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承载着基础的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上也有深远的影响。“造屋式”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写作技巧理清思写作思路的好方法,也是培养情感认知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的好办法。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日常的研究思考,提出一些有关“造屋式”写作指导的策略。
一、理清学生思路,打造写作框架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为文如造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要建房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要建,其次是建什么样的,最后是用什么样方法和材料。并且在想着建造房子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理预期,我的房子完工后能不能让自己开心又或是吸引到别人。写作文亦是如此,对于写作而言,也要先解决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写什么体裁的作文以及带着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写这三个问题。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概念,对于写作文基本上都是提笔就写,写完第一段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不知为何物,到最后草草收场,写作成了一件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麻烦事。
例如,我在上“变形记”这一主题习作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拟人、比喻等描写手法将这篇文章写出来。而大多数学生看到题目都是提笔就写,没有进行思考与搭建框架,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也不知道该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交上来的作文往往都是一团糟。而采取造屋式的指导策略后,学生们明白了写作应该先定下主旨,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随后再决定写什么样的文章,紧接着是该用什么样的素材什么样的手法将文章写出来。当脑海中有了这样一个框架后再写作,不仅可以使写作思路清晰,而且每一个段落都会有理有据,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懂得了明确写作思路和搭建文章框架的重要性,写出的文章自然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造屋式”的写作指导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使学生拥有构造文章框架的能力。它让学生不再像以往一般毫无思路地乱写,而是有条理性地去写。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
“造屋式”写作指导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让学生写作不再迷迷糊糊。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当我讲解文章时,以往都是讲重点抓难点,这样的好处是课堂的节奏可以由我自己把握,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讲到难点时学生容易走神或是一些重点难点学生会一知半解。因此我想换一种教学方式,这时“造屋式”写作这个指导方式进入了脑海。在接下来的一堂习作课上,由于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这一写作技巧,所以我通过《在柏林》这篇课文作为引导文,而我成为了一个引路人,像建造房屋一般让学生们寻找主旨,讨论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以及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作技巧。我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总结,由小组长发言汇报。汇报的内容则是由学生自己经过仔细阅读,热烈讨论以及思想碰撞而来的。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我再结合知识点进行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造屋式”写作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则起着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往往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氛围非常好。
三、情融于文,让“房子”富有人情味
房子好不好够不够温暖与主人在建造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有着重要联系。写作文亦是如此,情感的带入是文章吸引人的不可或缺因素。但是小学生所经之事少,共情能力弱,阅读积累量也不够丰富。如果此时强行让学生寄情于文,我想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就好比房子的基础没打好为了赶进度强行上盖会出现事故,强行让学生寄情于文不经过任何铺垫也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看到作文就想逃避。
情感认知的培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就像建房子一样,你心里对这个房子有什么样的期待你就会按照这个蓝图去设计。写作也是同理,你想自己的作文表达什么内容,就往这方面去写,搜集素材,扣准中心思想。例如在讲“如何写好倡议书”这一主题写作时,由于学生掌握了造屋式的写作方法,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思考我的这篇作文主旨是什么,体裁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去写。那么在倡议书中自然就会代入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经验来,以体现出所提倡议的意義,从而达到让读者感同身受的目的。
因此,“造屋式”写作指导的实践策略不仅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理清学生思路,打造写作框架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为文如造屋。”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要建房子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要建,其次是建什么样的,最后是用什么样方法和材料。并且在想着建造房子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理预期,我的房子完工后能不能让自己开心又或是吸引到别人。写作文亦是如此,对于写作而言,也要先解决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写什么体裁的作文以及带着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写这三个问题。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概念,对于写作文基本上都是提笔就写,写完第一段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不知为何物,到最后草草收场,写作成了一件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麻烦事。
例如,我在上“变形记”这一主题习作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拟人、比喻等描写手法将这篇文章写出来。而大多数学生看到题目都是提笔就写,没有进行思考与搭建框架,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也不知道该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交上来的作文往往都是一团糟。而采取造屋式的指导策略后,学生们明白了写作应该先定下主旨,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随后再决定写什么样的文章,紧接着是该用什么样的素材什么样的手法将文章写出来。当脑海中有了这样一个框架后再写作,不仅可以使写作思路清晰,而且每一个段落都会有理有据,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懂得了明确写作思路和搭建文章框架的重要性,写出的文章自然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造屋式”的写作指导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使学生拥有构造文章框架的能力。它让学生不再像以往一般毫无思路地乱写,而是有条理性地去写。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路人
“造屋式”写作指导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让学生写作不再迷迷糊糊。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当我讲解文章时,以往都是讲重点抓难点,这样的好处是课堂的节奏可以由我自己把握,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讲到难点时学生容易走神或是一些重点难点学生会一知半解。因此我想换一种教学方式,这时“造屋式”写作这个指导方式进入了脑海。在接下来的一堂习作课上,由于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这一写作技巧,所以我通过《在柏林》这篇课文作为引导文,而我成为了一个引路人,像建造房屋一般让学生们寻找主旨,讨论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以及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作技巧。我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总结,由小组长发言汇报。汇报的内容则是由学生自己经过仔细阅读,热烈讨论以及思想碰撞而来的。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我再结合知识点进行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造屋式”写作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则起着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往往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氛围非常好。
三、情融于文,让“房子”富有人情味
房子好不好够不够温暖与主人在建造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有着重要联系。写作文亦是如此,情感的带入是文章吸引人的不可或缺因素。但是小学生所经之事少,共情能力弱,阅读积累量也不够丰富。如果此时强行让学生寄情于文,我想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就好比房子的基础没打好为了赶进度强行上盖会出现事故,强行让学生寄情于文不经过任何铺垫也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看到作文就想逃避。
情感认知的培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就像建房子一样,你心里对这个房子有什么样的期待你就会按照这个蓝图去设计。写作也是同理,你想自己的作文表达什么内容,就往这方面去写,搜集素材,扣准中心思想。例如在讲“如何写好倡议书”这一主题写作时,由于学生掌握了造屋式的写作方法,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思考我的这篇作文主旨是什么,体裁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去写。那么在倡议书中自然就会代入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经验来,以体现出所提倡议的意義,从而达到让读者感同身受的目的。
因此,“造屋式”写作指导的实践策略不仅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