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军指战员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水平高低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在如何完成战斗任务上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他们通过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反复讨论,集思广益,权衡利弊,从而将这些不同意见,集中成为比较正确、完善的方案贯彻执行。这种通过发扬民主,以集中正确意见的过程,在连队如此,在高级指挥机构更是如此。在平津战役中,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就是通过发扬民主,往返磋商。最后形成决策的。
从调兵入关看他们如何相互体谅
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北平地下党的几个渠道获悉:傅作义要派快速部队偷袭石家庄,企图威胁驻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机关,同时牵制正在包围太原的解放军。以援助阎锡山。中央军委在部署华北军区部队准备阻击傅作义偷袭部队的同时,于10月29日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蒋介石、傅作义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见,令十六军、三十五军、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队向石家庄进攻,其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等部昨日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除令杨、罗、耿率部回援外,请你们考虑将现在锦西附近之十一纵派至冀东,向通县、北平方向活动,威胁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毛泽东刚签发完上述电报。又收到敌情通报,说傅部已过方顺桥。南下到了望都。同时收到林、罗、刘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得知塔山守备部队已撤下休整,于是复电林、罗、刘:“你们既已将塔山守备部队撇下休整,十一纵似可调出使用于北平方面。如你们同意,即请令该纵取捷径,经遵化、蓟县。到三河集结,相机攻击通县一带,并暂受杨、罗、耿指挥。蒋傅为捣毁平山、石门一带中央及华北政府所在地之目的。使用3个最强的军,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坦克队及1个工兵爆炸队,先头本日已占望都。我杨、罗、耿回援后,在兵力对比上,尚不足歼灭此敌。现通县、北平一带空虚。原开通县之十三军的第四师亦被调用于平保线,如十一纵能出现于通县方面调动南下敌军一部回头,则我杨、罗、耿可给其余部以歼灭打击。”
此时。东北野战军在辽西走廊驻有两个纵队,即四纵和十一纵。毛泽东知道,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伤亡重大,十分疲惫,因此只要求十一纵先行出动。
29日14时,林、罗、刘收到这一电报后,进行了紧急磋商,认为:为粉碎傅作义的进攻,华北确需增兵。此时,锦州已经攻克,廖耀湘兵团已被歼,长春已经解放。北面只有进攻沈阳尚需一些兵力。如今,在辽西走廊的部队都可以开进关内。于是,他们致电中央军委:为牵制傅作义,我们可将目前在锦西附近之第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日内即开始向山海关冀东方面前进,威胁敌人。但四纵、十一纵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部队已较疲劳,故每日行程不能过多,并须一方面前进,一方面休整,使其恢复组织和疲劳。
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很高兴。29日23时半,他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林、罗、刘:“你们将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南调很好。”
10月31日,由四纵、十一纵及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的先遣兵团奉命由锦西地区南下。
由于中共中央公开揭露了傅作义的阴谋,华北杨罗耿兵团由平张线以北南下,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入关,傅作义见偷袭不成,可能還要吃亏,又把部队缩回北平。
林彪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本位主义的表现。1936年东征快结束时,上级要求扩红较多的红一军团调一些士兵给扩红较少的红十五军团,林彪气呼呼地说:“有鸟的几个兵!”在南下北宁路作战之前,林彪曾屡次提出要兵力较少的杨成武兵团先行动,以牵制傅作义,然后东北野战军再行动,曾遭到毛泽东的批评。然而此次他不仅同意调十一纵,而且还要加上四纵等部队,组成先遣兵团人关,这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应该说是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的客观原因是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后,东北野战军已经是兵强马壮:主观原因则是林彪增强了全局观念。
在这一回合中,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指挥员都采用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毛泽东体谅到东北野战军大战之后,亟须休整的具体情况。只提出调十一纵人关。而林、罗、刘也体谅到为应对傅作义的偷袭,华北确实需要增兵,建议调先遣兵团人关。只经过一次电报往返,便使问题顺利解决。
从将傅作义部抑留在华北看他们如何相互补充
1948年11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电报,决定“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为此目的,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停止攻归绥计划”。
11月15日13时,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徐州敌已有两个军起义,数个师被歼,刘汝明部亦甚动摇。在我刘陈大军进攻下,该处敌人已有迅速瓦解的可能。在此种情况下,蒋介石必更加企图将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调至南方,增防和避免在平津地域遭受歼灭。而傅作义则为了保存自己,可能企图向西逃向绥远,使东北我军入关将会扑空,不能发挥歼敌作用。”“为防止上述情况,我们除感觉军委令杨成武部暂不攻归绥的方针很好外,我们建议徐周、杨罗两部目前既未正式总攻太原,亦可暂不攻太原,而集中力量迅速包围保定或张家口(除留一部监视太原外)。在这两处中何处敌人较多较可能达到包围的目的,则包围何处,切断其与北平的联络。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以达到拖住敌人的目的,使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既不能撒手南下,亦不能撤退绥远,亦不能集中兵力守天津(这一可能也是存在的,他可钳制我军行动,而又可能随时从海上安全撤退)或守北平。如我不攻城,他来增援则正便于我军歼灭。等到东北部队南下后,再同时合力发动攻势,歼灭全部敌人。”
林、罗、刘所提暂不攻太原的建议,对防止傅作义西撤也是有效的。然而,他们对国民党军经天津由塘沽从海上安全撤退却未提出阻止的措施。显然,不封住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道路,就无法将其抑留在平津地区。
毛泽东收到林、罗、刘的电报后考虑,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走,唯有让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于是,11月16日4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林、罗、刘:“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曾经考虑过,认为如以杨罗耿部位于绥东与杨成武集结一起。可以阻止傅作义部向绥远撤退。但不能阻止傅部及中央军向海上撤退,包围张家口也不能达此目的。因敌共有35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敌如决心从海上撤退,可以集中十几个师将张家口之敌接出来,集中于津、沽逐步船运。保定守军是两个由保安队组成的师,包围与否不关大局,近亦有撤退模样。……傅部主力均在北平附近。我们曾考虑过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
从调兵入关看他们如何相互体谅
194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北平地下党的几个渠道获悉:傅作义要派快速部队偷袭石家庄,企图威胁驻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机关,同时牵制正在包围太原的解放军。以援助阎锡山。中央军委在部署华北军区部队准备阻击傅作义偷袭部队的同时,于10月29日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电:“蒋介石、傅作义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见,令十六军、三十五军、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队向石家庄进攻,其九十四军、骑四师、骑十二旅等部昨日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除令杨、罗、耿率部回援外,请你们考虑将现在锦西附近之十一纵派至冀东,向通县、北平方向活动,威胁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毛泽东刚签发完上述电报。又收到敌情通报,说傅部已过方顺桥。南下到了望都。同时收到林、罗、刘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得知塔山守备部队已撤下休整,于是复电林、罗、刘:“你们既已将塔山守备部队撇下休整,十一纵似可调出使用于北平方面。如你们同意,即请令该纵取捷径,经遵化、蓟县。到三河集结,相机攻击通县一带,并暂受杨、罗、耿指挥。蒋傅为捣毁平山、石门一带中央及华北政府所在地之目的。使用3个最强的军,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坦克队及1个工兵爆炸队,先头本日已占望都。我杨、罗、耿回援后,在兵力对比上,尚不足歼灭此敌。现通县、北平一带空虚。原开通县之十三军的第四师亦被调用于平保线,如十一纵能出现于通县方面调动南下敌军一部回头,则我杨、罗、耿可给其余部以歼灭打击。”
此时。东北野战军在辽西走廊驻有两个纵队,即四纵和十一纵。毛泽东知道,四纵在塔山阻击战中伤亡重大,十分疲惫,因此只要求十一纵先行出动。
29日14时,林、罗、刘收到这一电报后,进行了紧急磋商,认为:为粉碎傅作义的进攻,华北确需增兵。此时,锦州已经攻克,廖耀湘兵团已被歼,长春已经解放。北面只有进攻沈阳尚需一些兵力。如今,在辽西走廊的部队都可以开进关内。于是,他们致电中央军委:为牵制傅作义,我们可将目前在锦西附近之第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日内即开始向山海关冀东方面前进,威胁敌人。但四纵、十一纵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部队已较疲劳,故每日行程不能过多,并须一方面前进,一方面休整,使其恢复组织和疲劳。
毛泽东看到这封电报很高兴。29日23时半,他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林、罗、刘:“你们将四纵、十一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南调很好。”
10月31日,由四纵、十一纵及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的先遣兵团奉命由锦西地区南下。
由于中共中央公开揭露了傅作义的阴谋,华北杨罗耿兵团由平张线以北南下,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入关,傅作义见偷袭不成,可能還要吃亏,又把部队缩回北平。
林彪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本位主义的表现。1936年东征快结束时,上级要求扩红较多的红一军团调一些士兵给扩红较少的红十五军团,林彪气呼呼地说:“有鸟的几个兵!”在南下北宁路作战之前,林彪曾屡次提出要兵力较少的杨成武兵团先行动,以牵制傅作义,然后东北野战军再行动,曾遭到毛泽东的批评。然而此次他不仅同意调十一纵,而且还要加上四纵等部队,组成先遣兵团人关,这不禁令人刮目相看,应该说是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的客观原因是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后,东北野战军已经是兵强马壮:主观原因则是林彪增强了全局观念。
在这一回合中,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指挥员都采用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毛泽东体谅到东北野战军大战之后,亟须休整的具体情况。只提出调十一纵人关。而林、罗、刘也体谅到为应对傅作义的偷袭,华北确实需要增兵,建议调先遣兵团人关。只经过一次电报往返,便使问题顺利解决。
从将傅作义部抑留在华北看他们如何相互补充
1948年11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的电报,决定“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为此目的,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停止攻归绥计划”。
11月15日13时,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徐州敌已有两个军起义,数个师被歼,刘汝明部亦甚动摇。在我刘陈大军进攻下,该处敌人已有迅速瓦解的可能。在此种情况下,蒋介石必更加企图将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调至南方,增防和避免在平津地域遭受歼灭。而傅作义则为了保存自己,可能企图向西逃向绥远,使东北我军入关将会扑空,不能发挥歼敌作用。”“为防止上述情况,我们除感觉军委令杨成武部暂不攻归绥的方针很好外,我们建议徐周、杨罗两部目前既未正式总攻太原,亦可暂不攻太原,而集中力量迅速包围保定或张家口(除留一部监视太原外)。在这两处中何处敌人较多较可能达到包围的目的,则包围何处,切断其与北平的联络。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以达到拖住敌人的目的,使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既不能撒手南下,亦不能撤退绥远,亦不能集中兵力守天津(这一可能也是存在的,他可钳制我军行动,而又可能随时从海上安全撤退)或守北平。如我不攻城,他来增援则正便于我军歼灭。等到东北部队南下后,再同时合力发动攻势,歼灭全部敌人。”
林、罗、刘所提暂不攻太原的建议,对防止傅作义西撤也是有效的。然而,他们对国民党军经天津由塘沽从海上安全撤退却未提出阻止的措施。显然,不封住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道路,就无法将其抑留在平津地区。
毛泽东收到林、罗、刘的电报后考虑,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走,唯有让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于是,11月16日4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林、罗、刘:“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曾经考虑过,认为如以杨罗耿部位于绥东与杨成武集结一起。可以阻止傅作义部向绥远撤退。但不能阻止傅部及中央军向海上撤退,包围张家口也不能达此目的。因敌共有35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敌如决心从海上撤退,可以集中十几个师将张家口之敌接出来,集中于津、沽逐步船运。保定守军是两个由保安队组成的师,包围与否不关大局,近亦有撤退模样。……傅部主力均在北平附近。我们曾考虑过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