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12日,第八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暨首届戏曲电影展在余姚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全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座谈会、2016年优秀国产新片推介会、中国戏曲电影宁波峰会、“小康中国,富美农村”主题放映启动仪式等,都在这里举行。
如此密集而盛大的电影交流与智慧碰撞,为什么选在余姚展开?
余姚市电影公司总经理王建波说:“这与余姚的人文与区位优势有关。余姚的电影事业发展可圈可点,特色鲜明,在全国的县域电影版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理论研究:从校园向社会延伸
早在1979年,余姚市电影公司就开始着手培养影评员队伍,在学校物色有一定电影评论素养的师生,除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观影便利外,还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1986年,余姚市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成立。此后,市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内各中小学校,如开设电影欣赏讲座、影评征文比赛、暑期电影夏令营……众多学生在电影氛围的熏陶下,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独特的艺术眼光。
近年来,社会上的不少文艺从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素质较高的爱好者加入影评队伍,成为市影评工作者协会会员。有些会员还成为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乃至省内外一些电影机构的特约影评人。以公益评论为起点,在撰稿供稿以赢取稿费与奖金的过程中,一些影评人逐渐出现作坊式生存、产业化发展倾向。
余姚的电影理论研究甚至“惊动”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该会原会长章柏青对余姚高度评价,他说:“余姚影评以其持久性、高质量为社会瞩目,是电影市场的火把,为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增添热力,增添光明。”
精品创作:从微型向巨制摸索
随着互联网的生活化覆盖与拍摄设备的日常性普及,电影拍摄对于公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今年9月,由市东风教育集团学生郑怿弢、徐铭泽、谢凌宇拍摄的微电影《光阴的故事》,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一等奖。这部微电影时长4分19秒,讲述该校谢惠君老师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岗位的真实故事,歌颂了老师博大的慈母情怀和崇高信念。
今年9月,由余姚市旅游局出品,市杰盛兄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纲拍摄的微电影《时光出租车》,获2016年“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及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摄影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鹿亭乡的白云桥及周边拍摄完成的超高品质惊悚电影《江南灵异录之白云桥》亮相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该片也曾亮相戛纳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并将于11月25日正式公映。而该片的总制片人就是余姚企业家姚國祥。
目前,在余姚具有影视拍摄资质的登记单位达11家。可见,从公益微电影拍摄出发的余姚电影精品创作,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服务推广:从特定向普惠扩展
余姚四明山电影节至今已举办了22届。每届电影节,约10支放映队翻山越岭上山入村,把精彩的电影奉献给群众。主办方不满足于挂一块银幕、放一场电影,而是赋予其更多内容。例如,在第九届电影节开幕式上,不仅放映戏曲电影《醉公主》,还请来该片主创人员与群众互动表演。
2009年3月26日,余姚在全省率先成立放映服务中心,以实现更优质的电影推广效果。统一下达放映指标任务,统一放映时间、地点、节目和价格,定期进行技术和服务等培训。同时,围绕服务规范、设备保养、映前宣传、放映质量等环节,对电影队和放映员奖优罚劣。
在公益的农村电影放映外,余姚还将电影推广交给市场,由观众“用脚投票”。经公益放映推动,余姚的电影消费日常化、平民化。2010年5月1日,余姚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的民营电影院开张,很快又有多家民营电影院进驻。
在消费总量上,余姚电影市场不断被充实与催化。2014年,整体电影营业额达4000万元,而在2015年,达到了6000万元。其中,年营业额最高的民营影院达1900万元,其次是1400万元。
以公益为基础,以市场选择为重要补充,余姚电影推广的景象,生机勃勃。
如此密集而盛大的电影交流与智慧碰撞,为什么选在余姚展开?
余姚市电影公司总经理王建波说:“这与余姚的人文与区位优势有关。余姚的电影事业发展可圈可点,特色鲜明,在全国的县域电影版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理论研究:从校园向社会延伸
早在1979年,余姚市电影公司就开始着手培养影评员队伍,在学校物色有一定电影评论素养的师生,除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观影便利外,还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1986年,余姚市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成立。此后,市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内各中小学校,如开设电影欣赏讲座、影评征文比赛、暑期电影夏令营……众多学生在电影氛围的熏陶下,开拓了视野,也培养了独特的艺术眼光。
近年来,社会上的不少文艺从业者、自由撰稿人以及素质较高的爱好者加入影评队伍,成为市影评工作者协会会员。有些会员还成为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乃至省内外一些电影机构的特约影评人。以公益评论为起点,在撰稿供稿以赢取稿费与奖金的过程中,一些影评人逐渐出现作坊式生存、产业化发展倾向。
余姚的电影理论研究甚至“惊动”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该会原会长章柏青对余姚高度评价,他说:“余姚影评以其持久性、高质量为社会瞩目,是电影市场的火把,为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增添热力,增添光明。”
精品创作:从微型向巨制摸索
随着互联网的生活化覆盖与拍摄设备的日常性普及,电影拍摄对于公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今年9月,由市东风教育集团学生郑怿弢、徐铭泽、谢凌宇拍摄的微电影《光阴的故事》,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一等奖。这部微电影时长4分19秒,讲述该校谢惠君老师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岗位的真实故事,歌颂了老师博大的慈母情怀和崇高信念。
今年9月,由余姚市旅游局出品,市杰盛兄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纲拍摄的微电影《时光出租车》,获2016年“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及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摄影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鹿亭乡的白云桥及周边拍摄完成的超高品质惊悚电影《江南灵异录之白云桥》亮相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该片也曾亮相戛纳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并将于11月25日正式公映。而该片的总制片人就是余姚企业家姚國祥。
目前,在余姚具有影视拍摄资质的登记单位达11家。可见,从公益微电影拍摄出发的余姚电影精品创作,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服务推广:从特定向普惠扩展
余姚四明山电影节至今已举办了22届。每届电影节,约10支放映队翻山越岭上山入村,把精彩的电影奉献给群众。主办方不满足于挂一块银幕、放一场电影,而是赋予其更多内容。例如,在第九届电影节开幕式上,不仅放映戏曲电影《醉公主》,还请来该片主创人员与群众互动表演。
2009年3月26日,余姚在全省率先成立放映服务中心,以实现更优质的电影推广效果。统一下达放映指标任务,统一放映时间、地点、节目和价格,定期进行技术和服务等培训。同时,围绕服务规范、设备保养、映前宣传、放映质量等环节,对电影队和放映员奖优罚劣。
在公益的农村电影放映外,余姚还将电影推广交给市场,由观众“用脚投票”。经公益放映推动,余姚的电影消费日常化、平民化。2010年5月1日,余姚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的民营电影院开张,很快又有多家民营电影院进驻。
在消费总量上,余姚电影市场不断被充实与催化。2014年,整体电影营业额达4000万元,而在2015年,达到了6000万元。其中,年营业额最高的民营影院达1900万元,其次是1400万元。
以公益为基础,以市场选择为重要补充,余姚电影推广的景象,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