动文化、慈善,这些都是吸引公司参加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原因。有企业将赛事看作推广公司形象的机会。比赛当天,各公司在营地里搭帐篷,备饮料,成为参赛员工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而跑步的竞赛和其他相关活动也促成公司与公司之间既竞争又友好的关系。“总之大家都知道,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有些公司的员工,穿着印有自己公司名字和Logo的T恤衫,一起举着公司的横幅,在比赛场地跳跃、欢呼。有刚刚参加竞跑赛的一些小型企业明确表示,合作者和竞争者云集的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是一次很好地展示自己企业的机会”。除最为踊跃的外资企业外,包括携程等在内的中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这一赛事中。而今年的男冠由上海一家体育管理咨询公司的员工获得。
推广跑步,已经成为一些公司领导者们的共识。去年,蒋健与博世中国的老总等一行参加了东京马拉松,还在那里遇到了联想副总魏江雷等人。蒋健很明白,在公司推广跑步,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高管这里带动一批人跑起来”。而这些企业的高管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倡员工参加跑步竞赛,从长远来讲,“你的公司是受益的”。
现在,蒋健会沿着苏州河,跑到外滩、黄浦江,“十公里出去,再十公里回来”。尽管天气原因,今年蒋健减少了户外跑步的次数,但他很清晰地看到,沿途跑步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应该不乏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
作为企业高管,今年10月,蒋健刚刚带领自己所在的博世中国的两百多名员工参加完由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和所有参赛公司一样,博世中国在比赛场地搭起帐篷,参跑员工穿着自己公司设计的T恤,整整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蒋健认为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他有六年的跑步经历,在跑步的过程中放空头脑,追随脚步,“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组织公司员工参加摩根大通举办的企业竞跑赛,蒋健也将之视为鼓励团队精神和运动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
企业竞跑落地中国
在位于北京阜成门金融街的办公大楼里,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还在为刚刚过去的这届企业竞跑赛忙碌。总结每一位参赛者的成绩、统计各类数据、追踪慈善活动落实情况,以及为明年的企业竞跑赛做预算等。此外,她还要为今年参赛人数最多的前10位公司颁发奖品:一件印有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亲笔签名的T恤。
鼓励更多的公司和员工参加这一运动,而非单单看重成绩,这是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特点。
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已有37年历史。这项从纽约发起的赛事,已经在7个国家的13个城市举行。参赛企业没有任何限制,4人以上都可以报名参加,但必须代表企业。赛程长度为5.6公里,上海赛程围绕徐汇滨江沿岸举行。而每个赛点城市的男冠、女冠及混合冠军,还将参加第二年在某个城市举行的全球总冠军竞赛。在纽约和法兰克福,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几乎已经成为马拉松之外的另一场全民跑步竞赛。
2011年,为配合摩根大通进入中国90周年,这项赛事在上海启动。特殊的参赛人群,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公司白领精英的大聚会。人们在这里跑步,也在这里收获更多跑步之外的东西。
蒋健所在的博世中国有207名员工参加,在今年参赛的234家公司中位列第五,仅次于摩根大通、伊顿公司、德尔福中国和普华永道。这是博世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一赛事。今年夏天,蒋健将报名的消息在公司传达下去后,响应的人还算不少。作为跑步爱好者和积极推广者,这让蒋健很高兴。
两年前的秋天,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刚刚落地上海时,蒋健还在德尔福中国工作。彼时,他已经跑过国内外一些马拉松,此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两年里,对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非常了解。听说这一赛事要在中国启动,蒋健立即鼓励公司的员工参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认识到运动的重要。”他说。
2011年是蒋健对自己跑步“感觉最好的年份”。他在美国的两年时间,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在美国,人人几乎都有运动的习惯,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参加过马拉松,“不管男女。”回国后,蒋健发现身边跑步的人“还是不多”。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在中国启动,他认为,在公司员工中推广跑步,“机会应该到了”。
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启动这一年,共有三千多人参赛,蒋健的跑步成绩位列第五,“是最先跑到终点的中国人。”其他都是外资企业的外国员工。蒋健说起这一成绩仍然很激动,他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建立了一个关于跑步的Excel表,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年参加比赛的时间、地点、成绩等信息。
然而尽管在德尔福公司广泛动员,但当时的参赛人数只有二十多人。“可能都了解有限,还是不太乐意参加。”蒋健回忆,两年前,跑步在中国还不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如果说要运动,公司里的员工更愿意选择健身房。”
“都成了跑步的铁杆”
蒋健带领的团队第一次参赛之后,德尔福公司接连三年都参加了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今年参赛人数是247人。而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参赛总人数,也从第一届的3807名增长到7274名,“几乎翻了一番,”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盖戈睿说。盖戈睿自己也是积极的跑步者,他已经在摩根大通全球范围内参加了16次这样的竞跑赛。
摩根大通组织的比赛时间定在周一到周四的某天,这是摩根大通全球企业竞跑赛的硬性规定。从参与者的反馈看来,大家更愿意将比赛日定在周五或者周末,但摩根大通坚持这项规定。“就是为了更好地强调工作和运动的关系。”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赛程长度5.6公里,以公司为单位申请参赛,以及在工作日举行比赛,是这一赛事与马拉松区别开来的几个典型标志。作为企业间的竞跑赛,倡导的一切都与“工作”有关。“就是提醒公司和它的员工,不要只在周末才想起运动。”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蒋健在博世中国鼓励员工参赛,他反复告诉公司员工,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不需要你是专业的跑步者,”唯一的要求,是提前休好半天年假。公司提供每人两百元的报名费,划出一笔资金负责搭帐篷、设计和印制T恤,以及大巴来回接送。过去的这一届,公司差不多“花了十万元”。
与马拉松一样,这一企业竞跑赛对参赛者的资质没有任何要求。“可以是专业的跑步者,也可以你就是来玩,来打酱油的。”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会与参赛公司的队长反复联系,确认参赛人数和名单,平时有跑步习惯,或者跑得好的,就被安排在前面,而平时不太跑步的人,则被安排在后面。
参加完竞跑赛后,蒋健把现场的录像发到公司网站上。没去参加的同事们都羡慕不已,有人跑来问明年报名的情况,蒋健很高兴,“明年估计很容易就会到300人,翻一番都说不准。”参加过竞跑赛的两百多名员工,“都成了跑步的铁杆”。有人开始规律地跑步。蒋健开始酝酿在公司进一步推广跑步文化,“也许会成立一个跑步俱乐部,让有兴趣的同事一起锻炼、交流。”
而作为企业竞跑赛的举办方,梁利华和她的同事也在为明年的赛事做准备。每一届赛事结束后,下一届赛事迅速启动。从整个跑步的大环境来看,明年可能会迎来更多的选手。
“重要的是参与”
作为一名“跑步上瘾者”,蒋健认为自己对坚持跑步的作用“肯定是有发言权的”。他最直接的获利就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各种场合,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导身边的人参加这一运动。2006年,蒋健发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体重超重至85公斤,中重度脂肪肝、高血压临界、胰岛素分泌情况混乱,“基本上在糖尿病边缘”。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减肥,这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蒋健开始在跑步机上运动。刚开始体重太沉,多年不运动,蒋健根本跑不动,就走,“像治病一样每天一小时锻炼”。三个月的时间,蒋健瘦了20多斤,他的走路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走到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一位朋友邀请他一起参加上海半程马拉松,成绩还不错,他得到了马拉松组委会的一双鞋。
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过德尔福的员工。健康的身体和好的精神面貌是吸引员工主动报名参加的理由,而“增强团队精神”则是说服公司高层最好的说辞。
此后,蒋健再也没有买过健身卡。“没有那个必要了”。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参加了世界各地15个全程马拉松,21个半程马拉松。
相比于马拉松,在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中,跑步不只是竞技体育,它与“公司文化”密切相连。与高尔夫、马球等运动一样,跑步正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社交场”和“名利场”。对提倡员工跑步的公司来说,“健康”和“团队”成为这项运动的标签。
团队建设、公司运动文化、慈善,这些都是吸引公司参加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的原因。有企业将赛事看作推广公司形象的机会。比赛当天,各公司在营地里搭帐篷,备饮料,成为参赛员工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而跑步的竞赛和其他相关活动也促成公司与公司之间既竞争又友好的关系。“总之大家都知道,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摩根大通中国区市场推广及传讯部主管梁利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有些公司的员工,穿着印有自己公司名字和Logo的T恤衫,一起举着公司的横幅,在比赛场地跳跃、欢呼。有刚刚参加竞跑赛的一些小型企业明确表示,合作者和竞争者云集的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是一次很好地展示自己企业的机会”。除最为踊跃的外资企业外,包括携程等在内的中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这一赛事中。而今年的男冠由上海一家体育管理咨询公司的员工获得。
推广跑步,已经成为一些公司领导者们的共识。去年,蒋健与博世中国的老总等一行参加了东京马拉松,还在那里遇到了联想副总魏江雷等人。蒋健很明白,在公司推广跑步,最有效的方法是“从高管这里带动一批人跑起来”。而这些企业的高管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倡员工参加跑步竞赛,从长远来讲,“你的公司是受益的”。
现在,蒋健会沿着苏州河,跑到外滩、黄浦江,“十公里出去,再十公里回来”。尽管天气原因,今年蒋健减少了户外跑步的次数,但他很清晰地看到,沿途跑步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应该不乏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