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企业层面
1.建立全产业链 强化企业自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针对儿童安全座椅发布和实施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且国家针对儿童汽车用品加强监管,但市场生产产品质量依然参差不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晓欢认为,我国居民整体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加上儿童安全座椅“入法”带来的强制性,儿童安全座椅的功能设计、安全保障将成为行业更加关注的焦点,行业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持续更新,逼迫企业在研发设计、增材制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进而带动儿童安全座椅全产业链的升级。
儿童安全座椅保护儿童出行的生命安全,在严苛的国家标准及国家监督抽查下,儿童安全座椅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的合规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放心的产品。
第一是要建立全产业链。
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企业需要依靠三大要素,即品牌、研发、供应链,“强品牌+强研发+强供应链”的企业会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无产业端基础,但擅长营销的网红品牌需经时间检验。
如条件允许,企业可顺应未来趋势发展儿童安全座椅领域的智能工厂,研发车间装配自动化流水线,进行节拍式物料配送,大量运用基于磁感应器、红外光控、计数信号、图像识别、超声波等物理原理的错漏装报警设备,降低人为因素对品质的不良影响,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二是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流程。
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儿童交通安全产品的各项相应规范标准执行,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分析、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生产件批准程序等。
在源头供应商管理上,企业应严格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考察供应商包括背景调查、实地调查、打样报价、小批量试制、批量生产及报价等众多流程,并按照相应考核办法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与管理,从装配件源头上把控产品品质。
2.加强产品创新
第一,企业必须拥抱最新的技术标准。
鉴于ECE认证的权威性及广泛认可度,企业可开发更多拥有“CCC+ECE R129(i-size)”双重标准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去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二,提供多样化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企业可考虑加快更新换代,开发360°旋转、ISOFIX接口、防误用、抗反转、布套可水洗等功能;可考虑与智能汽车合作,开发出更多契合未来智能出行场景的产品。
天猫方面表示,儿童安全座椅360度旋转功能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线,现在市场占比较大;ISOFIX接口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安装更加简单,调节操作更加便捷,有利于安全座椅进一步普及。
京东超市则表示,凭借在大数据和运营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京东超市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推出更多新品和反向定制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多元的消费选择。
第三,在轻量化、简易化方面进行突破。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是一个以预防儿童伤害为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由美国华盛顿儿童医学中心(National Children Medical Center)于1987 年创建。
根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2017年发布的《上海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情况与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认知及影响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未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儿童安全座椅太占用车内空间,占比高達37%。此外,安装困难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占比为12%。
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看来,上述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产品创新解决的问题,未来儿童安全座椅企业应在轻量化、简易化方面多下功夫。
3.注重品质同时提升性价比
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消费者往往是有车一族,由于收入水平不同,不同家庭能承受的儿童安全座椅产品价格也不尽相同。
因此,儿童安全座椅企业应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研发创新,并合理控制成本,生产出适应不同家庭的儿童安全座椅产品。
譬如,可通过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预算体系,从上至下控制各个部门和产品项目的成本费用;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工艺改进,逐步提升产品一次性合格率,降低生产物料损耗;通过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在保障物流信息顺畅的同时,有效降低各部门的管理费用等。
4.借助跨境电商实现“出口转内销”
过去,国内大部分儿童安全座椅企业都以出口为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转内销”成为外贸领域关键词。但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一些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质量标准认证不同、缺乏国内市场营销经验和专门团队、品牌国内认知度不高等诸多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提到:搭建转内销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依托各类网上购物节,设置外贸产品专区。根据新华社报道,有业内专家表示,跨境电商平台在大数据、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帮助外贸企业迅速洞悉市场需求,搭建转内销渠道。
在此背景下,过去以出口为主的儿童安全座椅企业可考虑发挥跨境电商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以及中间环节少等优势,以跨境电商进口形式打开国内市场、扩大知名度,促进“出口转内销”。
5.参与推广公益活动
无论是从社会公益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相关企业都有足够理由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推广和普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事实上,已有一些市场主体率先行动,积极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公益推广。譬如,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曾携手明门集团共同发起“儿童安全出行公益行·慈善义卖”;德国Osann欧颂则多次与高校、媒体合作,以讲座形式推广普及儿童乘车安全;好孩子、环球娃娃也多次组织过相关公益活动。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建议,未来企业主体可以和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建立合作渠道,给新生儿父母做公益讲座,把儿童乘车安全理念从婴儿出生那刻抓起。
二、行业组织层面
1.成立行业协会 组织同行交流
不管是严把质量关,还是加强产品创新,抑或是推广公益活动,儿童安全座椅企业都应加强内部交流,形成强强联合。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纷纷各自为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恶意攻击竞争对手。
只有加强交流才能更上一层楼——譬如在严把质量关上,做得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交流或技术输出,培养“后浪”;在加强产品创新上,企业可以联合研发技术,更高效率地推陈出新;在推广公益活动上,可以把1+1做成大于2。
中国尚无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行业协会。可考虑由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行业协会,让企业都能找到“家”。
行業协会建立后,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一是成员企业需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不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二是成员企业需严把质量关,把行业协会内的品牌擦亮、做硬;三是协会可定期抽查成员企业,对不遵守相关规则的企业实行动态进出管理:四是定期组织开展产品技术研讨会议、同业合作交流论坛及实地考察,加强行业交流。
2.推行更高标准认证体系
ECE R129(i-size)标准实施之后,欧洲儿童安全座椅品牌厂商积极调整新型号的开发和设计标准。国内已有儿童安全座椅企业采取“CCC+ECE R129(i-size)”多重认证的保障机制,以推行更高标准的认证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标CCC基于ECE R44标准,从长远来看,中国CCC也将大概率参考R129进行更新。
参考欧洲儿童安全座椅发展历史,国内行业组织应当组织企业去推动更高标准的制定。譬如,德国Osann欧颂创始人曾参与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等多个权威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行业标准修订工作。
三、国家监管层面
1.健全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至此,我国未成年人乘车出行安全得到了全国性法规的保护。
不过,因为缺乏全国层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保障,各地在惩罚措施方面略显法律依据不足。
如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惩罚措施,以强制性手段来提高民众的儿童道路安全意识,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儿童道路事故伤害、促进产业发展。
2.开展儿童道路安全教育和宣传
提高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的有效手段,为真正实现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并实现交通强国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儿童道路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
首先,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交通参与者开展。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不仅仅是儿童需要教育,在儿童交通环境中所涉及的交通参与者,尤其是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育。
其次,在教育广度方面,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正向引导,对相关行为进行积极支持。
例如在欧洲很多国家,在主要电视频道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播放儿童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让公众知道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社会榜样,正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从一件新鲜事变成了一件日常的事,真正改变了儿童出行的习惯。
最后,在教育深度方面,需要注重沉浸式教育在行为干预中的作用。沉浸式教育最早是运用在语言学习中,强调全方位、全时段学习,阻断干扰,以实现短时间内的思维习惯,这种教育方式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中也非常值得借鉴。
3.促进多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提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包括家长监护责任、学校教育、交管部门等,相应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共同合作。促进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建立长期有效、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对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保障儿童道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譬如,公安部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道路交通管理政策,组织和指导地方公安机关针对儿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卫生部门主要负责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信息的收集,提供政策数据方面的依据,研究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只有各个部门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促进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儿童交通安全发展。